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丽  余岚  汤荣兴 《海南医学》2011,22(10):73-75
目的探讨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中的优势。方法选择80例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成年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组(W组)和普通PVC气管导管组(P组)。比较两组患者经鼻插管试探的次数、插管时间及鼻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鼻插管均获得成功,插管时间相似。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且鼻出血的频率及出血程度均小于普通PVC气管导管。结论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出血轻微,更适合经鼻插管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评价钢丝气管导管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将8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钢丝导管插管麻醉,对照组实施普通导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鼻黏膜损伤状况、术中导管发生打折、变形以及气道畅通状况。结果观察组在SpO2、PPeak以及PETCO2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时鼻黏膜损伤、导管弯折以及导管变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保持气道畅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钢丝气管导管应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理想,具有较长的耐氧时间,麻醉效果好,提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ASA Ⅰ-Ⅱ级、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预热后的普通气管导管(实验组)和鼻气管导管<对照组)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3、5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及其观察期的最大值,并计算各时点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插管顺利程度,并对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点的BP、HR和RPP及最大值,气管插管时问和插管顺利程度,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筹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成奉低廉,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强型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与咽喉部有无不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加强型气管导管组(A组)和普通气管导管组(B组),A组35例,B组33例.两组均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且一次成功,排除多次插管的病例.比较A、B两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手术结束前(T4)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前(T5)的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气道压;麻醉诱导前(T2)和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两个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血糖.记录手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时(T6)、第一次饮水(T7)、第一次进食(T8)、术后12 h(T9)以及术后24 h(T10)咽喉部有无疼痛,有无吞咽困难,有无其他不适等情况,疼痛指标以VAS视觉评分指标进行判断(0分不痛,10分最痛).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后皮质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后A、B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时B组咽喉部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咽喉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加强型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时不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更低,且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以及疼痛强度低于普通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R、C两组(n=30),均采用经鼻明视下插管,R组导管选择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导管,C组选择EuromedicalTM 普通型(Oral/Nasal)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R组插管用时平均(50±6.7)s,C组为(57±1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插管一次性成功29例,两次成功30例,C组一次性成功27例,两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鼻黏膜损伤出血4例,无咽部黏膜损伤出血,C组鼻黏膜损伤出血16例,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7例,均明显较R组多(P<0.05).结论 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鼻咽部损伤少,更适合用于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正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具有较多优点,但既往应用普通气管导管经鼻气管插管易引起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临床难以接受~([1])。无论是普通的气管导管还是有钢丝圈的加强型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对鼻损伤影响最大的均是气管导管的前端部分~([2-3])。加强型导管无论前端部分的柔软性还是管身的弯曲性都比普通导管更佳,故近年来钢丝加强型导管逐渐普及使用。为此我们观察钢丝加强型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是否减少鼻、咽部损伤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及缩短插管时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强气管导管在经鼻明视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插管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实验组采用加强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鼻气管导管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气管插管时间,并观察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情况。结果2组患者间各时点的MAP、HR、气管插管时间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与实验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有一定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可控气管导管在吸引管辅助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4组,每组各20例,A组可控气管导管加吸引管辅助,B组可控气管导管,C组普通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D组普通气管导管经典调整头位法,观察一次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鼻后孔出血)、术后不良记忆、血压、心率、SpO2。结果一次操作成功率和操作时间A组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低于C、D组(P〈0.05),术后不良记忆D组有2例。结论吸引管辅助可控气管导管用于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存在咽喉部运动的躁动患者对经口留置加强型气管导管的影响,分析气管导管受压变形的原因。方法:将不存在咽喉部动作的患者分为A组(深昏迷患者),存在咽喉部动作的患者分为B组(浅、中度昏迷患者)。当两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导管后,检查气管导管壁受压变形的情况,并记录患者经口留置气管导管时间。结果:A组较B组经口留置气管导管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气管导管无受压变形现象,B组气管导管受压变形影响吸痰,进而影响通气。结论:加强型气管导管受压变形与患者存在咽喉部动作有因果关系,其不适于躁动患者长时间留置。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中具有甲酯键,所以极容易被组织及血液中的假性胆碱酯酶水解而代谢分解,且该药相对分布容积较小,作用较迅速,故被认为是真正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此类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但近年研究[1]表明,该药呈现剂量依赖的阿片耐药及痛觉过敏现象。对瑞芬太尼使用后产生的痛觉过敏不良反应,国内外医学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2],如氯胺酮、曲马多、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等解决。笔者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方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尤其是对AFP阴性及肿块较小的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肝癌、32例肝硬化病人,通过ELISA法检测标本GPC3值,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AFP值,肝癌组根据肿块大小分为4组(<3 cm、3~5 cm、5 ~10 cm和>10 cm)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肝癌组GPC3值为(22.014±36.930) ng/mL,肝硬化组GPC3值为(8.590±8.17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肝癌肿块<3 cm组GPC3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71.4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肿块3 ~5 cm、5~10 cm、>10 cm组的GPC3的阳性率低于AFP,二者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3) 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GPC3的阳性率为75%.结论 GPC3作为新兴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对AFP阴性和小肿块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大,GPC3与AFP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用中药对大鼠失神经支配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168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A组(龙血膏组)、B组(生肌膏组)、C组(失神经组)和D组(正常组)。对A组、B组、C组大鼠制造背部失神经支配的深创面模型,之后各组创面分别以龙血生肌膏、生肌愈皮膏、凡士林外用治疗,D组大鼠背部制造深创面模型,以凡士林治疗。于不同时间点测算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并对创面组织进行k19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各时间点A组和B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A、B组k19阳性表达第11天达峰值,C、D组第15天达峰值。第4、7、11、15天时A、B组k19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结论] 外用中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外用中药增强了失神经支配创面的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1]表明,人体在完成各种动作,尤其是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必须运用主动控制重心的能力,因此重心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BALANCE-TRAINER瘫痪站立架对偏瘫患者进行重心控制训练,观察动态站立架在偏瘫患者重心控制训练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7月本院康复科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65例,男33例,女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进行比较。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Hcy)、Hcy+EGb761组(100mg/L)和Hcy+低、中、高(12.5、25、50μg/mL)剂量柿叶黄酮组,培养72h。应用RT-qPCR方法评价各组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浓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组细胞内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较,Hcy+EGb761组和Hcy+低、中、高剂量柿叶黄酮组各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浓度均降低(P〈0.05),尤其是高剂量柿叶黄酮组结果与Hcy+EGb761组作用相似。结论柿叶黄酮能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IL-1β、IL-6和TNF-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其作用不亚于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四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随机分为LC+LCBDE44例(T管引流,A组)、LC+LCBDE35例(一期缝合,B组)、LC+LTCBDE27例(C组)及LC+ERCP/EST38例(D组),对四组术后各项指标、住院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 四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在术后不适(腹胀、呕吐等)反应较多,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得分较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D组术后淀粉酶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四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A组有1例T管脱落及1例结石残余,B组出现早期胆漏4例,D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血症患者较多达8例,并2例患者出现胰腺炎症状。在术后随访发现,A组出现1例结石复发,1例胆道狭窄;D组出现4例结石复发,2例胆道狭窄。结论 四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取石综合了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同时术者也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和麝香保心丸干预,观察两组药物及联合干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636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B组予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67.5mg(3丸);C组予硝酸甘油200μg联合麝香保心丸67.5mg。观察各组之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A组(13.1%),B组(14.2%),C组(8.5%),其中A组与B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前予麝香保心丸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与硝酸甘油疗效相当,与硝酸甘油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麝香通心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症状、运动耐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治疗效果的研究。 方法 本研究自2015年3月起,选取30例冠脉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50%~80%的患者,每15人为一组,分为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常规用药+麝香通心滴丸),随访6个月,对治疗前后的冠脉狭窄部位直径进行测量,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粘度、血脂水平进行测定,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并同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 结果 随访6个月,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均加重,常规治疗组加重明显,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心肌梗塞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有9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治疗后有6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联合治疗组治疗前有1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治疗后有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降低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血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常规用药不能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但对改善患者心肌供血,提高运动耐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邓丽群  沈法荣  金红峰  王欢 《浙江医学》2014,(6):497-500,I0001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D—MSCs)体外分离的方法条件、生物学特性及5-氮胞苷对其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并通过成脂肪诱导鉴定,给予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其对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通道蛋白(HCN2)表达情况。结果SD—MSCs以长梭形和多角形为主,呈放射状集落生长,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增殖能力比较活跃。成脂肪诱导后,细胞胞质内有大量橙红色脂滴形成。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对SD—MSCs进行诱导分化后,7.5、10、12.5umol/L5-氮胞苷诱导的HCN。表达阳性强度较高,其中101umol/L的5-氮胞苷诱导24h的SD—MSCsHCN。表达强度最高。结论全骨髓贴壁法能够有效分离纯化增殖SD—MSCs,5-氮胞苷能够诱导其分化为HCN2表达阳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也是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情绪神经活动的调节,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亦是哮喘神经因素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HTT的第二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即Stin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