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48椎,其中男10例,女32例;年龄55—86岁,平均68.1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人可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形成空腔以及充填骨水泥。观察术后疼痛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6±1.8)分降低为术后的(1.9±1.2)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3±0.43)cm、(1.52±0.42)cm增加至术后的(2.06±0.37)cm、(1.96±0.3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体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7.8±6.5)°,矫正为术后(16.5±5.3)°。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且近期疗效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05-2010-03,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32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30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1周、1年时,两种穿刺方法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随访两者疼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安全有效的;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及早期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穿刺组优于单侧穿刺组。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英  刘艺 《颈腰痛杂志》2008,29(2):169-170
目的探讨3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03年09月-2006年12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68.3岁,术前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药物治疗等,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注意早期的康复锻炼。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无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3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准备和护理是使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88-2090
[目的]探讨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1月因椎体压缩性骨折至本院就诊、行"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91±4.63) ml,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6.04) ml,平均住院(2.41±0.62) d,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移位、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伤椎邻椎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结论]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采用PKP治疗60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7 例,女43 例;年龄66~82 岁,平均71 岁.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观察椎体高度、脊柱后凸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表分别评估.结果 随访5~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压缩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随访期间高度无明显丢失,视觉模拟评分、下腰痛JOA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疼痛缓解好等优点,短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 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 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 mm、(19.19±2.06) 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 mm、(24.38±1.93) mm,末次随访时(23.88±2.25) mm、(23.57±2.12) 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 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行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Cobb角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等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由术前的7.7±1.0下降至术后的2.3±0.7,末次随访的2.4±0.6;Cobb角由术前的(29±5.4)°矫正到术后的(21±3.5)°,末次随访时的(22±3.6)°;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2.9±2.6)mm到术后的(21.5±1.8)mm,末次随访时的(21.3±1.7)mm.术后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对24例30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平均年龄62~77岁.其中女性为15例19个椎体,男性为9例11个椎体。临床表现为病人有胸腰部局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感觉腰部软弱无力且无神经症状.医学影像学检查符合OVCF表现。结果手术时间为35~90分钟,全部病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天X片显示选择PKP的患者病椎复位满意,所有病例均获回访.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结论PKP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导致的胸腰部局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等症状,并部分患者病椎恢复高度.改善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越来越多。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查体可明确诊断OVCF。OVCF保守治疗联合早期镇痛可使患者尽早进行主动康复锻炼;开放性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要求高;微创手术能有效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稳定责任椎体,防止责任椎体进一步压缩致后凸畸形加重,同时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避免卧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存在邻近椎体再骨折、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等风险。该文就近年来OVCF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01—2012—06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0例的资料,根据随访结果按是否有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可分为新发骨折组(23例)及未骨折组(37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率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史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KP治疗OVCF的133例(17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48±2.28)个月,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骨水泥是否渗透至椎间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以及Cobb角恢复率等因素.结果 术后28例(21.05%,28/133)病人再发骨折,再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76.32±7.59)岁,5例发生骨水泥渗透至椎间盘(17.86%,5/28),腰椎骨密度T值为(-3.60±0.79)S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50.39±1.87)%,Cobb角恢复率为(53.07±3.91)%,以上指标与未再发骨折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骨密度与再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1).结论 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率是PKP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球囊扩张PKP治疗椎体OVCF 26例,术前患椎明显疼痛,但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术前CT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 26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 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矫正9°,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OVCF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的80个骨折椎体施行PKP,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59例均获24个月的随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VAS值分别为6.06分±1.02分、2.45分±1.04分、2.80分±1.13分和2.90分±1.90分;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4.62°±4.71°、21.71°±3.92°、22.20°±3.60°和22.90°±3.28°;椎体高度值分别为19.0mm±1.80him、26.3mm±2.10mm、25.9mm±2.00mm和24.2mm±2.03mE;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2个月、2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0%、81.72%、72.09%。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0-01—2010-12行PKP手术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计算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比的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A组,低于或等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术后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一过性低血压、肺栓塞、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6例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3 d、1年、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局部畸形的矫正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其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边穿刺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MOVCFs)的效果及风险。方法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01—2018-12间对30例MOVCFs患者实施单边穿刺PKP。统计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VAS及ODI评分、椎体高度。结果(1)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6±19.95)min,除去椎体数影响,单个椎体手术时间为(32.33±19.95)min。(2)每例注射骨水泥量3~6 mL,平均4.43 mL,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但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复查摄片无肺栓塞。(3)术后第1天、3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伤椎高度较术后第1天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边穿刺PKP治疗MOVCFs,安全、有效,但易发生伤椎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新发椎体骨折出现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骨折压缩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手术因素(强化椎体个数、手术入路、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诸因素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将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先后出现非手术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无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重(OR=0.090)、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0R=9.682)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0R=9.584)是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程度重、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四○一医院外科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9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骨密度测定、X线、CT及MRI等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采用局麻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3和6个月时腰背部疼痛程度及患椎高度恢复情况.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24 h 17例(58.62%)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12例(41.38%)局部轻度钝痛,3~5d后疼痛消失;27例(93.1%)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下床活动,2例(6.9%)术后3d下床.3例(10.34%)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24 h、3个月及6个月VAS及伤椎高度为原椎体高度百分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后24 h(P <0.01),且随着观察期的延长,VAS评分逐渐下降,但下降程度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及6个月时伤椎高度较术后24 h有丢失,但丢失高度在此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血肿、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远期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2期)、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OS)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7年2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6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骨折、严重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1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4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4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PKP组共计41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4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65,-0.07),P=0.02];在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三个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并且不会提高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