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腹壁的物理学特性包括刚性、顺应性、各向异性等,其与腹壁功能的实现及疝外科的手术原理、手术效果息息相关。其中,各向异性指在力的作用下腹壁在不同轴向,尤其是横向(左右两侧)与纵向(头尾两侧)表现出的刚性和顺应性的差异。各向异性与腹壁肌、腹壁筋膜系统、腹白线等结构的机械特性有关。腹壁的各向异性可解释许多腹壁外科的临床问题,包括Keyhole手术为何容易复发、为何要尽量保护腹白线、腹壁缺损应如何关闭等。因此,腹壁外科无论是术式选择还是修复材料设计都应从腹壁的机械特性角度去考量。外科医生也需要增进这方面的了解以更好地理解、运用和创新腹壁外科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疝和腹壁外科材料学发展迅猛,目前全球有160余种补片材料~([1])。针对病人个体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是一个难题。理想的腹壁缺损修补材料要有相当的机械张力,耐受感染,尽量减少切口疼痛、局部不适、切口感染、血清肿、肠粘连和腹壁肠漏等较难处理的后遗症发生,以免影响生活质量~([2])。疝和腹壁外科使用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物理的力学角度来考虑腹壁疝的形成及发展,腹壁受各方向力的作用下,通过自身接触性的张力,维持腹壁的稳定性.但在加速度、净力不为0的情况下,根据拉普拉斯定律及帕斯卡原理,即同样的腹内压下,疝囊、缺损部分承受的张力要明显大于正常腹壁,此时张力会造成腹壁疝的发生、发展.根据力学原理,腹壁疝手术考量应该尽量恢复疝囊缺损部位张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6月2 3~ 2 5日在杭州召开 ,这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腹壁外科学组成立后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现简介如下。1 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及无张力疝修补的历史与现状会议就国内外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及无张力疝修补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讨论。马颂章代表做了《疝和腹壁外科进展》的中心发言 ,对国际上疝和腹壁外科在临床、基础研究和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做了详尽的介绍。代表们对老年腹股沟疝、复发性疝等应优先选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为47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87.23%)顺利完成手术;6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小肠肠管破裂,1例腹腔内粘连广泛无法分离,3例肠管与腹壁及切口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手术时间34~158 min,平均76 min。术后住院4~13 d,平均8.6 d。术后34例(72.34%)腹壁钉合区域腹壁疼痛,3例(6.38%)疼痛达2个月以上;14例(29.79%)发生浆液肿;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及肠漏发生。随访8~46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松解腹腔内粘连,采用钉合器或钉合器加缝线贯穿腹壁双重固定补片法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6.
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将于 2 0 0 0年 6月 2 2~ 2 5日在杭州市浙江大酒店召开全国全军疝和腹壁外科研讨会。征文内容如下 :(1)各型疝的临床处理及术后的并发症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腹股沟疝分型的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的进展和研究。 (2 )前、后、侧腹壁疾病如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手术切口愈合、腹壁肿瘤的治疗和巨大腹壁缺损重建等。 (3)膈肌和会阴疾病的处理如创伤性膈疝、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等。 (4)有关疝和腹壁外科教学的意见及本学科和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壁疝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7例腹壁疝患者采用人工平状网片治疗及护理的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30例,试验组为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疝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P <0.05)。术后1年,试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76%(2/42),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3/30),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相比于传统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壁切口疝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腹壁切口疝是经原腹壁手术切口突出于腹壁潜在间隙或薄弱区而形成的,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是诸多引起切口疝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1]。从传统疝修补到补片置入的无张力疝修补再到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式。2007年1月至2014  相似文献   

10.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一直都是外科医生的瓶颈,若术前没有良好的准备,手术将疝内容物贸然还纳腹腔后可能引起病人膈肌抬高,腹内压力迅速升高,导致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主要依靠补片材料加强修补,以及术前扩容、减弱腹壁张力等围手术期处理。尽管腔镜技术、材料学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进步,腹壁巨大切口疝仍面临高并发症和高复发率。肉毒杆菌毒素A(BAT)是近年来用于术前准备的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作用是降低腹壁肌肉横向张力、缩小腹壁缺损,使关闭腹腔更容易和安全。笔者科室已逐步开展BTA在复杂腹壁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现结合国外文献报道及自身使用经验,对BTA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的手术方式、技术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法(sublay)28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切口I期愈合,无皮下积液及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8个月,复发3例。结论无张力修补腹壁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疝和腹壁外科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外科分支之一。疝病是基本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技术及修复材料的进展,大大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黎介寿等率先向国内介绍了疝和腹壁外科的新进展,即无张力疝修复技术[1-2]。1997年,马颂章将网塞-平片技术(Robbins-Rutkow技术)引进中国,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广泛开展。我国疝和腹壁外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巨大腹壁缺损修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性腹部缺损的常见病因有外伤、手术、感染、肿瘤切除等。理想的腹壁修补包括:(1)修补区与残余的腹壁融为一体,恢复腹壁结构和外形的完整性;(2)防止脏器突出、保护腹腔内容物、支持其功能;(3)提供动态肌肉支持;(4)无张力修补;(5)修补具有持久性。中线探查切口是最常见的腹部缺损,大多数中线缺损主要是由肠管膨胀或者软组织侧方收缩牵拉中线造成,而腹壁肌层的解剖结构基本正常,腹壁绝对缺损不大。少数情况下,感染(坏死性筋膜炎)或创伤(高速飞弹创伤)可造成腹壁绝对缺损。本文主要以修补中线缺损作为叙述重点。1术前评估1.1病人的生理和营…  相似文献   

14.
单孔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二次腹部术后出现腹壁切口疝的女性病人,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无张力疝修补.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左腋前线平脐平面建立长约2.5 cm横行切口,放置Tri-port,电刀分离粘连,将补片通过Tri-port放入腹腔,通过钩针及螺旋钉枪(Protack)将补片固定在腹壁上. 结果 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10ml,术后住院时间7d.术后1月复查切口愈合好,疝无复发. 结论 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安全可行,手术时间与传统腹腔镜时间无明显差别,但其更具微创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合成材料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24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补片无张力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分析无张力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伴发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40例腹壁切口疝伴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传统Bassini手术组和无张力修补术组(各2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手术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等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及复发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Bassini手术组(t分别=6.595、4.841、10.747,P均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1,P0.05);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20.0%明显低于传统Bassini手术组20.0%和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44、3.956,P0.05)。结论临床对伴感染腹壁切口疝患者治疗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开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为此类疾病患者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blay法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3年至2009年我院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21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0个月,平均23个月。5例(24%)有术后慢性疼痛,3例(14%)有腹壁异物感,1例(5%)术后22个月后复发,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但有3例(14%)出现手术修补区域的局部膨出。结论Sublay法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腔内脏器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最为牢固的修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TRAM皮瓣术后腹壁张力的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运动测试和腹直肌形态CT扫描作手术前后对照。结果 手术初期(1~6周)腹壁张力下降,尤其以双蒂皮瓣者为甚,3个月后已无明显差异;运动测试显示术后运动不如术前;而CT扫描示腹直肌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直肌肌力有下降,而腹壁张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壁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RAM皮瓣术后腹壁张力的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 ,运动测试和腹直肌形态CT扫描作手术前后对照。结果 手术初期 (1~ 6周 )腹壁张力下降 ,尤其以双蒂皮瓣者为甚 ,3个月后已无明显差异 ;运动测试显示术后运动不如术前 ;而CT扫描示腹直肌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直肌肌力有下降 ,而腹壁张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80例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应用不同术式行乳房再造术的 8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从皮瓣坏死率、腹壁疝发生率、腹壁张力、感觉等分析了应用假体 ,背阔肌肌皮瓣 (latissimusdorsimusculocutaneousflap ,LDFM瓣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transverserectusabdominismusculocutaneousflap ,TRAM瓣 )、臀大肌肌皮瓣 (gluteusmaximmusculocutaneousflap ,GMM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eepinferiorepigastricarteryperforatorflap ,DIEP瓣 )等方法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LDFM瓣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清肿 (12 5 % )。LDFM、TRAM、DIEP三者中TRAM瓣坏死率最高 (2 6 % ) ,1例GMM瓣再造后皮瓣部分坏死 ,19例应用假体者包膜挛缩率为 2 1%。结论 乳房再造的并发症与选择的术式有关 ,术者应熟悉乳房再造的各种皮瓣的解剖 ,尽量应用自体组织再造乳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