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2):230-232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时不同气道压力、呼吸频率下控制性通气对胃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15cmH_2O压力组(P15组)和10cmH_2O压力组(P10组)。全麻诱导依次静脉给予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1min后双手托下颌面罩加压用麻醉机的压力通气模式辅助通气2min。记录通气30、60、90、120s时的呼吸参数(SPO_2、P_(ET)CO_2),使用超声监测仪在诱导前及诱导后测量胃窦长短径并计算出胃窦面积。结果:两组的胃窦面积与通气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P1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诱导期间的气道压力峰值与所设定的基本一致,P_(ET)CO_2、SPO_2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诱导期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在压力控制模式下的通气10cmH_2O(10次/min)压力组可以在保障通气的情况下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全麻诱导期面罩通气阶段对胃进气实时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患儿54例,年龄2~4岁,按压力控制(PCV)模式下气道峰压(PIP)设定值随机分为3组(n=18):P8组(PIP 8 cmH2O)、P12组(PIP 12 cmH2O)、P16组(PIP 16 cmH2O)。全麻诱导后行面罩正压通气120 s,测量通气前后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并记录通气后30、60、90及120 s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呼气末氧浓度(ETO2)。结果:面罩通气120 s后,共24例患儿发生胃内误进气(占45.3%),P12组与P16组患儿胃窦CSA显著增加。P8组患儿Vt显著低于其他2组,且通气量过低(<6 mL/kg)患儿比率较高(占66.6%)。面罩通气120 s后,P8组患儿产生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蓄积[PETCO2=(40.6±4.0)mmHg],P16组患儿则表现为过度通气[PETCO2=(23.6±1.4)mmHg];P8组患儿ETO2显著低于另2组,P12组与P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实时监测利于及时发现小儿全麻诱导期面罩通气阶段胃内误进气,且PCV模式下PIP设定为12 cmH2O时,既可保证高质量预充氧,又可避免过度胃进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限制性气管正压通气法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50岁,术前根据辅助通气压力随机分为P5(5 cmH2O,1 cmH2O=0.098 kPa)、P10(10 cmH2O)、P15(15 cmH2O)、P20(20 cmH2O)4组(n=30)。麻醉诱导开始前面罩紧闭预氧3 min,意识消失后置入口咽通气管,根据患者的入组情况按不同通气压力行面罩机械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完成后当观察到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90%时连接螺纹管行机械通气。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及平均潮气量、气管插管开始到SpO2下降到98%、95%、90%的时间,并对手术区视野评级。结果 4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出现呼吸抑制时间和施行辅助呼吸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P20组平均潮气量分别为(121.3±35.3) mL、(296.2±62.4) mL、(403.4±29.0) mL和(640.7±50.9) m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P15和P20组从气管插管到SpO2下降到98%、95%和90%的时间均比P5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P15和P2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区视野评级,P15和P20组出现胃肠胀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O时,能维持较长的缺氧耐受时间,有效避免胃肠胀气,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全麻诱导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胀气的影响。方法:将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诱导组(Ⅰ组)和预给氧无正压通气组(Ⅱ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全麻诱导方式对胃胀气的影响。结果:Ⅰ组胃胀气8例,空胃32例;Ⅱ组无一例胃胀气,空胃40例。两组胃胀气例数比效,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诱导时采用预给氧无正压通气的方式可不产生胃胀气,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给予同样的药物种类和插管程序,A组患者通过紧闭面罩给予正压辅助通气,B、C组患者采用紧扣面罩自主呼吸,不作加压辅助呼吸,放任患者由自主呼吸至无通气状态;C组患者在预充氧之后,先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预算总量的1/5,余量给药时间同其他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胃内积气。结果与A、B组比较,C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胃内积气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时间点三组患者MAP、HR明显降低;A组患者Sp O2显著升高,Pet CO2明显降低;B、C组患者Sp O2明显降低,Pet C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T2时HR、Pet CO2明显升高,Sp 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正压通气诱导能有效减少胃内积气,肌肉松弛剂预给药法明显缩短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加压面罩通气麻醉诱导时,气体进入胃内是导致患者误吸的主要因素~([1])。误吸是导致全麻患者死亡的第一大诱因~([2])。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胃容量增加、返流倾向、喉反射失调~([3])。误吸可导致严重的吸入性肺炎和气道阻塞。另外,加压面罩通气麻醉诱导时,气体进入胃内增加术后返流、恶心呕吐的发生~([4])。气体如进入胃内,影响部分微创手术的视野,手术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增加~([1])。因此,有效预防全麻诱导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制口面部支撑器在老年无齿患者全身麻醉面罩通气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5岁以上ASAⅡ~Ⅲ级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86例,男女不限,其中牙齿健全或牙齿缺失≤4颗的患者70例,设为A组,无齿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B、C组,其中B组使用支撑器,C组不使用支撑器。在吸入氧流量为3L/min,限压阀压力30cmH2O(1cmH2O:0.09806kPa)的条件下,由麻醉医师单手托面罩机控面罩通气,观察并记录实际潮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A、B、C组患者面罩通气成功率分别为75.7%、83.3%和17.9%。A、B组的成功率均远高于C组(P〈0.05)。A、B、C组患者面罩通气漏气率分别为17.45%、18.17%、61.07%。A、B组患者漏气率低于C组(P〈0.05)。结论无齿老年患者面罩通气不足的发生率为82.1%,使用自制口面部支撑器可使老年无齿患者面罩通气成功率大幅提高,其成功率与牙齿健全老年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头高位15°斜坡位预给氧方式对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为自主呼吸,不进行任何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 min开始面罩吸人纯氧,A组采取平卧位;B组采取头高15°斜坡位;C组采取平卧位,加用CPAP(6 cmH3O,1 cmH2O=0.098 kPa);D组采取头高15°斜坡位.加用CPAP(6 cmH2O).麻醉诱导插管后,气管开放于空气.记录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的时间(无通气安全时限),然后再行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的血压、心率,分别于吸氧2 min时(Tx)及SpO2降至90%时(T90)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 B、C、D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较A组显著增长(P值均<0.05),D组又显著长于B、C组(P值均<0.05).各组T2时间点的血压均显著低于T1时间点(P值均<0.05),但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A组(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间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均无胃胀气发生.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期头高位15°体位联合CPAP预给氧方式可进一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9.
梅玫  张从利  张颖  程向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27-1530, 1537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时不同压力控制面罩通气对胃胀气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5例,根据通气压力值不同分为P10组、P15组和P20组,各15例,面罩通气时分别给予10、15、20 cmH2O压力。于麻醉诱导前(T0)和扣紧面罩通气30 s(T1)、60 s(T2)、90 s(T3)、120 s(T4)时记录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及潮气量,记录喉罩置入后即刻(T5)病人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开始时腔镜下胃形态分级,并于T0和T5时采用超声测量病人胃窦前后轴径及左右轴径,计算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及胃胀气百分比。结果除P20组1例病人喉罩漏气未纳入统计外,其余病人均完成研究。T0时3组病人胃窦部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P20组CSA差值均高于P10组和P15组(P < 0.05),P15组亦高于P10组(P < 0.05)。3组病人胃胀气百分比和胃形态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5时P20组PETCO2均低于P10组和P15组(P < 0.05),P15组亦低于P10组(P < 0.05)。T0时3组病人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P15和P20组SpO2均高于P10组(P < 0.05),T2和T3时,P20组SpO2亦均高于P15组(P < 0.05)。T1~T4时,P20组潮气量均高于P10组和P15组(P < 0.05),P15组亦均高于P10组(P < 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时,面罩通气采用10~15 cmH2O压力模式通气,可在保证病人肺通气充足情况下减少胃胀气;且超声测胃窦面积评价胃胀气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纯经鼻面罩通气与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应用在无牙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手术的无牙齿老年患者62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经鼻面罩通气组(A组)和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组(B组)。麻醉诱导后,设置潮气量为8 m 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由同一操作者使用面罩行控制通气,记录托下颌前、托下颌后1 min、3 min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测量托下颌前及托下颌后3 min的血气值以及漏气量、漏气率等指标。结果 2组托下颌后3 min的Pa CO2均上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托下颌后3 min的氧合指数高于通气前,A组较B组好(P<0.05)。结论无牙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使用单纯经鼻面罩通气较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置鼻咽通气管用于改善插入或拔出气管内导管期间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预测有气管插管困难并拟行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36例(ASAⅠ~Ⅲ级),平均分成预置鼻咽通气管的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Ⅰ组)和传统法常规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Ⅱ组)。记录麻醉诱导前,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min,插管后5 min,拔管后3、5、10 min的SBP、DBP、HR、SpO2及桡动脉血PaCO2,记录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min,插管后5 min的气道峰压(Ppeak)。结果在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 min,Ⅱ组Ppeak分别为(22.7±4.3)、(24.7±3.3)、(20.6±2.6)cmH2O,Ⅰ组Ppeak分别为(13.9±2.3)、(15.6±4.2)、(15.2±3.5)cmH2O,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面罩人工正压通气3、5 minⅡ组SpO2分别为(88.6±3.4)、(93.8±2.1)%,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PaCO2则明显升高,并达到(49.7±4.6)、(51.3±6.3)mmHg(P<0.05);拔管后3、5、10 minⅡ组SpO2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预置鼻咽通气管是预防和解决困难气道成年患者全麻诱导和苏醒期插入或拔出气管导管中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的无创伤性方法,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耐受性好,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蒋婧妍  高翔  俞盛辉 《浙江医学》2017,39(14):1214-1215
目的使用超声技术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全麻患者股静脉横截面积(CSA)的影响。方法对40例择期全麻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同时用超声仪采集患者股静脉图像,记录PEEP应用前后股静脉CSA、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结果与PEEP0cmH2O相比,PEEP10cmH2O时股静脉CSA增加37%(P<0.01);使用PEEP10cmH2O后,患者HR无明显改变(P>0.05),MAP降低9.5%(P<0.05)。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麻黄碱或阿托品。结论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应用10cmH2O的PEEP能够增加股静脉C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使用胃管引流型双管喉罩正压通气时,术中通过胃管插入口置入胃管并间断吸引,对于全麻患者术后胃胀气、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选取80例成年全麻喉罩正压通气下行膝关节清理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置入胃管组(A组)和不置入胃管组(B组),全麻诱导喉罩置入后,A组在胃管引流口插入胃管并于术中间断负压吸引,超声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窦容积的变化,观察并比较全麻苏醒后1、6、24 h内胃胀气、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喉罩通气时长、喉罩充气量、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胃窦容积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者术后1、6 h胃胀气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胃胀气、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24 h咽痛、声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胃管引流型双管喉罩正压通气时,术中胃管引流通道插入胃管行胃肠减压,可有效防止术后胃胀气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胃窦进气情况,评估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 纳入90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39.9 kg/m2,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组(T组)、面罩复合THRIVE组(M+T组),30例/组。全麻诱导期,M组经面罩预给氧并在诱导给药后行面罩辅助通气(FMV);T组经THRIVE给氧;M+T组经面罩复合THRIVE预给氧,于诱导给药后行FMV复合THRIVE给氧。气管插管期,T组及M+T组患者接受THRIVE持续给氧。超声监测各患者胃窦部,超声图像出现“彗尾征”则定义为胃进气阳性(GI+)。测量预给氧前后以及插管后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SA-GA),记录T(1 入室)、T(2 预充氧5 min后)、T(3 诱导给药5 min后)、T(4 插管后即刻)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T组比较,M和M+T组胃进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CSA-GA在T4时间点显著增加;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在T4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在T4时间点,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大于本组GI-亚组(P<0.05)。T组各时间点的CSA-GA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结果提示,与T组比较,M组和M+T组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Ⅰ°患者占比例显著减少,Ⅱ°患者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窒息插管期(即T3~T4),M组PaO2变化值(ΔPaO2)显著大于T组和M+T组(P<0.05)。结论 超声监测观察胃窦部“彗尾征”及CSA-GA变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胃进气检测方法;而THRIVE用于肥胖病例的麻醉诱导能够在保证患者氧合的情况下不会进一步增加胃进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及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分别给予2、5、8 cmH2O的CPAP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采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和CPAP2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明显增高,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降低(P<0.05);CPAP5 cmH2O组和CPAP8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亦有增加,p(O2)亦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5各时点,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Qs/Q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0.05),而CPAP 5 cmH2O组与CPAP 8 cmH2O组在上述各时点Qs/Qt、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外科医师对对照组、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手术侧肺萎陷满意度优于CPAP 8 cmH2O组,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对非通气侧肺实施5 cmH2O和8 cmH2O的CPAP可减少肺内分流,明显提高p(O2),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5 cmH2O的CPAP有利于术野暴露,满足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面罩正压通气后胃胀气预处理对小儿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在我院小儿外科手术中心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6名,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63)。两组患儿均按小儿腔镜手术全麻常规进行快速静脉诱导,麻醉机压力控制通气(压力设置为18 cm H_2O)面罩给氧去氮,分别于给氧去氮之前、气管内插管后两个时间点行超声监测患儿胃窦横截面积CSA(antral cross-sectional area,CSA)。将两组CSA增加大于基础值10%的患儿筛选出来分为C1组与P1组。C1组不处理,P1组在气管内插管后手术开始之前,置入一次性吸痰管进行胃肠减压改善胃胀气。记录C1组和P1组胃肠减压后两组患儿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依据CSA增加大于基础值10%的标准,C1组和P1组分别纳入患儿31例和30例;C1组和P1组患儿的平均CSA分别为(160.00±8.45) mm~2和(158.50±9.17)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肠减压处理后,P1组患儿CSA降低为(128.17±7.13) mm~2,与减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组患儿经胃肠减压处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10.0%)明显低于C1组(32.2%),(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儿全麻诱导期面罩正压通气可致不同程度胃胀气,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给予胃肠减压,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不同手术类型病人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53例(其中脊柱侧弯手术病人20例,脊柱普通手术病人33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机械呼吸,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术前仰卧位通气10 min后改为手术俯卧位通气10min,分别经麻醉机采集不同潮气量时压力-容积曲线,计算肺顺应性。结果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脊柱侧弯手术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33.6±10.0)ml/cmH2O,术前俯卧位的肺顺应性降低为(28.2±8.6)ml/cmH2O,术前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肺顺应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组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40.2±9.1)ml/cmH2O,其术前俯卧位肺顺应性降低为(36.1±4.2)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时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手术病人的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时行面罩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的效果及监测胃内压力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59例。静脉诱导后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麻醉维持。Ⅰ组(36例)用Bi-PAP vision呼吸机行面罩BiPAP通气;Ⅱ组(23例)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间歇正压通气。结果 通气后30min两组血压和心率都有所下降(P<0.01),Ⅰ组气腹后30min时血压高于麻醉前测定值(P<0.01),Ⅱ组血压仍低于麻醉前(P<0.01)。机械通气和CO2气腹期间两组SpO2和PaO2都保持较高水平,Ⅰ组PaCO2维持4.6~5.5kPa。两组在气腹期间需较高吸气正压维持有效通气(P<0.01)。麻醉结束后Ⅱ组SpO2和PaO2稍低于麻醉前水平。Ⅰ组气腹后30min时胃内压是气腹前的2.82倍,但麻醉前和清醒后咽部分泌物pH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静脉麻醉时面罩BiPAP通气能达到机械间歇正压通气的效果。BiPAP通气期间行CO2气腹后胃内压的升高尚未达到反流压力阈值,故静脉麻醉期间行BiPAP无创通气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大泡自发气胸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方法:为了预防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的肺大泡破裂,本组麻醉诱导面罩吸氧应用法控制呼吸囊辅助通气和控制通气时,轻压呼吸囊,使胸廓略有起伏,血氧饱和度在基础状态下逐渐上升,同时监测气道压力,使气道压不超过20cmH2O(1.96kPa),以SpO2平稳上升为手法控制呼吸囊的适宜程度,同时选用双腔管插管。结果:本组28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在麻醉期间无1例出现麻醉期间肺大泡破裂。结论:对此类病人选用全麻快速诱导,双腔管插管,手法控制通气量,严密监测SpO2和气道压,可防止肺大泡破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寻找用于急诊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方法将40例ASAⅠ~Ⅲ级,准备在全麻下行急症手术的饱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表麻配合咪唑安定镇静,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气管插管;B组采用面罩预给氧并依次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静注,患者意识消失后配合selliek手法,在自主呼吸消失至插管期间不采用面罩加压通气,肌松满意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呕吐、返流误吸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插管时咽部反射,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A组气管插管时全部出现呛咳,有7例经2次插管成功,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5%,SpO2〉97%,4例呕吐,无误吸;B组气管插管时无呛咳,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0%,SpO2〉98%,未见返流、误吸。结论预给氧非正压通气快诱导配合selliek手法,诱导插管过程既平稳、顺利,又避免了急诊饱胃患者的返流、误吸,是处理急诊饱胃患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