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不同区间内超声造影、增强MRI及其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32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证实。根据不同PSA分为3组:4.0 ng/ml≤PSA10.0 ng/ml组54例,10.0 ng/ml≤PSA20.0 ng/ml组40例,PSA≥20.0 ng/ml组38例,比较各组两种诊断方法及其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4.0 ng/ml≤PSA10.0 ng/ml组中,超声造影、增强MRI及其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2.00%、96.00%及80.00%,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和联合应用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ng/ml≤PSA20.0 ng/ml组中,超声造影、增强MRI及其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2.86%、52.38%及80.95%,特异性分别为73.68%、68.42%及63.16%,二者联合应用与单一方法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A≥20.0 ng/ml组中,32例前列腺癌,三种方法均准确诊断。结论前列腺癌患者为4.0 ng/ml≤PSA10.0 ng/m时,增强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有诊断优势;为10.0 ng/ml≤PSA20.0 ng/ml区间,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诊断优势;PSA≥20.0 ng/ml时,超声造影检查简便,可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定位准确性,具有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直肠三维超声造影断层成像(3D-CETRUS TUI)与多参数MRI(mp-MRI)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64例,所有病例均行3D-CETRUS TUI及mp-MRI检查,并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活检术;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PSA区间(4 ng/ml PSA≤10 ng/ml、10 ng/mlPSA≤20 ng/ml、PSA20 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3D-CETRUS TUI与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6%、85.6%,特异性分别为71.6%、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ng/mlPSA≤10 ng/ml时,3D-CETRUS TUI与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分别为51.4%、74.3%,特异性分别为68.4%、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 ng/mlPSA≤20 ng/ml时,3D-CETRUS TUI与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6.1%、78.3%,特异性分别为78.3%、8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A20 ng/ml时,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3D-CETRUS TUI技术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尤其是当患者PSA10 ng/ml时,能获得与mp-MRI相似的诊断结论;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及评估的又一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超声造影断层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3D-CETRUS TUI)与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不同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区间亚组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顺序纳入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31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常规行3D-CETRUS TUI及mp-MRI检查后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活检术,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个不同PSA区间亚组(420ng/ml)中两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结论差异。 结果:3D-CETRUS TUI与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整体灵敏度分别为78.05%、84.10%,整体特异度分别为77.55%、65.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2%、7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80.4%。准确度分别为:78.6%、83.2%。两者ROC曲线下而积比较,Z值等于0.290,P 值为 0.7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范围420ng/ml中,两种方法均诊断正确。 结论:在部分PSA水平区间中,3D-CETRUS TUI能获得与mp-MRI相似的诊断结论,且更加快速、高效,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及评估的又一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其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系统穿刺活检术证实的7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前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数据,结合病理组织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 CEUS、DCE-MRI及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3.91%、82.61%和91.30%,特异度分别为76.92%、71.15%和57.69%,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92%、74.67%和68%,CEUS和DCE-MRI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单独应用一种诊断技术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高于单一检查的曲线下面积0.769(DCE-MRI)、0.754(CEUS),二者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一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DCE-MRI对前列腺癌的检测各具优势,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为前列腺癌的检出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LP、PSA及其相关指标(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以ECT、X线片、CT/MRI或骨活检诊断骨转移,分析ALP、PSA、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104例(62.3%),非骨转移63例(37.7%)。骨转移组ALP、PSA及PSAD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均P〈0.01),而两组间fPSA/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50ng/m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20~50ng/ml组、〉10~20ng/ml组和≤10ng/ml组(均P〈0.05);ALP〉90U/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ALP≤90U/L组(P〈0.05);PSAD〉0.4ng.ml-1.cm-3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D≤0.4ng.ml-1.cm-3组(P〈0.05)。以ALP〉90U/L、PSA〉50ng/ml和PSAD〉0.4ng.ml-1.cm-3为界分别分析ALP、PSA、PSAD、PSA+ALP、PSA+PSAD和PSA+PSAD+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发现指标联合应用后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单一指标好,PSA+PSAD+AL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佳,分别为100%、79.17%、91.38%及100%。结论 ALP、PSA及PSAD均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ALP联合应用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当患者PSA〈50ng/ml、PSAD〈0.4ng.ml-1.cm-3及ALP〈90U/L时,几乎可排除骨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 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 (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 以 TPSA>4.0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 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 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 以0.15作 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ng/ml范围 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在4ng/ml≤PSA≤20ng/ml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血清PSA在4ng/ml-20ng/ml之间的患者47例,均行DWI及MRS扫描,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对照,分析DWI、MRS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1例、前列腺增生14例、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的年龄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DWI诊断前列腺准确率为93.54%,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率为74.19%,DWI联合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率为96.77%。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DWI及MRS安全便捷,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血清PSA、FPSA/TPSA、PSAD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游离PSA/总PSA(FPSA/TPSA)、PSA密度 (PSAD)对国人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前列腺癌 40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46例 ,PSA <2 0ng/ml,比较两组间PSA、FPSA/TPSA、PSAD的差异及当取不同界值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 PSA、PSAD两组间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及P <0 .0 5 ) ;FPSA/TPSA两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当PSA取 4ng/ml、6ng/ml及 10ng/ml为界值时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 .5 %和 45 .7%、67.5 %和 78.3 %、3 0 .0 %和 91.3 % ;当PSAD分别以 0 .15和 0 .2为界值时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 0 %和 67.4%、3 0 %和 84.8%。结论 当PSA≥ 10ng/ml时 ,提示高度怀疑前列腺癌 ,应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PSAD诊断前列腺癌与PSA相比较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潘秀军  沈霞 《检验医学》2005,20(2):89-91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 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 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以0.15作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 ng/ml范围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直肠指检(DRE)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07经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占位或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清PSA检查且PSA均异常,后接受MRS和DRE,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PSA高危组(20ng/ml)、PSA中危组(10-20ng/ml)、PSA低危组(4-10ng/ml),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标本,以病理诊断作为最后诊断结果,分析MRS、DRE对不同血清PSA组、MRS+DRE以及MRS+DRE+PSA高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07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56例,非前列腺癌51例,MRS诊断为前列腺癌57例,非前列腺50例,MRS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MRS+PSA低危、RS+PSA中危、MRS+PSA高危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分别为70.83%、81.48%、93.75%,不同PSA水平组间MRS诊断效能不同,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1,P0.05);MRS+DRE、MRS+PSA高危、MRS+DRE+PSA高危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65%、93.75%、96.88%,均显著高于单纯MRS诊断的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5.661、6.294,均P0.05)。结论 MR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血清PSA或(和)DRE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总结免气腹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完成手术,术后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护理,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指导。 结果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切口隐蔽、疼痛程度轻、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和单孔腹腔镜手术两种技术结合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受益增加但手术难度明显增大,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等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及虚拟手术在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医学院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30)和三维教学组(n=30)。传统教学组采用肝脏解剖/手术图谱、肝脏模具及手术视频进行肝脏临床解剖及手术教学;三维教学组实习生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系统及案例对应手术视频进行教学。学习周期为6个学时。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标准化考试考核比较,并调查学生对教学法的评价。结果:三维教学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为(95.5±3.1)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81.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维教学组的优秀率(93.3%)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维教学组所有学生均认为该教学法易于掌握,生动有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增强自学能力。结论:基于三维可视化及虚拟手术的临床实习带教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为浅静脉病变,但与深静脉关系密切~([1])。研究~([2])证实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的变化是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术前有效、准确地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瓣功能及血流状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血管外科经静脉X线  相似文献   

14.
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一种包括冠状位移位Cobb角> 10°、旋转性半脱位及椎体矢状位滑脱的三维旋转畸形。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关于DS的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假说与观点,但是还没有哪一种可确切解释。本文主要从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四方面对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笔者并提出对本病诊治的展望,使临床医生对DS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为D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分娩前综合评估指标及内容,为分娩时正确评估产妇情况以及选择合适的会阴保护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杭州市四家医院助产士为参与讨论的15位专家,其中两家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一家为三级甲等医院,一家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采用函询法对专家进行2轮咨询,内容包括分娩时产妇综合评估指标及内容。 结果 第1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为93%,第2轮专家咨询应答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Cr=0.950,变异系数<0.5%的指标占93%,最终确定的分娩时产妇综合评估指标与内容由5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0项3级指标构成。结论 采用专家咨询法研究分娩时产妇综合评估指标及内容,为助产时如何综合的评估产妇情况,正确地应用保护方式,合理地使用会阴切开术提供了依据,也为最终建立临床会阴切开术的指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辩证取穴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泌乳量、配方奶粉补乳量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泌乳量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量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辩证取穴针刺可有效促进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少配方奶粉补乳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对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 5 月采用外科治疗的 60例骨盆后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骨盆后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配合陇中损伤胶囊口服,1周作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从疼痛、肿胀程度、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4个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P<0.05)。结论: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疲劳是COPD患者的第二大常见的症状,发生率高,干扰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本文综述了疲劳的概念和发病机制,以及COPD 患者疲劳症状的诱因和治疗方法,为医务人员加深对疲劳的了解,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疲劳,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症状评估表、简易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和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对20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4.48±27.69),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肩痛困扰、肩痛频度、肩外旋、疲乏程度和抑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3.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疲乏程度、肩痛频度和肩痛困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_(疲乏程度-生活质量)=-0.252,P<0.001;β_(肩痛频度-生活质量)=-0.147,P<0.001;β_(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317,P<0.001);疲乏程度和肩痛频度亦可通过肩痛困扰来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β_(疲乏程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6,P<0.001;β_(肩痛频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4,P<0.001)。结论 临床上应同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疲乏和偏瘫肩痛症状,关注抑郁和疲乏对症状体验的协同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症状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保罗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47例OSCC中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0)、70.2%(33/47)和0.0%(0/10)、76.6%(36/47),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CC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CC组织中PLK1蛋白与γ-微管蛋白表达之间正相关,r=0.305,P0.05。结论:PLK1蛋白过表达可能是中心体扩增的潜在机制之一,PLK1蛋白过表达导致中心体扩增及细胞恶性增殖在OSCC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