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发病24 h内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部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69例和DWI阴性组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死亡率、发病至DWI扫描时间、后循环梗死比例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密度脂蛋白(LDL)、DNT、发病至扫描时间、后循环脑梗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90 d MRS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与DWI阳性患者相比,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出血分组,其中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按发病距治疗的时间将入选的2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小时)和对照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12小时)。以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计分(TheEuro peanStrokeScale)为标准,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起效时间、总体疗效、疗后转归及安全范围。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5~180分钟)较对照组(2.3~28小时)显著缩短。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溶栓后发生皮下和齿龈出血2例。治疗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早期开通闭塞脑血管的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最佳的治疗时机(时间窗)应当选择在发病后的4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国药同煤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在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溶栓前化验结果,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利用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化验结果。结果 观察期间入组患者28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207例,预后不良组81例;其中sICH者17例(5.90%),死亡5例(1.74%);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脑梗死病史及溶栓前NIHS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P=0.030,OR=2.760;NIHSS评分P=0.000,OR=1.367)。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导尿管安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并探讨患者尿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中心2019年1—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且溶栓后24 h内成功留取尿液送检的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静脉溶栓患者留取尿液标本送检前是否安置导尿管,分为导尿组(n=50)和未导尿组(n=32).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15~35 mg,平均(24.4±15.9)mg;所有患者无围术期伤口血肿、假性动脉瘤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溶栓结束后有14例患者(45.16%)血管完全再通,11例(35.48%)部分再通,6例未通(19.36%),有效率达80.64%。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保证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2例,将其分为出血组(n=264)和未出血组(n=198).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院内全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院内全程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1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于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PubMed、OVI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证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立场声明。由2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证据综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  相似文献   

14.
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颈动脉内溶栓治疗,并于溶栓前及溶栓后8、48h及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中15你经脑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证实为血管完全性或部分开通,5例未开通。溶栓后患者神经病学缺损评分明显下降,15例ADL评分〉61分。5例溶栓后ADL≤60分患者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4例恢复良好。提示动物内溶栓 康复治疗可较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4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3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好转342例,好转率为98.8%,病死4例,病死率为1.2%。结论对时间窗(发病时间4.5h)内的患者,缩短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尽早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关键。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浆BNP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死亡率为15.09%(32/2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3.819)、大面积脑梗死(OR=6.228)、血浆BNP浓度≥280 ng/L(OR=5.191)、NIHSS评分≥13分(OR=3.536)为脑卒中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IHSS评分≥13分筛查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1%、75.0%、87.0%;血浆BNP≥280 ng/L筛查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0%、81.3%、84.4%。结论:房颤、大面积脑梗死、血浆BNP水平及NIHSS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中血浆BNP水平和NIHSS评分可能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