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利胆和胃方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郁清胃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食管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苏枳调气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苏枳调气汤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证候疗效、胃镜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改善、镜下疗效效果明显。结论苏枳调气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泄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胆和胃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胆和胃降逆方,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8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胃镜病理检查,治疗前后按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胆和胃降逆方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GERD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方和胃降逆汤短期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服用和胃降逆汤6周,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 g,每日2次,2周后停用.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胶囊20m 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10m g,每日3次,口服,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和26.7%,两组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食管炎症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降逆汤短期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比较显著(P <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蔡俊勇  许霞芬 《吉林医学》2009,30(19):2338-233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8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6%和70%,χ^2=8.01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拟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4例服用自拟和胃方,对照组24例服用西药西沙必利,均治疗8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自拟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并设西医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巩固,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分析30例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及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30例,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经排除心肺胸膜疾病后进行胃镜检查及RDQ量表平分,PPI试验性治疗最终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所有患者接受PPI及胃动力药物治疗,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结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哮喘发作、慢性咽喉炎等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和对照组(西沙比利单一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3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且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疗效,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治疗组(46例)予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对照组(32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和吗丁啉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5%和21.88%,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致慢性咽炎采取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180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致慢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质子泵抑制剂( PPI )治疗;实验2组采取PPI结合健民咽喉片治疗;实验1组采取PPI结合甘桔冰梅片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1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实验2组及对照组,实验1组疗效和局部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和实验2组(P<0.05)。结论甘桔冰梅片结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致慢性咽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田晓战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07-260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使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36例患者(治疗组)与单纯使用抑酸药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36例患者(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比单纯使用雷贝拉唑疗效更好,可明显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96%,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修复胃黏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止咳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医治疗新方案临床研究。方法对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理气和胃止咳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力枇杷胶囊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6例,显效10例,愈显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9例,愈显率60%,两组比较(P〈0.05)。结论理气和胃止咳方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埃索镁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胶囊进行质量;过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质量。两组治疗时间为8周,8周后进行复查。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胃食管反流治愈总有效率为,高于观察组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两药2联合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20.
朱素平 《吉林医学》2012,33(35):7690-769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8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