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有警告性头痛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再出血。方法以本院2003—2006年收治的20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D-二聚体、FBG(纤维蛋白原)、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数量、有无警告性头痛等指标;根据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对两组间年龄、动脉瘤数量、D-二聚体、FBG的比较采用t检验,警告性头痛、性别、动脉瘤位置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Hunt—Hes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再出血患者22例,占总数的10.5%。再出血组中有警告性头痛的有10例,占再出血组的45.5%。无再出血组187例患者中,有警告性头痛的有21例,占11.2%。有警告性头痛者比无警告性头痛者更易发生再出血(P〈0.01),OR(比数比)值为6.59。结论有警告性头痛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比无警告性头痛者再出血的风险更大,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史清秀 《现代护理》1997,3(5):14-15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发病急骤,以剧烈头痛开始。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各有其特点,作者在一院4年中收的11例病人中能均有不同,青壮年发突然,有诱因,症状明显,而老年因痛阈值增高,故症状常被掩盖。为此,护理上为尽快减轻病人痛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桂强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916-9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上以青壮年多见。而老年人发病则以其诱因、发生率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一分析,探讨其特点。资料来自1995-1998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86例,其中周岁以上对例。回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对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1-71岁,全部为首次出血。急性起病18例,缓慢起病3例,活动时起病16例,安静时起病5例。有诱因匕例,其中情绪紧张、兴奋、激动和劳累过度9例,排便用力3例,饮酒2例,受寒1例。病前已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兰  范先兵 《中国康复》2001,16(2):97-9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剧烈的头痛 [1]。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头痛有利于缓解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收集了 1 992年 1月 - 2 0 0 0年 1月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剧烈头痛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40例 ,分别采用针炙和药物治疗 ,并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例 ,均经 CT检查确诊 ,男 42例 ,女 38例 ;年龄2 0 - 30岁 1 8例 ,31 - 42岁 50例 ,43- 50岁 1 2例 ;病程 2 4 - 72 h;意识障碍 45例 (其中部分伴有继发性癫痫 ) ,脑膜刺激征 35例 (其中部分伴有呕吐、呕血 ) ;大…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主要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而忽然发力、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外伤、性交或分娩等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明显诱因。我科自2007年10月开始将舒适护理应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既往体健。因“头痛、颈部及上背部疼痛12天”于2007年8月26日入院。2007年8月14日卧床上看电视时突然出现头痛,以双颞侧明显,头痛呈持续性胀痛,随即感到颈部及上背部疼痛,颈部向后过伸位时疼痛减轻,转颈时疼痛加重,伴随出冷汗、恶心及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本文重点介绍SAH流行病的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林 《临床荟萃》2000,15(9):393-39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其中自发性SAH是内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我院内科 1992~1998年共收治自发性 SAH共 6 0例 ,占同期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 9.76 % (6 0 / 6 15 ) ,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同 [1 ] 。现对这 6 0例自发性 SAH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1例 ,女 2 9例 ;农民 38例 ,工人 17例 ,干部 3例 ,教师 1例 ,家务劳动者 1例 ;年龄自 2 6~ 89岁 ,平均5 7.83岁 ,其中 <30岁 3例 ,占 5 % ,31~ 5 0岁 16例 ,占 2 6 .6 7% ,5 1~ 70岁 2 9例 ,占 48.33% ,>70岁 12例 ,占 2 0 % ;起病至就…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患者中 ,6 5 6 %的患者死于复发[1] ,预防复发 ,加强护理是治疗本病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8月 ,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84例 ,15例发生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中男 31例 ,女 5 3例 ,33~ 84岁 ,平均 48 9岁。再出血 15例 ,占17 9% ,女 11例 ,男 4例 ,平均 45岁 ,其中 2例发生 3次出血。再出血15例中 ,因情绪波动 5例 ,下地走动、到厕所大小便等 8例 ,做恶梦 2例。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73 3%。2 预防及护理2 1 病初 4~ 6周 ,应绝对卧床休息 由于出血后第 3天至第…  相似文献   

11.
炎性抑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头痛的发生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炎性改变有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的SAH患者随机分为4组: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组(甘露醇组)、在应用甘露醇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组(置换组)、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组(鞘内组)和静脉注射组(静脉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甘露醇组27.27%、置换组66.67%、鞘内组92.36%、静脉组30.00%,鞘内组疗效与其他组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头痛缓解时间显著延长( P<0.01).结论发生质变的血性脑脊液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广泛免疫炎性反应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后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5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探讨护理重点。结果:57例患者中45例痊愈出院,9例出现术后迟发性脑缺血性损害,3例于术后3 d内死亡。结论:有效的把握血压的调控范围是护理的重点,其他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收治脑血管病人中有 2 6例老年人自发性SAH ,现结合临床分析和探讨老年人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 18例 ,女 8例 ,男女之比2 2 5∶1,年龄 6 0~ 6 5岁者 16例 ,6 6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巧梅  彭雁 《护理学报》2010,17(20):52-54
总结62例患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经验。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鼾声呼吸、呼吸减慢、心率下降提示再出血的可能,避免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以预防再出血是主要护理措施;出现头痛、昏迷—清醒—再昏迷的动态意识变化是脑血管痉挛的突出特点,遵医嘱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缓解症状。护士动态观察血糖变化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组33例好转出院,22例有神经症状后遗症,6例死亡,1例呈植物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90~2003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误诊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和DSA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结果: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4例造影阳性,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2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AVM2例,DAVF1例。2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栓塞13例,2例术中破裂,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在6~12个月随访5例行血管造影,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自发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等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创伤性引起称为自发性SAH。自发性SAH常会引起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癫痫及脑水肿,正确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自发性SAH患者56例,出现低钠血症19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创伤性引起称为自发性SAH[1].自发性SAH常会引起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癫痫及脑水肿,正确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自发性SAH患者56例,出现低钠血症19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秀芳 《临床荟萃》1998,13(7):307-308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颅内血管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有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之分。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自1988年10月~1996年10月共收治88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孟杰  赵素省  赵武利 《临床荟萃》1999,14(19):877-878
我院内科1975年1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82例,60岁以上有152例,占同期SAH的39.2%,病死率为17%。就老年人SAH的特点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2例,男90例,女62例。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72岁。其中60—69岁120例,70—84岁32例。能找到发病诱因者有90例,占59.2%。其中看电视、打扑克、看录相时发病16例,用力活动中发病20例,因情绪激动发病12例,开会发言时发病10例,饮酒后发病10例,解大便时发病8例,打麻将发病8例,睡眠中起病6例。其他无明显诱因58例,占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