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厥治验     
血厥是厥证之一,是临床上的一种危重证候,它的病因病机是肝阳素旺,又加暴怒,以致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昏仆无知,或久病血虚及产后和其它疾病失血过多,气随血脱,亦可发生昏厥.作者在临床上遇1例由于失血过多发生昏厥,应用益气养血止血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患者龚某,男,56岁,1985年3月5日入院.患者因纳差,乏力,腹胀,恶心呕吐,尿黄如浓茶,巩膜、皮肤黄染20余天,经当地及门诊治疗无效,近几天黄疸加深拟为急性黄疸肝炎(乙型)收住本院,体检:神痿,巩膜、皮肤黄染,肝肋下2.5cm,质软,触痛,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功能:总胆红素60μmol/L,谷丙转氨酶500u/L,HBsAg阳性.入院后按一般肝炎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黄疸加深,牙龈出血,鼻出血,入院第7天患者开始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突然呕血数  相似文献   

2.
尸厥治验     
尸厥治验山西省运城市新民中医院(044000)邵新民刘××,女,62岁,农妇。1981年3月2日初诊。家人代述:外感发热40℃.经乡卫生院治疗热虽减而病加重。神志不清,牙关紧闭。诸药不能,针灸拿掐毫无作用,建议转院。其子忖其年高体弱,转院途中恐生不测...  相似文献   

3.
食厥治验     
程××,男,16岁。1993年3月21日就诊。患者四年前因淘气受其父严厉叱责,继而起病。患者每平饮食之际发生昏厥,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须臾更醒如常。以致患者不敢进食,唯饮米汤糖水度日。曾多处求治无效、经某市医院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四年来虽恒服苯妥英纳,恙情如故。今来求诊,证见左脉滑大,右脉濡软,舌质暗红龟裂,瞳孔等圆散大,稍乏神采,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病机辨析:食厥之候,病在肺、胃、肝三经。惊则肝气逆乱而生痰;肺胃邪热蕴郁则喉关红肿,痰热胶结,随经阻碍气门,宗气不达,阴阳乖乱,不相顺接,发为食厥。治以镇…  相似文献   

4.
蚘厥治验     
陈某,女,7岁,萍乡人。1978年5月27日入院。代诉患儿三天未大便,腹满胀痛,并阵发性加剧,腹壁坚硬,拒按,饮食即吐,痛甚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红苔白,脉细。并云26日吐蛔虫1条。西医诊为蛔虫性肠梗阻。中医辨为(虫尤)厥。拟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0克,芒硝3克,厚朴  相似文献   

5.
痛厥治验     
吴××,女,28岁,农民.1984年9月18日诊.去年因超生引产结扎,术后半月刀疤处渐觉隐痛.去医院治疗,诊为术后发炎,配以消炎针药,痛不见减.屡易医药,痛势反日趋严重,痛点亦由脐下刀疤处向上移动,或在院腹,或在肋下,走窜不定,并时作寒热,呕吐苦水,曾两次痛如刀割昏厥过去.  相似文献   

6.
暑厥治验     
邹××,男,6岁。1972年夏就诊。患儿突起高烧,头痛,烦渴,抽搐。经本县人民医院诊断为“乙脑”。住院治疗一周无效,病情日笃,沉迷不醒,气微欲殆,遂请李老救治。  相似文献   

7.
食厥治验     
陈××,男,8岁。1989年6月9日诊。一天前中午吃糯米饭过量,傍晚即腹痛,啼哭不休,辗转反侧,继之神昏不语,呼之不应,四肢冷凉。本村中医以为阳虚寒厥,投四逆汤1剂。汤进须臾,便烦躁,糊言乱语,次日求诊于吾。诊见患儿面色赤红,烦躁,口渴饭水,胸腹灼热,腹胀,大便不  相似文献   

8.
咳厥治验     
刘某,男,40岁,1988年11月23日初诊。咳嗽,咳则晕厥己月余。1个多月前患感冒,咳嗽,咳则头晕,某医院收住院治疗。住院初5天,咳嗽,咯吐白色粘痰,咳时头晕,之后每咳则晕厥不知人事,每日发作由2次增至4次。医院怀疑颅内肿瘤,经 CT 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9.
一、病例介绍:李××,男,43岁,北京人,某厂干部。主诉:于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厂医诊为肾阳虚证,用了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而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  相似文献   

10.
妊娠蚘厥一证,虽论者稀少,但并非罕见。现报导案例两则。例1:肝盛犯胃气逆蛔扰赵姓,女,30岁。1975年9月24日诊。妊娠3月,旬日前上腹阵阵剧痛,痛时弯腰屈膝,捧腹喊叫,痛牵肩背,呕恶频作。医院检查诊断:为“胆道蛔虫”。住院治疗3天后痛止,昨日疼痛辄发,病情依故。旧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宿疾,孕后恶阻纳少,口苦咽干。诊得舌胀色赤,苔黄中剥,脉象弦滑。辨证论治:旧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乃阴虚阳亢之明征。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阳愈亢,木横犯土,胃气不降,虫随气逆,上窜胆道而致病蚘厥。脉证互勘,证属肝盛犯胃,气逆蛔扰。治宜平肝和胃,  相似文献   

11.
暑厥是新感暑淫所致的温病。笔者曾治疗暑厥1例,现报告如下:陈某,男,27岁,军人。于1989年7月24日午后因暑热而下河游泳,既而回家电扇尽吹,当夜发热,体温高达40℃。次日黎明到我院急诊室输液观察,其间有头痛、暑寒、恶心呕吐之症。病势观察延至26日,  相似文献   

12.
气厥属厥证中一种;多由恼怒惊骇情志过激引起。具有厦复发作的特点。兹摘录气厥治验一例,略谈一点心得。患者:秦××,女,21岁,未婚,工人。1984年2月13日初诊。病人平素性情急躁。发病始于83年8月中旬一天,因高考未被录取而突然昏仆,约一小时后未经治疗却自行苏醒,又于84年1月28日晚10时许,由于家事不遂生气后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手足冰冷,肢体颤抖,呼吸急促。经静注“25%葡萄糖”40毫升,肌注“强尔心”、“安定”各1支后,持续约四小时症状方逐渐消失,神志清醒。自此,便每一、二日发作1次,均约四小时后方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杨彩霞  薛秀英 《河南中医》2003,23(10):71-71
高热痉厥症属伤寒病中阳明病表里俱热症。阳明病乃是《伤寒论》三阳证中之阳气亢旺 ,邪热炽盛的阶段 ,邪热侵入阳明其病多在胃肠 ,邪热内传又可与肠中糟粕结成燥屎 ,使其病情加重。本病多分为经证和腑证 ,临床治疗往往采用清热攻下法 ,使其热去便通 ,其症自然痊愈。兹举验案如下。吕某 ,男 ,18岁 ,农民。入院日期 1996年 10月 31日。患者以昏迷伴抽风 4 0h余为主诉入院。现病史 :4 0h前自感周身不适 ,头痛 ,全身关节疼痛 ,仍坚持劳动 1d ,晚 5时上述症状加重 ,未进食即睡下 ,1h后出现言语错乱 ,哭笑无常 ,继而抽搐 ,口吐白沫 ,神志不清 ,当…  相似文献   

14.
1980年8月17日,余回乡探母,路经邻乡某村,见道旁众人围观,迳步观望。见一翁昏倒于地,一医为之注用葡萄糖,一农妇为之“扯痧”,慌乱不已。有人知我操医,急邀诊治。余问家人,答曰:“父翁丧偶多年,家境不宽,身体素虚,终日劳累奔波。昨日高热,心类头痛背胀,口渴出汗。请某医往诊,用西药解热镇痛,兼进十滴水三瓶。  相似文献   

15.
色厥验案1则     
黄某,男,48岁,从事建筑业工作。1984年8月15日初诊。劳累后入房,交接持续10min许,患者突觉头晕,随之昏不知人,唤之不醒,遂邀余前往诊治。患者仍昏迷不醒,四肢逆冷,全身汗出,呼吸微弱(每分钟不足5次),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来散乱。心率30次/min,血压6.67/2.67kPa。脉症合参,诊为色厥,属暴脱重证。即针刺人中、涌泉穴,并急用葱白60g捣烂炒热后敷脐。10min后患者两眼微动,又急  相似文献   

16.
本院近发现一例胰岛素瘤产生过多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今介绍于下。患者女,81岁,近四天来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妄动,厥逆,双目呆滞,不识亲疏,答非所问。发作过后如常人,不能记忆发病的情况,每于清晨发作多次。门诊拟老年性痴呆住院。体检:体形肥胖,表情淡漠,对答切题,心肺(-),腹(-)。化验:多  相似文献   

17.
气逆于上肝失柔抑王××,女,35岁,农民,1979年10月12日诊。素善恼怒,每值经行之时,一遇情志不舒或精神紧张,则胸膺壅塞,眩晕泛恶,继而昏仆,四肢逆冷,两手握固,牙关紧闭,伴有经行量多不畅,少腹胀痛,两胁胀满,纳呆嗳噫,如是之证,罹及二稔,辗转医治,效果不显。求余诊视,舌质淡黯,苔腻而薄,脉象弦紧,证属肝气上逆,气机失和,木失柔抑,亟拟大剂苦降辛  相似文献   

18.
帅××,女,40岁。66年秋,突然昏闷,默默不知人事,身不摇动,目闭不升,口噤不言,移时方醒。醒后恶闻人声,眩晕不适。随之每天卒发二至三次。先后数年虽往抚州、南昌、上海等地医院住院治疗,但效果不显。病延十载,  相似文献   

19.
廖×,男,2月。1988年6月21日诊。患儿5天前受凉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经西医治疗未见缓解。2天前开始出现神昏抽搐,在某医院住院,疑为“乙脑”,给予输液、抗炎、激素及对症处理等措施未见缓解而自动出院。刻诊:发热(38.5℃),神志昏迷,手足逆冷而频频抽搐,双手握固,双目固定向右上方斜视,胸腹灼热,汗少,已三日未进乳食,小便短少。面色灰白,囟门深陷,舌质红,舌体强,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达气关之上。询知患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健康。诊断:小儿暑温。证属热邪内陷,痰热阻窍,引动肝风。治则:清热化痰解毒,息风止痉。处方:金银花15克,土茯苓12克,菊花6克,石菖蒲、胆星、全蝎各3克,天竺黄2克,钩藤5克(后下),蜈蚣半条。浓煎,每一小时灌服小汤匙3~4匙。一日服完后,抽搐有所缓解,但增喉中痰鸣,仍神昏,指纹转淡,脉转弦细数。此为邪热内闭,正气欲脱之兆。守上方加大青叶12克,红参2克(另煎兑服)。服法同前。1剂后,抽搐渐止,喉中痰鸣减轻,仍神昏不醒。  相似文献   

20.
笑厥1例治验     
厥证病因较多,因喜笑太过致厥者,实不多见。笔者临床曾遇一例,现介绍如下。王××,女,45岁。素体虚弱,半年前看电视引起大笑,笑时突然昏仆,片刻苏醒,醒后如常。此后每因喜笑太过即厥,且逐渐加重,发时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他医予四逆散、四逆汤等方药治疗,发作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