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散发于山区,多发病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纳差、肌肉酸痛及不同程度的出血,部分患者伴有肖化系统及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表现为肝脾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外周血见较多异型淋巴细胞,骨髓中见噬血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现象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经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10例,死亡2例.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死亡,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本例患者因发热伴恶心、呕吐、腹泻入院,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第5天放弃治疗,当日死亡。经分子生物学和细菌培养检出新...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布尼亚病毒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近年来被分离鉴定出的新病毒。该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nia syndrome,SFTS)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有乏力,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病情危重者可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6):370-372
本例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nome)合并毛霉菌感染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EB病毒高载量, 伴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 经地塞米松+依托泊苷+环孢素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EB病毒DNA转阴, 但患者迅速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高热, 左侧鼻翼溃疡缺损,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毛霉菌感染, 予抗真菌及清创治疗, 真菌感染控制后患者再次发热, 复查EB病毒DNA转阳, 提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复发, 予信迪利单抗合并芦可替尼挽救治疗后, 抗毛霉菌治疗有效, 但患者因突发大咯血死亡。提示临床医师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毛霉病的出现,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郧县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无啤叮咬史,在其密切接触的村民所养牛和邻居饲养的马身上检出蜱虫,实验室检测该病例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该病例被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自2009年起我省从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种能够引起人类患有类似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疾病的病毒。采用逆转录的方法扩增病毒核酸(RT-PCR)。选择有地区代表性的病毒株采用23对引物扩增病毒全部基因序列,将获得的全部氨基酸序列经BLAST检索,与GenBank中已知的汉坦病毒属、白蛉热病毒属基因序列排列做比对,确定了我省新分离出的病毒株属于布尼亚科新型病毒。2010年3月1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老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向世界公布我国新分离的病毒株被正式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 “新布尼亚病毒”,并确定了该病毒为“蜱咬病”的元凶。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新病毒”。方法 收集发病一周以内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液首先做汉坦病毒(Hantavirus,HV)血清学检测,然后将样本采用多种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从我省发热伴出血征候群血液样本分离出新型病毒12株。结论 我省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有布尼亚新病毒流行,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极为相似。但体外细胞培养及核苷酸序列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 新布尼亚病毒 RT-PCR 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19例临床治愈出院,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SFTSV致SFTS是一种新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属于出血热的一种,由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白蛉病毒SFTS病毒(SFTSV)引起。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异常。有时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全身器官衰竭,SFT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接近10%。SFT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无针对该病毒的治疗方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最简单的方法是避免被蜱虫叮咬。目前,该疾病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各国人类的严重健康问题。收集SFTS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SFTS的疾病特点和诊疗进展,以帮助应对这种疾病。本综述将从流行病学史、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最新策略展开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天台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监测对象及病例血清学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2015年天台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及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天台县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12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发病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5岁;发病高峰在4-8月份;蜱虫叮咬史有8例(67%)。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畏寒和乏力(83%)、全身酸痛(75%);重点地区无症状人群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监测阳性率1.4%。结论天台县已发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而且从无症状人群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防控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骨髓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1月台州医院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的6例 SFTS 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和临床资料。结果6例 SFTS 患者骨髓涂片中淋巴样和单核样组织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比例为0.02~0.23,且均伴有噬血现象。其中2例符合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诊断标准,4例为 HLH 高度疑似患者。结论 SFTS 疾病进展很可能与新布尼亚病毒继发的HLH 密切相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 SFTS 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