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为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硅胶海绵片和异体巩膜做加固材料对86例(10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 术后随访1 ̄4年,71.9%术眼视力提高,69.9%术眼眼轴稳定。术后眼动脉血流量增加。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巩膜加固术能机械性加强巩膜,尤其是后半部巩膜,阻止眼球扩张及眼轴延长,从而阻断高度近视的进展。我院行36例(66眼)后巩膜加固术,术后1年以上视力提高和稳定63眼(95.4%),眼轴长度稳定65眼(98.5%)。认为后巩膜加固术是现今治疗高度近视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密缝巩膜瓣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密缝巩膜瓣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58例69眼中闭角型青光眼57眼,开角型青光眼12眼。随机分为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4眼)和密缝巩膜瓣组(35眼)。后者系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4针,手术结束后恢复前房,术后根据滤过泡情况进行眼球按摩及结膜下注射5-FU。结果:术后浅前房:常规组12眼,发生率35.29%;密缝组3眼,发生率8.5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24,P<0.01)。术后眼压:随访6-12月,常规组眼压控制者31眼,占91.18%;密缝组眼压控制者33眼,占94.2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5,P>0.05)。结论:密缝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既可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又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青少年进行性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后巩膜加固术,对161例(321眼)青少年进行性近视施行手术。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11眼作总结,术后观察时间6-24月,术组眼轴稳定率81.98%,对照组仅40.65%,术组眼轴稳定率高于对照组2.02倍。方法采用Snyder等改良后的无压迫眼球的片式表面加固方法,对眼球扰动少,手术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超乳化摘除及后房人工晶状体主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1999年7月在院施行24例(26只眼)高度近视人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附,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58.3%);术后1周占73.07%;1个月占84.6%;3个月占84.65,视力≥1.0者,分别为26.9%,38.4%,43.3%。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屈光状态稳定,并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体会唐山市卫校附属医院眼科黄小岩,何素华,李淑红我院自1993年夏至今应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屈光度在-10D至-26D高度近视38例72眼,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8例中男25例(48眼),女13例(24只眼),年龄最大65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眼内后部磁性异物后径摘出联合巩膜扣带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眼)眼内后部磁性异物进行后径摘出联合不同术式的巩膜扣带术:(1)巩膜板层缩短层间填压术10例(10)眼占33.33%。(2)巩膜外加压术12例(12眼)占40%。(3)巩膜环扎外加压术8例(8眼)占22.67%。结果 30例均顺利摘出眼内后部磁性异物。入院与出院的视力比较:进步15例占50%,退步6例占2  相似文献   

8.
后巩膜加固术后严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后巩膜加固术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视网膜脱离。方法对后巩膜加固术后导致的视网膜脱离20例(22只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殊性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并不理想,它不能改善后极部视网膜的血供。此手术有多种并发症,特别是严重的视网膜脱离,其病情重、发展快,手术治愈率仅为59.1%。结论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后巩膜加固术是一种不成熟的手术方法,尚需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不宜过早推广这一手术。  相似文献   

9.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分析后巩膜加固术(PSRO)对近视眼的疗效及对高度近视眼眼轴的影响。方法 对近视78例(151只眼)行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并以眼轴长度为指标,将其中随访6 ̄12个月的23例(43只眼)和仅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20例(39只眼)与同期未行手术的近视19例(38只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上二者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有阻止高度近视眼轴增长的确切作用,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0.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消毒灭菌的同种异体硬脑膜对98例(176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4.4%,眼轴稳定者占93.0%,矫正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5.8%,无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是控制病理性近视恶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屈光回退,欠矫残留近视的处理方法。方法:1993-1998年采用3.0-4.0mm作光学区,4-12条放射状切口,对1.50D-12D的近视患者进行治疗,经RK手术586例(1170眼)中有12例(24眼)出现屈光回退,最终残留近视。经过术后级带加压,二次RK手术等方法处理。结果:12例(24眼)经手术加压裸眼视力≥1.0者12眼(50%),经加压后无效的12眼选择二次RK手术治疗,术后裸眼视力≥1.0者眼(33.33%),视力下降1行以上者3眼是再次手术的25%,全组实际屈光矫正度与预测矫正度相差1.0D以内者22眼(91.66%),结论:首次RK术后因屈光回退,欠矫而残留近视者,可通过术后加压,二次RK的方法处理,来达到矫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分析与术后结膜伤121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236例(27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9眼(17.63%)。术前眼压≤21mmHg者183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9.29%),术前眼压22—35mmHg者57眼发生浅前房15眼(26.32%),术前眼压≥35mmHg者38眼巾发生浅前房17眼(44.74%)。小梁切除术185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26眼(14.54%),巩膜咬切术93眼中浅前房23眼(24.73%)。术后结膜渗漏9眼(18.37%),滤过过强20眼(36.73%),脉络膜脱离5眼(10.20%),另有原因不明者15眼。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1)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2)小梁切除较巩膜咬切术发生率低;(3)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筋膜下麻醉在病理性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中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的病理性近视患者40例(40眼)。方法 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1:1混合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下麻醉组(筋膜下注射麻醉药0.5~1.0 ml)和球后麻醉组(球后注射麻醉药3.0~4.0 ml)各20例,麻醉及后巩膜加固术由同一术者实施。记录所有患者术中不同疼痛程度和组织水肿程度发生的眼数,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主要指标 术中不同疼痛程度、组织水肿程度发生的眼数,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 结果 筋膜下麻醉组和球后麻醉组术中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为:轻度者17眼(85%)、16眼(80%),中度者3眼(15%)、4眼(20%),两组均无重度疼痛发生。两种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筋膜下麻醉组和球后麻醉组的组织水肿程度分别为:轻度者16眼(80%)、10眼(50%),中度者4眼(20%)、7眼(35%),重度者0眼、3眼(15%)。筋膜下麻醉组轻于球后麻醉组(P=0.033)。筋膜下麻醉组手术时间(34.70±2.70 分钟)短于球后麻醉组(39.60±3.52 分钟)(t=-4.946,P=0.000);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筋膜下麻醉组均少于球后麻醉组。结论 筋膜下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后巩膜加固术,操作简单、安全、术中并发症少,可作为后巩膜加固术的主要麻醉方法。(眼科,2012,21:102-105)  相似文献   

14.
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RK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63例(126只眼)高度近视眼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患者中,随机对其中64眼术前行异体巩膜作后巩膜加固术。术后6个月与术后2年屈光度和视力平均值变化,巩膜加固术组为0.29D和0.01;未行后巩膜加固术组为2.2D和0.17;术后2年行后巩膜加固术组眼轴稳定率90.5%,未行后巩膜加固术组眼轴稳定率44.5%(P<0.01)。本结果显示后巩膜加固术可稳定高度近视RK术后远期疗效,控制眼轴增长,对提高视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小瞳孔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0.5者20只眼(83.3%),≥0.3者3只眼(12.5%),术后瞳孔呈圆形,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只要方法得当,有选择性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共同性外斜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在郑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病理性近视合并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联合手术组18例,即采用异体巩膜行后巩膜加固的同时联合外斜视矫正术(外直肌后徙或联合内直肌截除);分期手术组14例,即分期行后巩膜加固术和外斜视矫正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随访12~30个月,平均18.5个月。数据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矫正视力提高或无变化者占82%,在分期手术组也占82%;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改善和恢复者在两组分别有4例和l例;对美容效果满意(眼位在±5。内或三棱镜度±10^△内)者在两组分别占83%和86%;屈光度稳定(增加≤0.50D/年)者在两组分别占75%和73%;眼轴稳定(增长≤0.3mm/年)者在两组分别占75%和77%;上述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前节缺血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程度的结膜筋膜水肿和复视较常见。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共同性外斜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单次手术,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同时术中解剖层次清晰,视野暴露好,避免了分期手术的黏连所致的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7.
69例(75眼)眼球穿孔伤治疗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眼球穿孔伤69例(75眼),采取显微清创缝合。玻璃体切除等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69例(75眼),占同期住院眼外伤患者411例的16.7%。其中,严重眼球破裂伤27例。男58例(84%),女11例(16%)。年龄1岁2月一63岁(平均28.30岁),21一50岁44例(64%)。右眼34例,左眼29例,双眼6眼。工人29例,农民20例,士兵13例,儿童7例。2.眼部损伤:角膜穿孔伤28眼(37.33%),巩膜穿孔伤4眼(5.33%),角巩膜穿孔伤29眼(38.67%),隐匿性巩膜裂伤6眼(8.0…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keracor1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68例130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11±1.81D)散光度0—-4.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8±0.29D,裸眼视力≥0.8者占94.2%,≥1.0者占90.4%。术前屈光度-2D—-6D患眼,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5.2%,≥1.0者占94.2%;术前屈光度-6.25D—-9.75D者,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1.7%,≥1.0占65.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占84.6%,0.8%的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1.5%术眼角膜有丝状物,1.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占5.2%。结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1993年3月至1995年11月对住院的2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0只眼,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眼轴可对比的14只眼,术前与出院时的均值为28.22mm与26.87mm,17只眼视网膜复位,获得0.02一0.2的矫正视力,3只眼失败,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加重。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有效治疗无严重PVR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不必采用视网膜粘连法以尽量保存残留的中心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14-216)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取出眼球壁异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2年3月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异物29例2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28眼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6.6%,术后视力提高21眼(72.4%),不变5眼(17.3%),下降3眼(10.3%),术后1个月视力>0.02者22眼(75.9%),其中≥0.1者6眼(20.7%)。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取出眼球壁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视力,同时可处理眼内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