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74年Shulman曾报告2例具有硬皮病样皮肤损害,同时伴有血沉增块,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和丙种球蛋白增高的病例,认为不属于一般的硬皮病,命名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嗜酸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之后陆续有所报告,统一称为嗜酸性筋膜炎。至今国际上已报告40余例。现报告1例于下。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5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4例。CT上,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主要有:胃肠道壁增厚5例,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3例,胃肠腔狭窄3例,黏膜皱襞粗大2例,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1例。肿块4例,其中肠外肿块3例,肠内肿块1例;4例中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名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肌肉病理或基因检测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CT与MRI资料。结果:7例MRI均显示多脑叶受累,病变不按血管支配区分布,其中枕叶受累6例,顶叶受累4例,颞叶受累4例,额叶受累1例;表现为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大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7例中伴发基底节灰质核团受累4例,脑干受累2例、小脑萎缩1例;增强扫描少有强化。3例MRA检查均未见大血管狭窄或闭塞,1例可见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增多;CT扫描病变呈低密度,伴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3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可诊断该病的并与其他疾病鉴别,最终诊断需结合肌肉活检或DNA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6例,诊断准确率85.7%;MRI示7例病变椎体均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或呈盘状改变,6例伴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冠状面扫描图像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1例椎弓根受累;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均表现明显强化,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 EF)的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及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E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因劳累后出现双手、腕关节、足踝部僵硬、肿胀,皮肤外观呈橘皮样,伴活动受限、低热,病初误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查血白细胞17.68×109/L,嗜酸细胞0.184,嗜酸细胞计数1.41×109/L;前臂皮肤活检示筋膜组织可见较多嗜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EF.结论 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皮肤及皮肤外损害为主.早期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有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其中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pereosinophmc syndrome,HES)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因不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脏器受累、预后较差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常因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受损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我科于2007年7月2日收治1例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导致多部位损害的病人,经积极救治后,症状、体征消退,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对1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寄生虫感染6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恶性腹水1例。结论: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考虑一些少见病因,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正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llergic granulomatous angitis,AGA),亦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罕见的以哮喘、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肉芽肿性坏死性小血管血管炎,至今病因不明,病理特点是受累组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主要累及肺、心、肾、皮肤和周围神经[1]。我科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筋膜炎为一种累及肢体深筋膜的结缔组织病。又称嗜酸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shulman综合症等。本病可能是与季节性抗原(某些变应原、病毒等)有关的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6年6月11日收治一例嗜酸性筋膜炎患者,采用二次膜式血浆置换治疗三次,治疗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皮肤大片红褐色斑丘疹,肿胀,疼痛,自觉疲乏无力,曾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有反复。近一月因劳累病增加重,皮肤疼痛难忍,夜间加重而人院。人院检查:四肢、足背…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58岁。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3d,胸痛5d”为主诉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外周血涂片:白细胞计数及嗜酸分叶核比值明显增高。骨髓活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临床化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3.61×109/L。心电图:下壁及前侧壁导联ST-T改变。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增厚,呈不规则均质低回声,范围约52mm×30mm,占据左室心腔约1/2 (图1);左室后壁中间段变薄,回声尚可,运动略僵硬,其余室壁厚度及收缩运动正常,左室壁舒张受限。超声提示:局部心内膜增生,考虑Loffler心内膜炎,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s a highl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was designated a pandemic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on March 11, 2020. There are no class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The most prevalent symptoms include fever, cough, dyspnea, myalgia and headache. The main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is through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Therefore, it is not strange to find different ear, nose and throat (ENT) symptoms in individuals infected with this virus. Olfactory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COVID-19; either it is the only presenting symptom or it accompanies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Other otolaryng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 dysphonia, nasal obstruction, sore throat, etc. are less frequent manifestations of COVID-19. These features, in addition, to being presented early in the disease process, certain long-standing symptoms like parosmia, dysphonia, and persistent deafness, ar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otorhinolaryngological prevalence is another problem with this debilitating disease.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local site injection pain, fever, myalgia, headache, and others) of the COVID-19 vaccines are more frequent than otolaryngological side effects (anosmia, hyposmia, Bell’s palsy, SSNHL, etc.). We aimed in this review to summarize the early and persistent ENT symptoms of COVID-19 or after the various COVID-19 vaccines.  相似文献   

12.
Barrett食管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32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临床出现反酸25例(78.1%)、胸骨后疼痛22例(68.8%)、烧心感18例(56.3%),无症状者6例(18.8%),胃镜检查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者27例(84.4%),胆汁反流者10例(31.3%),病理检查结果全部病例食管下段均有柱状上皮化生。结论:Barrett食管多见于老年人,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结果,具有恶变为食管癌的潜在危险,其确诊须组织病理检查,内科治疗只能缓解及改善症状,发现恶变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各型婴幼儿癫痫发作特征、脑电图、病因、神经影像学的改变,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8年1月门诊和住院诊治的125例3岁以内起病的婴幼儿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脑电图监测,并进行CT或MRI等神经影像学及血生化、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辅助检查,随访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结果本组1岁以内发病占54.4%。全面性发作占37.6%,局灶性发作占53.6%,不能明确分类的发作占8.8%。症状性癫痫占58.4%,其中围生期异常是第一位病因,占症状性癫痫的50.68%;特发性癫痫占41.6%。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占53.6%,异常占46.4%,发作问期EEG正常占24.8%,异常占75.2%。影像学检查异常占38.4%。结论婴幼儿以症状性癫痫多见,局灶性发作所占的比例高,发作形式多样,应与非癫痫性发作鉴别,视频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特征,以提高该病术前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7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39例女性和36例男性)中发现了77个毛母质瘤,患者年龄4~79岁,平均年龄(32.2±17.2)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下硬结节;最好发的部位为头面部和颈部(62.3%)。73例(97.3%)患者表现为单发皮疹,仅2例患者为多发(2处)。术前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4.3%(11/77)。将34个病灶进行软组织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32.4%(11/34)。超声发现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层(33例,97.1%),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可伴点状、斑片状或带状钙化或不伴钙化,大部分不存在低回声晕或后方声影,周边或内部可有彩色血流信号。将9个病灶进行皮肤镜检查,发现血管结构7例(77.8%),包括红色均质结构5例(55.6%)、不规则线状血管结构1例(11.1%)、点状血管结构2例(22.2%),白色均质结构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间叶错构瘤(MHL)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MHL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7例MHL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8个月~24岁;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位于右叶6例,左叶1例;病灶最大径12~16 cm。声像图表现为多房囊性无回声2例,囊实性混合回声4例,实性稍高回声1例;所有病灶分界清楚,形态规则。2例多房囊性病灶内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4例囊实性病灶内实性部分均可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1例实性病灶内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MHL发病年龄多小于2岁,超声特征为单发、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巨大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经内镜或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41例PG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病变部位依次为胃(73.2%)、小肠(12.2%)、结肠(9.8%)和直肠(4.8%).患者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皮肤麻风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并吸取误诊教训.方法 收集皮肤麻风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HE、免疫组化、抗酸染色及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6例中除3例因临床及病理特征典型首次活检即被确诊外,其余3例初始均被误诊.1例误诊为皮肤假性淋巴瘤和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误为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误为炎性肉芽肿伴化脓性炎和皮肤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后经多家医院会诊并加做抗酸染色方确诊.结论 麻风病现已较为少见,非典型病例较易误为肿瘤或其他炎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我国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预后(附24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Tourette综合征(TS)的特点与预后。方法 对249例T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遗传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对84例TS进行随访。结果 我国TS患者发病年龄跨度大,平均发病年龄长于国外,发音抽动,秽语,家族遗传史均明显少于国外,抽动肌群涉及范围广,部位分布相对均衡。结论 我国TS患者症状多,复杂,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对娄底市1967-2003年钩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娄底市钩体病发病范围在扩大,但强度下降,病死率变化不明显。发病时间分布有聚集性,年龄分布呈分散趋势。结论娄底市钩体病发病可能有周期性,流行特征的变化提示钩体病防制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