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后,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克拉玛依市的3个行政区0~80岁人群11 801人,进行HepB接种率及乙肝感染率的血清学调查,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结果:20岁~组以下各年龄组HepB疫苗平均接种率为96.33%,25岁~组以上各年龄组HepB疫苗平均接种率为45.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组以下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0.19%~5.41%,HBV阳性率为1.64%~37.84%,均比1990年调查结果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25岁~组以上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5.22%~10.43%,与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HBV阳性率为39.92%~53.16%,均高于1990年调查结果(P值均<0.01).结论:实施大规模HepB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重点做好计划免疫人群HepB接种率的同时,还应提高成人HepB接种免疫. 相似文献
2.
宜宾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及疫苗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已决定从 2 0 0 2年起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了在项目实施前了解宜宾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 ,并为今后考核评估免疫效果提供本底资料 ,宜宾市在 2 0 0 2年 5~ 7月开展了 0~ 3岁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抽样方法及内容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把全市 10个区县县级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区 ,在每个区县的其它乡镇中各随机抽取 1个乡镇作为农村地区。分别在每个区县的城区和农村地区抽取 2 5~ 3 5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内蒙古通辽市8个县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尽管各县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很高,2003—2005年平均分别为99.88%、99.30%、99.42%,但估算接种率较低,2003—2005年分别为79.11%、91.73%、94.53%。2003年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估算仅为46.94%。结论各县报告HepB接种率还有一定的差距,除2003年外,HepB接种率已达到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既定的HepB第3针接种率80%和HepB第一针及时接种率65%的目标,但今后还需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为今后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的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1ml血清,利用ELA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对接种情况与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升高,1~14岁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感染率有升高的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P﹤0.05;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无相关性,P﹥0.05。考虑到有可能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影响,排除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干扰,重新计算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的相关性,P﹥0.05,由此看来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对控制乙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情况,为完善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06年,对全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卡(对1~14岁儿童)或被调查者回忆获得免疫史,计算权重调整后接种率。结果全省1~59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为27.0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2.56%~31.59%],其中1~4岁儿童为99.66%(95%CI99.72%~100.00%),5~14岁儿童为89.95%(95%CI87.69%~92.20%),15~59岁人群为13.21%(95%CI7.78%~18.65%),各年龄组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居住地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14岁儿童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65.41%(95%CI55.56%~75.25%);HepB1及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岁儿童最高为93.07%(95%CI88.43%~97.70%)。结论为进一步加强乙肝控制,山东省需对大年龄儿童开展HepB查漏补种,同时加强高危人群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清远市乙型肝炎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 9年来,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分别是97.38%、97.14%、97.41%、97.86%、97.10%、97.99%、98.72%、98.10%和98.97%;但估算接种率较低,9年分别是73.57%、82.79%、83.76%、89.93%、87.74%、91.16%、94.15%、95.44%和97.58%。结论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提示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需进一步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贫困县农村在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免疫对策。方法 对桑植县1997~2001年5a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逐年升高,由1997年的10.95%上升为2001年的57.62%,第1针及时接种率2.38%。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原因为:①贫困,②不知道接种,③未提供接种服务。结论 贫困县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低,及时接种率更低,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技术指导,提高住院分娩,协调疾病控制机制与各医疗机构关系,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1982~1995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IA法).结果①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1%(χ2=22.91,P<0.0001);②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显著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χ2=113.67,P<0.0001);③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HBs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宁波市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对HBV已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但需进一步研究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适时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中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指导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工作的评价。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TP)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尽管各省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很高,2001~2004年平均分别为86.95%、91.02%、92.49%、96.67%,但估算接种率较低,2001~2004年分别为48.2%、52.53%、61.96%、80.83%,2004年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估算仅为58.38%。结论各省报告HepB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差距表明,HepB接种率未达到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既定的HepB3接种率85%和HepB1及时接种率75%的目标,必须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贫困山区县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云南省贫困山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县1995~1999年和2000年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3.77%和51.63%.1995~1999年和200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在出生后48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1.69%和31.48%,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74%和46.07%,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30.43%和79.65%.实施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疫苗扶贫项目后,200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有明显提高.1995~1999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7%和3.74%,2000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5%和3.45%.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者及其配偶HBV感染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婚后生活接触与慢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婚前即为慢性HBV感染者、且婚后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调查其配偶人群的家族史、献血史、输血史、吸毒史、健康体检史、婚检史、婚外性接触史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等,排除婚前已感染HBV或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儿童乙肝流行及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江苏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流行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城乡监测点1~14岁常住儿童1894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乙肝感染主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江苏省1~14岁城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13%,78.43%,农村儿童分别为95.15%,57.96%;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乙肝病毒(HBV)感染流行率经标化调整后分别为1.10%,70.02%,3.40%,5.53%。结论江苏省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基因变异角度研究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套式PCR扩增HBVS、X、C基因,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HBVS、X区扩增产物测序和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可能的和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分析HBV基因变异在HBV隐匿性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S基因区未发现有义突变,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发现多位点变异,推测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结论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多位点变异可能是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为加强医务人员的防预意识提供科学的对策。方法对广州一高等医学院校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年度体检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情况的调查,空腹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统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SAS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554名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6.13%;不同部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不同(2χ=20.65981,P=0.008),内科接种率(39.5%)最低,外科、妇产科接种率>60.0%,传染科接种率57.8%;不同部门、不同职业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与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情况不同,传染科自然感染产生抗体率最高,为88.2%,妇科(P=0.003)、儿科(P=0.0339)以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率较高,分别为63.6%、58.1%;技师以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较多,为70.6%(P=0.0181),医师则以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率较高,为77.8%(P=0.000002)。结论长期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应及早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积极的保护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弱阳性者,应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7.
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两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显性HBV感染)和阴性(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对显性感染的认识相对清楚,但对OBI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OBI的危害及其流行情况,并分别阐述了母婴不同乙肝传播类型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HBV以母婴传播为主,两类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上表现为四种类型:(Ⅰ)母亲HBV显性-子代HBV显性; (Ⅱ)母亲HBV显性-子代OBI; (Ⅲ)母亲OBI-子代OBI; (Ⅳ)母亲OBI-子代HBV显性。HBV疫苗免疫后时代可能以Ⅱ型传播为主。应加强对OBI的研究,重新评估现有HBV免疫策略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HCC)高发区江苏省海门市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人群,对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BsAg及其他相关指标,每年随访队列成员的生命状况及死因。以HBsAg作为HBV感染指标,比较HBsAg暴露和阴性组人群的死亡密度。并应用COX风险模型探讨HBV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风险率比(HR)。结果:HBsAg暴露组人群的死亡密度为1482.35/10万人年,是对照组的3.42倍。HCC是研究组的首位死因,占全部死亡的52.28%,与对照组相比RR=15.63,AR=93.60%。男性HR=22.3,95%CI 18.7~26.6,女性HR=37.2,95%CI=19.1~72.5。结论:感染HBV对机体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