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67例CHD患者和34例对照者,CHD患者根据是否有心肌梗死分为心绞痛组(A组,36例)和心肌梗死组(B组,31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SL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SL)、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A组和B组PCI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Le及GSL较对照组低(P〈0.05);与PCI治疗前比较,A、B两组PCI治疗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SrLe及GSL明显提高(P〈0.05),且A组较B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 PCI治疗能有效改善CHD患者左室功能。2D-STI技术可定量、客观的评价这一变化,为PCI疗效评定和CHD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将VSD患儿53例根据VSD大小与主动脉根部比值分为大室缺(VSD_L)组13例、中等室缺(VSD_M)组19例、小室缺(VSD_S)组21例;另取性别、年龄与VSD患者匹配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各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_P/Qs);二维超声检测各组左房收缩期前后径(LADs)、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房射血分数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2D-STI测量各组左房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应变率(LSR-s)、舒张早期峰值纵向应变率(LSR-e)、舒张晚期峰值纵向应变率(LSR-a)。结果 Q_P/Qs随VSD缺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P均<0.05);VSD_L组LADs较其他各组增大(P均<0.05);VSD_M组、VSD_L组容积参数(LAVmax、LAVmin、LAVI)较其他两组增大(P均<0.05),且VSD_L组较VSD_M组增大(P均<0.05);VSD_M组、VSD_L组应变参数(LS、LSR-s、LSR-e)较其他两组减低(P均<0.05),VSD_L组减低更明显(P均<0.05);VSD_M组、VSD_L组LSR-a较其他两组增大(P均<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的VSD患者左房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减低,泵功能增强;2D-STI技术对评价VSD患儿左房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对其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此文就该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最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1)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WCH的患者59例作为WCH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r,LASRr),通道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cd,LASRcd)和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ct,LASRct),分别评价左心房储备功能、通道功能和泵功能。结果 WCH组诊室收缩压和诊室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t=12.34、15.36,P <0.05);而两组之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组Mitral e'小于对照组,而Mitral E/e'大于对照组(t=6.52、6.76、8.35、8.61,P <0.05);两组之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组LAScd和LASRct小于对照组(t=4.08、2.84,P<0.05),LASct和LASRcd大于对照组(t=4.14、6.10,P<0.05);两组之间LASr和LA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患者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与LAScd和LASRct呈负相关(r=-0.21~-0.36,P <0.05),与LASRcd和LASct呈正相关(r=0.27~0.34,P <0.05)。结论 WCH患者左心房通道功能减低,而左心房泵功能增强,左心房功能与诊室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右心室功能的准确评价在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右心室形态结构复杂、功能影响因素较多,现有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如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等,在临床应用和预后价值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斑点追踪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应用于多种临床及亚临床状态下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评估,在心衰、肺动脉高压以及肿瘤化疗心脏损伤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功能。方法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0名。应用STI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3个节段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SRe/SR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舒张末横径(RVED)、右室前壁厚度(RVAW)、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并计算E/A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E组SRe、SRe/SRa、三尖瓣E峰、E/A减低(P〈0.05),SRa、RVED、RVAW、三尖瓣A峰增大(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右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在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病例组,正常对照组35例,对正常对照组及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以及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收缩期整体旋转角度峰值(Prot-base、Prot-apex),并计算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比较分析各参数在PCI手术前后的变化,结合分析左室扭转功能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CI治疗前LVDd、LVESV、LVEDV较对照组扩大,LVEF[(43.74±9.47)%比(58.38±4.37)%]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术后1周、1个月LVDd、LVESV、LVEDV及LVEF都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LVDd、LVESV、LVEDV比PCI治疗前有一定缩小,LVEF[(49.33± 11.06)%比(43.74±9.47)%、(53.74±8.06)%比(43.74±9.47)%]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前Prot base[(-4.57 ±2.16)°比(-8.18±2.67)°]、Prot apex [(5.17±2.25)°比(9.38±2.72)°]、Ptw[(9.74±3.61)°比(17.56±3.41)°]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1周Prot base、Prot apex、Ptw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病例组术后1、3、6个月Prot base[(-5.84±2.03)°比(-4.57±2.16)°、(-6.68±2.45)°比(-4.57±2.16)°、(-7.56±2.41)°比(-4.57±2.16)°]、Prot apex [(6.58±2.86)°比(5.17±2.25)°、(7.04±3.12)°比(5.17±2.25)°、(8.75±2.63)°比(5.17±2.25)°]、Ptw [(12.42±4.77)°比(9.74±3.61)°、(13.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并与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临床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较男性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B型及c型病变的发生率均较男性高。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较男性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袁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1,(4):219-221
目的 掌握扬州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选择扬州市邗江区沿江村和仪征市长江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监测,分析疫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监测显示扬州市国家级监测点螺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有螺面积比2005年下降69.0... 相似文献
13.
袁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0,8(4):219-22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特点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天性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同时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所有行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6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的124例病患中.人均冠脉病变1.98处(246/124),非糖尿病组680例人均冠脉病变0.45(305/680)处。2型糖尿病组冠心病发病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陈旧性心梗均是非糖尿病组的2倍多.糖尿病组左主十病变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完全或次全闭塞、分又处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为主,而糖尿病组以三支病变为主,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的存在显著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的损害呈现弥漫性损害,发生心肌梗死事件多。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在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人主动脉瓣疾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成人主动脉瓣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情况。方法 成人主动脉瓣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病人211例,根据病情均在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结果 211例成人主动脉瓣疾病病人有58例合并冠心病。其中,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组病人合并冠心病显著高于风湿性、先天性及感染性主动脉瓣组。结论 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常合并冠心病,成人主动脉瓣疾病有心绞痛症状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脉造影检查,无心绞痛症状的病人行此检查的年龄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冠状动脉病变各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736,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总积分增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008例的病历资料。按性别为2组,男性组1332例,女性组676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男性组单支(26.2%)比例低于女性组(41.7%),而双支病变(33.0%)和三支病变(40.8%)比例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25.9%和32.4%,P〈0.05)。②男性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87.5%和67.0%)明显高于女性组(79.6%和54.7%,P〈0.05)。③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女性组A型病变发生率高于男性组,而B型和C型病变分别低于男性组。④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于男性组,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低于男性组(P〈0.05)。⑤男性患者Gensini总积分高于女性患者(P=0.000)。结论男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主,女性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女性患者重;女性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患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龚东%李凌%吴美玲%彭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4,(9):801-803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汉族人群主动脉瓣钙化(AV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1140例.所有患者均同期行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AV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中检出AVC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32.3%比13.8%,P<0.01).冠心病组AVC患者冠脉受累严重程度高于无AVC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AVC、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为全组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AVC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Alcalai R Viola N Mosseri M Beeri R Leibowitz D Lotan C Gilon 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7,120(2):185-1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