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代谢因素在结直肠腺瘤发病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病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至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785例,根据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结肠镜组(272例)、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155例)和结直肠腺瘤组(3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代谢指标包括TC、TG、HDL-C、LDL-C、尿酸、空腹血糖、HbA1c。结果:结直肠腺瘤组年龄、血清TC、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镜组和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P 0. 05)。结直肠腺瘤组和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镜组(P 0. 05)。三组HDL-C、LDL-C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糖尿病、胃肠息肉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是中老年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代谢指标异常密切相关,年龄 50岁、BMI 24 kg/m~2、糖尿病以及尿酸升高可能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或病理学检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肝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差异。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无脂肪肝组及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组中男性(51. 11%vs 73. 13%,χ~2=5. 687,P=0. 017)、年龄[(56. 24±12. 44)岁vs(50. 84±11. 49)岁,t=-2. 319,P=0. 022]、BMI[(24.69±3. 36) kg/m2vs(22. 54±3. 31) kg/m2,t=-3. 346,P=0. 001]、腰围[(89. 45±10. 51) cm vs(83. 44±10. 30) cm,t=-2. 753,P=0.007]、收缩压[(128. 78±16. 92) mm Hg vs(117. 00±15. 91) mm Hg,t=-3. 698,P 0. 001]、ALT[24. 00(18. 00~40. 00) U/L vs 22. 00(16.00~29. 00) U/L,Z=-1. 957,P=0. 022]、TC[(4. 73±0. 96) mmol/L vs(4. 27±0. 90) mmol/L,t=-2. 537,P=0. 013]、LDL[(2. 92±0.78) mmol/L vs(2. 59±0. 68) mmol/L,t=-2. 295,P=0. 024]、CAP[(257. 51±34. 22) dB/m vs(238. 67±33. 44) dB/m,t=-2. 789,P=0. 006]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 054,95%可信区间(95%CI):1. 009~1. 102,P=0.019]、BMI(OR=1. 191,95%CI:1. 026~1. 382,P=0. 021)、LDL(OR=2. 058,95%CI:1. 034~4. 097,P=0. 040)、ALT(OR=1. 038,95%CI:1. 008~1. 070,P=0. 013)、CAP(OR=1. 320,95%CI:1. 163~1. 481,P=0. 001)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重度组19例(73. 08%)、中度组19例(73. 08%)、轻度组14例(53. 85%) vs 11例(40. 74%),χ~2=8.088,P=0. 040]高于无脂肪肝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模型1、2中,中度NAFLD(OR值分别为1. 044、1. 011,95%CI分别为1. 007~1. 083、1. 001~1. 022,P值分别为0. 019、0. 033)、重度NAFLD(OR值分别为1. 183、1. 129,95%CI分别为1. 034~1.354、1. 030~1. 236,P值分别为0. 015、0. 009)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危险因素;在模型3中,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尿酸、TG、LDL、ALT后,重度NAFLD(OR=1. 078,95%CI:1. 023~1. 136,P=0. 005)仍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严重程度越高,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越高。因此,建议NAFLD患者,特别是重度NAFLD患者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最终降低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选择无大肠癌病史且年龄在25~88岁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纳入大肠腺瘤组(250例)和正常对照组(289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肥胖或腹型肥胖(以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和1.75(95%CI=1.15~2.66),P<0.05和P<0.01,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和1.70(95%CI=1.00~2.88),P均<0.05,超重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肥胖者患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71(95%CI:1.01~7.29)和2.39(95%CI:1.05~5.47),P均<0.05;腹型肥胖者(以WC划分)患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为2.03(95%CI=1.25~3.28),P<0.01;但在进展期腺瘤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超重组在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显著相关,肥胖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肥胖对各期腺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临床缺乏对结直肠癌前病变有效的无创筛查手段,识别高危人群和多指标联合检测已成为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趋势.多种炎症指标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而对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粪便免疫潜血实验(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IFOBT),肿瘤标志物(CEA、CA199),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一般临床特征对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息肉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8年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295例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48例非进展期腺瘤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基本特征(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手术史(胆囊或阑尾切除史);实验室检查(NLR、PLR、CEA、CA199、IFOBT);进行单因素差异分析,将有意义的结果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28-1.066,P=0.000)、吸烟(OR=1.880,95%CI:1.250-2.826,P=0.002)、糖尿病(OR=2.073,95CI%:1.216-3.535,P=0.007)、既往胆囊切除(OR=9.206,95CI%:2.904-29.181,P=0.000)、IFOBT(OR=7.681,95%CI:4.585-12.869,P=0.000)、CA199(OR=1.039,95%CI:1.018-1.059,P=0.000)、NLR(OR=1.706,95%CI:1.388-2.097,P=0.000)与进展期腺瘤的发生独立相关.对于预测进展期腺瘤的发生,IFOBT的灵敏度为34.6%,特异度为94.2%,AUC为0.644,95%CI:0.602-0.686,CA199的最佳截断点为7.87 U/mL,灵敏度为53.9%,特异度为66.1%,AUC为0.639,95%CI:0.598-0.679,NLR的最佳截断点为2.04,灵敏度为50.2%.特异度为71.8%,AUC为0.645,95%CI:0.605-0.685,当三者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82.8%,AUC 95%CI为0.752(0.716-0.788),进展期腺瘤亚组分析中,IFOBT(-)和IFOBT(+)亚组之间的腺瘤位置(P=0.048)、腺瘤直径(P=0.000)、分化级别(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NLR(<2.04)和高NLR(≥2.04)亚组之间的性别(P=0.004)、腺瘤直径(P=0.028)、分化级别(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吸烟、糖尿病、既往胆囊切除人群更易发生结直肠进展期腺瘤,临床需对此类人群提高重视,IFOBT、NLR、CA199对进展期腺瘤的发生具有诊断意义,三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EMR治疗较大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陆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结直肠息肉治疗病例,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以腺瘤大小、位置、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学为变量,分析腺瘤整块切除和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76例患者106枚腺瘤,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9±10.8)岁;整块切除89枚(84.0%),术中少量出血23枚(21.7%),无穿孔及迟发性出血;术后随访观察52枚(49.1%),平均随访时间(6.4±3.9)个月,仅1枚(2.0%)腺瘤发现可疑残留,术后病理为炎性改变。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组织学分化(OR=3.4,95%CI:1.2~13.2)和腺瘤位于弯曲部位(OR=3.1,95%CI:1.0~12.6)是影响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分化(OR=5.1,95%CI:1.1~23.2)和腺瘤直径≥3.0 cm(OR=28.7,95%CI:1.1~749.8)是整块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 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整块切除率高,无迟发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255例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老年结直肠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筛查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组(对照组)142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113例,根据肠镜及病理结果统计结直肠腺瘤大小、数目、分布位置、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男性比例增高,2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比66.9%,χ2=10.91,P=0.001)。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腺瘤发病部位为全结直肠的检出率明显增高(42.5%比24.6%,χ2=8.146,P=0.005),腺瘤直径≥1 cm的病人检出率增高(49.6%比36.6%,χ2=4.314,P=0.042),且多发性腺瘤检出率明显增高(70.8%比55.6%,χ2=6.163,P=0.014)。2组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男性为T2DM病人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腺瘤合并T2DM者临床特点包括男性病人多、病变范围广、腺瘤多发,故对老年男性T2DM病人进行肠镜筛查并内镜下治疗是预防结直肠腺瘤进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结直肠腺瘤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优化筛查及随访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且病理结果示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入组623例患者。根据基线结肠镜检查报告及腺瘤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腺瘤组和非高危腺瘤组,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高危腺瘤发生及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总计纳入1 125枚结直肠腺瘤,其中进展期结直肠腺瘤430枚,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695枚,两者在分布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腺瘤组(277例)和非高危腺瘤组(346例)均以男性较为多见,2组在性别、饮酒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P=0.13)。与非高危腺瘤组比较,高危腺瘤组中有吸烟史患者的占比较高、平均年龄较高、复发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结直肠高危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高危腺瘤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 CRA)临床特点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CRA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A组中性别、年龄、MS、高血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胆囊疾病、结肠憩室、粪便隐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在男女性患者横结肠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早晚期腺瘤、标本病理结果在性别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分期中仅粪便隐血亚组分析中(免疫法+化学法)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隐血检测早、晚期腺瘤灵敏度分别为6.8%和15.6%;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OR=0.53,95%CI:0.31~0.93,P=0.025)、年龄(OR=0.93,95%CI:0.91~0.96,P0.001)、吸烟史(OR=2.74,95%CI:1.36~5.51,P=0.005)、癌症家族史(OR=3.04,95%CI:1.56~5.93,P=0.001)、结肠憩室(OR=2.83,95%CI:1.10~7.27,P=0.031)、粪便隐血(OR=5.82,95%CI:1.67~20.25,P=0.006)、MS(OR=2.23,95%CI:1.21~4.08,P=0.010)是CRA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吸烟史、癌症家族史、结肠憩室、粪便隐血、MS是CRA独立危险因素。男性腺瘤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男性腺瘤在横结肠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粪便隐血(免疫法+化学法)同时阳性有助于晚期腺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8例在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2次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状动脉进展组(86例)和无进展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BMI、LDL、TG、TC、HDL-C以及两组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结果:与无进展组相比,进展组男性比例更高(70%vs.42%,P<0.05),吸烟者比例更高(34.9%vs.11.5%,P<0.05),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65%vs.31%,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无进展组明显升高[(8.2±1.0)%vs.(6.4±0.8)%,P<0.05]。两组LDL平均值无差异,但无进展组LDL-C<1.4 mmol/L的比例明显高于进展组(23%vs.9%,P=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800,95%CI:4.250~5.160,P=0.021)、吸烟(OR=3.966,95%CI:3.345~4.532 P=0.046)、糖尿病史(OR=4.048,95%CI:3.827~4.324,P=0.008)、Hb Alc(OR=59.44,95%CI:56.34~62.56,P<0.001)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糖尿病、Hb A1c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DL促进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戒烟、控制Hb A1c水平以及控制LDL-c<1.4 mmol/L对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202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已被证实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MAFLD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则尚存争议。目的:探讨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且符合条件的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瘤患者274例(腺瘤组),结直肠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21例(早癌组),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非腺瘤性息肉患者4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MAFLD患病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此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MAFLD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后,MAFLD与结直肠腺瘤(OR=1.83, 95%CI:1.04~3.22, P=0.037)和早癌(OR=3.91, 95%CI:1.14~13.42, P=0.031)显著相关。根据性别分层分析,仅女性MAFLD与结直肠腺瘤显著相关(OR=4.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538例为腺瘤性息肉组,其中165例为高危腺瘤。选择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的49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腺瘤性息肉组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NAFLD患者数目之间的差异。将NAFLD患者通过APRI、FIB-4、NFS三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系统进行分层,分为进展期纤维化组和非进展期纤维化组,探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高危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32和1.714,95%CI1.145~2.324和1.054~2.785,P均<0.05)。在对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分层中,进展期肝纤维化是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与无脂肪肝组患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肝纤维化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88例老年胃息肉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肠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性胃息肉)70例和病例组(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118例。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及病史情况,比较2组病人的发病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男性,有冠心病、脂肪肝、胃肠息肉家族史的病人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年龄、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病灶大小、/男性(OR=3168,P=0003,95%CI:1475~6802)、胃肠息肉家族史(OR=为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饮酒(OR=0302,P=0013,95%CI:0118~0773)结论对于存在冠心病、脂肪肝、胃肠息肉家族史的老年男性胃息肉病人,需常规进行胃肠镜筛查,并早期行内镜下治疗,是预防胃肠腺瘤进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基本资料,其中诊断结直肠腺瘤71例,无结直肠腺瘤130例。采用超声测定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并以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组,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同时分析结直肠腺瘤特征及与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的关系。结果腺瘤组和非腺瘤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中位数分别为51.5 mm、36.7 mm,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第1分位组为参考水平,第2、3、4分位组OR值分别1.64、2.45、2.79,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2、3、4分位组OR值分别为1.33、1.84、2.37,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的升高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存在线性关系(P0.05);近端、多发和进展型腺瘤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明显高于远端、单发及非进展型腺瘤(P0.05)。结论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可能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且与结直肠腺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结直肠腺瘤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CagA(+)]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表法,选取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判断有无CagA(+)Hp感染,应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CagA(+)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6例中,CagA(+)Hp感染51例,感染率为59.3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吸烟史、腺瘤部位、腺瘤数目、腺瘤直径和G-17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5.382,95%CI:1.864~15.539,P<0.01)、吸烟史(OR:5.562,95%CI:1.740~17.784,P<0.01)、多发腺瘤(OR:5.387,95%CI:1.595~18.195,P<0.01)和G-17水平升高(OR:4.821,95%CI:1.479~15.719,P<0.01)是影响结直肠腺瘤CagA(+)Hp感染的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腺瘤(ACA)及高危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经内镜下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4573例(10653枚腺瘤),根据腺瘤直径大小、是否有绒毛结构形成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为进展期腺瘤组(1205例患者,1619枚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组(336...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朱元民  胡莹  曹珊  田珂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1,16(12):712-716
背景:研究显示一些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然而关注MS组分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中意义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MS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0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并有2年以上复查资料的成年患者,采集其包括4项MS组分(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在内的12项可疑危险因素,筛选复发相关因素,以之为自变量,以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的结肠镜复查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并换算为RR值。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76例(55.1%)在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复发,4例复查时发现结直肠癌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和多发性腺瘤以及伴发MS组分的数量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OR=2.308,P〈0.01:RR=1.342)和年龄(OR=1.040,P〈0.05;RR=1.018)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MS组分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更易复发,提示可将MS组分纳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复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CLST)并发结直肠息肉的独立预测因子及CLST合并结直肠息肉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CLST, 并接受内镜下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与结直肠息肉共存将CLST患者分为共存组(n=135)与非共存组(n=125), 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共存现象的预测因子。根据共存组CLST的浸润深度, 将共存组分为共存恶性组(n=38)与共存非恶性组(n=97),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LST合并结直肠息肉发生恶性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P=0.002, OR=2.355, 95%CI:1.354~4.099)、绒毛管状腺瘤(P=0.022, OR=3.873, 95%CI:1.214~12.355)、既往有息肉病史(P=0.001, OR=2.738, 95%CI:1.527~4.909)是CLST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受试...  相似文献   

18.
肥胖与大肠腺瘤关系的临床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肥胖人群患大肠腺瘤的危险性,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肥胖与大肠肿瘤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选择2006-12/2007-12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39例,分为大肠腺瘤组(n=250)和正常对照组(n=289),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臀围,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归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大肠腺瘤组中选择4例病理为管状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大肠息肉组织,2例BMI>24kg/m2,WC>85 cm;2例BMI<24kg/m2,WC<85 cm,进行信号通路功能芯片基因筛查.结果:肥胖或腹型肥胖(以BMI和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P=0.016)和1.75(95%CI:1.15-2.66,P=0.009),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P=0.019)和1.70(95%CI:1.00-2.88,P=0.019),以BMI划分的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23个,其中BMI>24 kg/m2组比BMI<24 kg/m2组表达上调有6个,下调有17个,脂肪细胞因子Foxa2表达上调,IL-8和Leptin滚达下调.结论: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肥胖男性的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患大肠腺瘤肥胖人群的腺瘤组织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因子.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他汀类药物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治疗合并血脂异常的结直肠肿物患者资料。根据结肠镜及病理结果将266例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174)和结直肠早期癌组(n=9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与结直肠腺瘤组相比,结直肠早期癌组患者的男性比例(64.1%比25.9%)、吸烟比例(41.3%比14.4%)和饮酒比例(37.0% 比17.2%)更高,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81) mmol/L比(2.60±0.74) mmol/L]和总胆固醇值更高[(5.27±1.22) mmol/L 比(4.61±1.06) mmol/L],而他汀用药占比更低(27.2% 比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641, 95%CI:1.694~7.826)、吸烟(OR=2.920, 95%CI:1.159~7.356)以及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03,95%CI:1.481~3.277)、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OR=1.744,95%CI:1.329~2.289)是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用药史(OR=0.469,95%CI:0.236~0.932)对避免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应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戒烟宣教,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促进血脂达标,同时积极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总结结直肠腺瘤发生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01/2016-04以电子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65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上皮内瘤变分为上皮内瘤变组和非上皮内瘤变组,组间采用χ~2检验,腺瘤发生上皮内瘤变及其恶变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瘤多发生于左半结肠,上皮内瘤变总发生率为22.68%,年龄、息肉直径、蒂的长度、病理类型是腺瘤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 P=-4.384+0.796X2(年龄)+0.324X3(息肉直径)+1.296X4(蒂部形态)+0.944X7(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是腺瘤高级别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 P=-2.939+1.036X1(性别)+0.853X2(年龄)+1.023X3(息肉直径).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上皮内瘤变组(P0.05).高级别上皮瘤变组在低密度脂蛋白、尿酸(uric acid,URIC)均显著高于无上皮内瘤变组(P0.05).而三组之间高密度脂蛋白、癌胚抗原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40岁、直径1 cm、有蒂及绒毛管状腺瘤更易发生上皮内瘤变,男性、息肉直径、年龄是结直肠腺瘤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结直肠腺瘤发生上皮内瘤变可能与血脂、URI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