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96例(152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可视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和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治疗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96例(152耳)患儿治愈8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无效的1例发生于拔除通气管鼓膜愈合后1个月,再次手术切除加置管而愈。所有患儿获随访6~12个月。无中耳感染、出血,纯音测听平均为21.5dBHL,听阈平均提高25dBHL。复查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创面光滑、无残留,咽鼓管咽口及圆枕无损伤。【结论】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87例(120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耳内镜进行鼓膜置管术,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1 a,治愈76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术野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 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 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幼儿分泌性中耳炎48例(88耳),随机分为23例(43耳)单纯鼓膜置管 (对照组)与25例(45耳)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 (观察组)治疗,比较分析患儿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咽鼓管功能、鼓膜形态、中耳积液吸收、鼓室图峰压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有效率及鼓室图峰压值改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联合鼓室置管术是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3种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鼓膜造孔术、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及咽鼓管吹张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情况。其中26例施行Nd:YAG激光鼓膜造孔术治疗,为激光组;28例施行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为置管组;30例施行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3组疗效。结果 无论是激光组还是置管组,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激光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Nd:YAG激光鼓膜造孔术与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均为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良好方法,且Nd:YAG激光鼓膜造孔术更具有微创、安全、简单、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咽口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咽口注入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9例(184耳),男性7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8.7(6~68)岁。34例(68耳)患者中18例确诊腺样体肥大,16例变应性鼻炎,34例患者经咽鼓管仅灌注一次药物治愈;33例(40耳)患者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清除鼻咽和咽鼓管口的脓性分泌物,经咽鼓管咽口灌注药物2~4次;51例(76耳)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先行鼻咽部瘢痕松解、脓痂清除及咽鼓负管咽口扩张注药6~9次。【结果】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34例患者一次性注药恢复正常,仅1例注药2次;3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患者中25例一次治疗完全康复,8例患者经2~4次治疗后康复;52例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须经反复注药6~9次治疗才痊愈。【结论】因鼻腔、鼻窦、鼻咽病变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经咽鼓管咽口置管注药是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鼓膜置管术及术后6-8个月的随诊中应用鼻内窥镜。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粘膜最常见的病变是粘膜水肿、充血。咽鼓管咽口粘膜肿胀;恢复期,鼓室粘膜血管扩张、水肿逐步减轻,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鼻内窥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142耳)。结果所有置管均一次完成,术后7~12个月复查78例(132耳),疗效显著,纯音测听平均为21.6dB,听阈平均提高28dB。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实验组接受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Valsalva测试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Valsalva测试评分、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咽鼓管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冬季多发,听力下降、耳胀闷阻塞感及耳鸣是其三大症状。对于反复发作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切开置管术是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耳鼻咽喉科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88例(100耳),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对25例分泌性中耳炎行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患儿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随访5~12个月,2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力明显改善,术后腺样体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儿童分泌...  相似文献   

12.
李明兰 《华西医学》2009,(10):2697-2698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损失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双耳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的平均气导语频听阈较大一侧耳行鼓室置管术,对侧耳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术前术后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置管组术后平均气导语频听阈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耳术前术后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置管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听力,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单纯鼻内镜、鼻内镜辅助下的Caldwell—Luc手术和鼻侧切开术三种外科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00例,单纯鼻内镜治疗36例,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治疗35例,鼻侧切开术治疗29例,采用Krouse方法分级并统计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2年,总复发率为20.0%,单纯鼻内镜Ⅰ级组9.1%,Ⅱ级组9.5%.Ⅲ级组50.0%;鼻内镜+Caldwell—LUCⅡ级组为12.5%,Ⅲ级组12.5%,Ⅳ级组33.3%;鼻侧切开Ⅰ级组为0%,Ⅱ级组为50.0%,Ⅲ级组30%,Ⅳ级组40%。初次手术者72人,复发率19.4%,二次手术者28人,复发率为21.4%。【结论】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推荐采用单纯鼻内镜治疗,Ⅲ级病例采用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治疗,Ⅳ级病例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复发病例可以选择鼻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84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采用鼓膜穿刺治疗。观察45例(84耳)患儿治疗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45例(84耳)患儿获随访6~12个月。其中治愈70耳,有效9耳,无效5耳;总有效率为94.05%。复查鼻内镜示:鼻咽部创面光滑,无粘连、残留、圆枕及咽鼓管咽口损伤。无中耳感染、出血及听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科2005年5月-2007年3月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导管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23例147耳,均为鼻内镜直视下操作,同时完成检查鼻咽、吸除鼻与鼻腔分泌物以及经咽鼓管咽口吹张、注入药物等治疗,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24耳诊断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患者纳入标准:鼓膜切开置管≥3次,病程超过2年迁延不愈的中耳炎。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主观症状改善、耳内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声阻抗和CT扫描。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8~24个月复查,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耳内镜检查、CT扫描有效率95.8%。手术后10~24个月纯音听阈测试患耳术后言语频率气导听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前患耳平均气骨导差为36.15 d B,患耳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4.35 d B(P0.05)。术后鼓室导抗图达到A型为83.3%。1例(1耳)术后自觉患侧听力无提高,耳内闷胀感,B型鼓室导抗图,行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术见中耳及乳突有肉芽样胆固醇结晶。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最佳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耳内镜下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耳内镜下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的临床护理.结果:治愈38例,有效18例.结论:耳内镜下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提高咽鼓管吹张的成功率。方法:对200例国人鼻小柱至咽鼓管咽口的长度进行了探讨。结果:1鼻小柱至咽鼓管咽口长6.0~10.0cm,平均值为7.99cm。2对200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鼻小柱至咽鼓管咽口的长度与身高经测算无相关;与双颧弓长度也无相关;与鼻小柱至咽后壁的长度非常相关为084。3鼻小柱至咽后壁长为7.5~11.0cm,平均长9.08cm。4鼻小柱至咽后壁长与鼻小柱至咽鼓管咽口长之间的差:0.5~1.0cm为154例,占77%;1.1~1.5cm为38例,占19%;1.6~2.0cm为6例,占3%;2.1~2.5cm为2例,占1%。结论:这些测算出的数据,对于正确掌握鼻小柱至咽鼓管咽口的长度,求出一个常值,提高对咽鼓管吹张术的成功率,对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出院随访4~5个月,43例(45耳)效果满意,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咽鼓管阻塞及功能不良,是导致许多中耳疾病的重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疾病,传统针对性治疗主要有咽鼓管导管吹张术,鼓膜穿刺抽液及鼓膜切开置管术等。我科近年来采用纤维镜下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