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是否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单独治疗及联合雷公藤红素治疗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正常胎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uh7、HepG2和PLC的PKM2表达水平。将Huh7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和多柔比星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uh7细胞PKM2的表达水平。将Huh7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和多柔比星处理后,检测Huh7细胞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和乳酸生成能力。构建PKM2真核表达载体,MTT法检测PKM2表达载体转染对雷公藤红素联合多柔比星杀伤Huh7细胞疗效的影响。结果: 0.5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对Huh7的细胞活力抑制率为2.6±0.9,1μmol/L雷公藤红素组为4.7±1.3,2μmol/L雷公藤红素组为8.8±1.9,0.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7.5±1.9,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61.4±4.2,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58.7±3.8,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89.7±6.7。L-O2细胞系的PKM2相对表达水平为1.0±0.05,Huh7细胞系为15.2±0.6,HepG2细胞系为11.8±0.5,PLC细胞系为13.4±0.7。雷公藤红素下调Huh7细胞的PKM2表达水平并减弱Huh7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乳酸的生成,0.5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的PKM2相对表达水平为0.70±0.05,1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为0.42±0.04,2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为0.31±0.03,0.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0.98±0.07,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1.01±0.07,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0.44±0.04,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0.41±0.03。转染PKM2表达载体后,雷公藤红素对多柔比星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受到抑制,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对Huh7的细胞活力抑制率为60.5±4.3,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91.6±6.9,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pcDNA3.1-PKM2组为19.3±2.0,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pcDNA3.1-PKM2组为69.6±4.5。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下调PKM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逆转乳腺癌细胞MCF7多柔比星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及DOX联合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 Sch B)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耐药细胞MCF7/ADR的增殖抑制效果,计算IC50以及耐药倍数;将MCF7/ADR建立DOX组、Sch B组及联用组,用集落实验检测细胞集落数情况,用流式凋亡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P-gp、MRP1、p-STAT3、STAT3和c-Myc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CF7及耐药细胞MCF7/ARD对DOX的IC50值分别为(4.01 ± 0.15)μmol/L和(50.78 ± 0.67)μmol/L,耐药倍数为12.67;DOX联合SchB后对MCF7及MCF7/AD的IC50值分别为(2.28 ± 0.34)μmol/L和(13.24 ± 0.58)μmol/L,耐药倍数为5.81。相对于DOX组,联用组的细胞集落数明显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同时,联用组下调P-gp、MRP1、p-STAT3以及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通过抑制P-gp蛋白上调及STAT3信号通路逆转乳腺癌细胞MCF7多柔比星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乳腺癌化学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手术后乳腺癌患者115例,采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环磷酰胺进行4个周期化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个周期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平均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与多柔比星全身静脉滴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2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紫杉醇与多柔比星联合治疗。结果 26例患者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肿瘤相关死亡0例,其中1个周期起效23例,2个周期起效3例。毒副反应包括:Ⅲ度白细胞减少3例,Ⅰ度贫血2例,Ⅰ度恶心1例,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Ⅰ度肾功能损害2例。结论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静脉滴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明显,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36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5例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93例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患者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逆转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多柔比星耐药MDA-MB-231细胞(MDA-MB-231/R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红素组、多柔比星组、雷公藤红素+多柔比星组和雷公藤红素+多柔比星+Bim si RNA组,MTT法检测MDA-MB-231/R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R细胞的凋亡,免疫共沉淀法检测MDA-MB-231/R细胞Bim蛋白与Bak及Bax蛋白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R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活化。结果 MDA-MB-231/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显著高于常规MDAMB-231细胞[(18.4±1.1)g/mL比(1.5±0.1)g/mL,P0.05];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多柔比星对MDA-MB-231/R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4.1)%比0、(13.0±1.0)%,(36.5±2.3)%比(1.6±0.2)%、(8.8±0.6)%,P均0.05];雷公藤红素处理能显著上调MDA-MB-231/R细胞Bim蛋白表达水平[(0.51±0.04)比(0.11±0.01)、(0.13±0.01),P均0.05];用Bim siRNA阻断Bim蛋白上调后,雷公藤红素对多柔比星的协同抗肿瘤效应受到明显抑制[(20.5±2.1)%比(57.3±4.1)%,(12.4±1.1)%比(36.5±2.3)%,P0.05];雷公藤红素处理后,与MDA-MB-231/R细胞Bim蛋白结合的Bak、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0.29±0.02)比(0.04±0.01)、(0.05±0.01),(0.35±0.02)比(0.05±0.01)、(0.04±0.01),P均0.05)];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多柔比星对MDA-MB-231/R细胞色素C的释放率和Caspase-3的活化率显著提高[(0.57±0.05)比(0.11±0.02)、(0.06±0.01),P均0.05;(0.43±0.04)比(0.09±0.02)、(0.03±0.01),P均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通过上调Bim蛋白表达,提高多柔比星耐药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4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给予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脂质体多柔比星给药剂量30 mg/m2?合并抗肿瘤药物按常规方法给药?21~28 d为化疗1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14例,疾病稳定 16例,疾病进展 12例,客观有效率为34.9%,临床获益率72.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肝功能损害及手足综合征等,未见明显的心脏毒性?结论: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患者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单药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引起手足综合征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方法。结果 23例患者出现手足不同程度综合征,其中Ⅰ级手足综合征16例,Ⅱ级手足综合征5例,Ⅲ级手足综合征1例。结论经过精心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3例,以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组成的TA方案进行化疗:第1天多柔比星50~70mg/m2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推注,紫杉醇150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3小时内静滴完。21天1周期,治疗2~3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42.4%,其中完全缓解率(CR)和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9.1%和33.3%。单个部位转移有效率48.1%,多个部位转移有效率16.7%,差异有显著性。Her-2阴性组和阳性组有效率分别为38.5%、45.0%,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多。结论:TA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好,且经对症处理,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且有较好的依从性,可作为一线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患者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单药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引起手足综合征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方法.结果 23例患者出现手足不同程度综合征,其中Ⅰ级手足综合征16例,Ⅱ级手足综合征5例,Ⅲ级手足综合征1例.结论 经过精心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楝素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的辅助治疗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和MDA-MB-231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435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DA-MB-435细胞中FOXO1、Bim、Noxa的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及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 川楝素明显增强MDA-MB-435和MDA-MB-231细胞系对不同浓度多柔比星的敏感性。多柔比星联合川楝素处理的MDA-MB-435的相对细胞活力(0.55±0.04)显著低于多柔比星单治疗组(0.87±0.07,P<0.05)和多柔比星+川楝素+FOXO1 siRNA组(0.79±0.07,P<0.05)。多柔比星联合川楝素处理的MDA-MB-435的细胞凋亡率(34.2±2.8)显著高于多柔比星单治疗组(9.3±0.8,P<0.05)和多柔比星+川楝素+FOXO1 siRNA组(12.5±1.1,P<0.05)。多柔比星联合川楝素处理的MDA-MB-435细胞中FOXO1、Bim、Noxa的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及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多柔比星单治疗组和多柔比星+川楝素+FOXO1 siRNA组。结论: 川楝素上调FOXO1的表达增强多柔比星的体外抗乳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NPC1对乳腺癌细胞MCF-7阿霉素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MCF-7细胞中使用慢病毒转染法,设敲除(shRNPC1)组和过表达RNPC1组、敲除对照(SCR)组和过表达对照(NC)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RNPC1的mRNA和蛋白水平。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后,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调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shRNPC1组RNPC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RNP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后,shRNPC1组IC50明显于低于SCR组(P<0.05),过表达组IC50明显高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24 h后,发现shRNPC1组凋亡率明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凋亡率显著低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24 h后,shRNPC1组抑凋亡蛋白BCL-XL、BCL-2的表达低于SCR组,促凋亡蛋白BIM和BID的表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抑凋亡蛋白BCL-CL、BCL-2的表达高于NC组,促凋亡蛋白BIM和BID的表达低于NC组。结论:RNPC1能降低乳腺癌细胞MCF-7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阿霉素体外抗乳腺癌Hs578T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 的表
达;MTT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阿霉素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阿
霉素对细胞晚期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可以显著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P<0.01);MTT结
果表明在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形成的条件下,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阿霉素组(P<0.01);Annexin V/PI
双染法显示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P<0.01);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丙戊酸钠
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阿霉素组(P<0.01)。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的
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百分率;Transwell分析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体内实验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抑制瘤模型,分组处理,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记录瘤重和裸鼠体重,计算抑瘤率。结果雷帕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抑制百分率为65.54±2.47;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体内实验抑瘤率为85.3%。结论雷帕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MM231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对于乳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鼠原性内皮抑素(Es)联合小剂量阿霉素治疗裸鼠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DFG—ESDNA,建立乳腺癌裸鼠模型,将肿瘤生长均匀的裸鼠分成对照组、ES组、小剂量阿霉素组、ES与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治疗组。分别于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X10^6(0.1mL)转染ES的人成纤维细胞,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mg/kg。每周测量1次肿瘤大小,根据V=0.52×L2XW计算体积。结果:ES与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ES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与小剂量阿霉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其抗乳腺癌生长的疗效,为今后探索乳腺癌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the cyclin E expression levels on chemotherapeutic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were explored. After the cyclin E expression was knockdown in MDA-MB-435 by RNA interference, FACS analysis and SA-p-gal staining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o DNA damage drugs (adriamycin, etc.). Adriamycin could induce G1 arrest in cyclin E knockdown MDA-MB-435 breast cell line and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cell senescence in cyclin E knockdown MDA-MB-435 cells. It was suggested that cyclin E knockdown could increase the chemotherapeutic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o DNA damage dru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乳腺癌细胞中顺铂(Cisplatin,CDDP)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CCK-8检测、Hoechst染色观察CDDP、姜黄素单独及联合用药48 h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MCF7细胞在CDDP(0、1.25、2.5、5、10、20 μg/mL)、姜黄素(0、1、5、20、30、50、100 μ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后FEN1(flap endonuclease 1)表达水平的变化;CCK-8检测沉默FEN1对MCF7细胞中CDDP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CDDP、姜黄素均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IC50分别为5、30 μmol/L;与单独2μg/mLCDDP处理组比较,2μg/mL CDDP联合20-μmol/L姜黄素、3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分别为(84.1±0.8)%、(51.1±0.5)%、(29.4±0.3)%,P<0.05];与单独2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比较,20 μmol/L姜黄素联合2μg/mL CDDP、5μg/mL CDDP处理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也明显增强[分别为(76.9±0.7)%、(42.4±0.3)%、(31.6±0.4)%,P<0.05];2μg/mL CDDP联合20 μmol/L姜黄素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强(P<0.05);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FEN1 siRNA+CDDP组可显著增强CDDP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敏感性[(25.4±0.3)%vs(18.7±0.2)%,P<0.05];CDDP增殖抑制无效浓度或低浓度时,FEN1蛋白的表达随CDDP的处理剂量依赖性上调,而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下调FEN1蛋白表达;与单独CDDP和姜黄素处理组比较,2μg/mL CDDP联合20 μmol/L姜黄素组可显著降低FEN1蛋白表达(P<0.05).结论 姜黄素可增强CDDP对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其机制与降低细胞FEN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