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庆功  牛慧佳 《中外医疗》2008,27(22):139-139
目的 防止血袋在鼻心过程中引起的破损.方法 成分制备用大容量低温冷冻离心机对采血袋400mL和200mL三联襞进行离心.结果 除血袋本身质量同题外,如果在离心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采血后热合不牢、仪器设备老化等均可能引起血袋破损.结论 消除以上因素就能够防止血袋在离心过程中引起的破损,是避免血液浪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寻找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血液非正常报废。方法对本中心血站2010-2012年血液离心分离时导致血袋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袋总破损数247袋,破损率1.69‰,空腔是导致血袋离心破损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还有导管外漏、配平不准确以及血袋内含气过多等。结论加强成分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可有效减少因操作原因致血袋破损以及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袋离心时破损原因及对策.方法将离心温度设定为4℃,转数3800r/min(或3200r/min),时间为10min,将离心血袋配平后安设计方式直接放入金属桶内离心.结果血袋在离心杯为方杯离心破损较高,且血袋放置不同破损率也有较大差别,结论离心时,尽量使用离心杯为方杯,且血袋体面向旋转中心轴均可降低离心破损率.  相似文献   

4.
冯倩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21-121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采供血机构在成份血制备过程中时常发生离心破袋问题,是血液采集后报废原因之一。为减少损失,降低血液报废率,笔者对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引起血袋离心破裂的原因,有效地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袋破裂造成的污染。方法离心机离心制备成分血时,通过对不同季度和血液的不同储存时间以及采用不同型号的离心机离心过程中造成的破袋进行分析。结果一、二、三、四季度血液离心破袋率分别为0.11%、0.05%、0.07%、0.16%,一、四季度明显高于二、三季度;血液采集后贮存时间在24h之内和以上的离心破袋率分别为0.02%、0.13%,全血组和血浆组均有统计学意义;Herause型和CR7型离心机离心造成的破袋率分别为0.08%、0.11%,血浆组有统计学意义(Х^2=4.24,P〈0.05)。结论血袋离心破裂与不同季度、血液采集后的贮存时间和不同型号离心机的离心内桶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我站近几年因血袋离心破损所导致的180袋报废血液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引起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与人为因素和仪器设备有关。如不规范操作造成机械突然刹车、配平物不规范致血袋挤压碰撞、坚硬的夹子截破血袋、血袋未完全放入杯底或血袋管道缠绕不整齐、吊桶放置不对称、未完全挂位挂耳等因素造成未完全平衡情况下工作引起血袋破损。设备方面机械老化,离心杯不光滑都是引起血袋破损的原因。为了减少血袋破损,要求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实行责任目标制,规范操作,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维修和更换不适宜的零部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心报废血液的数量。自2004年以来,血液制备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袋破损是造成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之一。血袋破损分为2种情况:①在血液成分制备前即发现血液渗漏等情况;②在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袋离心破损。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的浪费以及降低因处理漏血可能导致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笔者将2009—2010年我站血袋破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血袋破损所造成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8.
采供血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参照相应文件,我科成份制备室制定了全程质星体系控制文件.严格按此文件贯彻执行操作规范后,我科血袋离心破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血液报废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离心转速和不同离心时间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备血小板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制备的血小板各50份;利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含量。结果:四种制备方法结果比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均在合格和不合格范围内,其平均含量有明显差异。第3组制备的血小板平均含量最高。结论:第3组离心转速2100rpm,离心时间6’,制备的血小板平均含量最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债项目日立CR-7离心机制备悬浮红细胞易发生血袋破损的原因。方法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测定离心腔的实际温度,测量5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实测温度平均值比设定温度值低2.4℃。结论设置恰当的离心参数,可减少或避免离心时血袋破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债项目日立CR-7离心机制备悬浮红细胞易发生血袋破损的原因。方法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测定离心腔的实际温度,测量5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实测温度平均值比设定温度值低2.4℃。结论设置恰当的离心参数,可减少或避免离心时血袋破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医院输血科是为急需抢救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科室,承担着血型检查、血源储存、交叉配型等工作[2].近年来,我国输血医学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因输血引发的医院感染报道也有所增多.为确保输血安全,控制输血感染率,应从多方面做出努力.本文从血袋回收及血袋回收制度的基本定义出发,简要分析了血袋回收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义,并详尽探讨的血袋回收制度的落实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升血袋回收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袋保存液中细菌内毒素(BET)的方法。方法用碱性调节剂来消除血袋保存液中枸椽酸盐类抗凝剂对鲎试剂检查的干扰,建立标准曲线,对处理后的血袋保存液用BET-32M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用凝胶法作对照。结果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数据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值(5.56EU/mL),并与凝胶法结果一致,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建立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血袋保存液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pH、游离血红蛋白(FHb)在血液贮存期内储血袋2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差异。方法选择20名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 L全血,在24 h内将其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10份,随机分成直立贮存组和水平贮存组,分别在储存的第7、14、21、28、35天测定A T P、2,3‐DPG、pH值、FHb数据并记录,对2种贮存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延长,ATP、2,3‐DPG、pH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ATP、2,3‐DPG水平在血液贮存第14天后,pH、FHb在血液贮存第21天后,水平放置组与直立放置组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血袋水平放置贮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对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影响小于直立放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一2012年8月间诊治的5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情况等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钝性结石,均为微创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得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比后腹腔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M-HCl)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阐明药物在脂质体中的滞留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M-HCl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药物的量,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二胺(55∶45∶0.2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并与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稀释前后的包封率进行对比。结果 辅料与溶剂对青藤碱的定量测定无干扰,青藤碱在9.82~78.56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在99.29%~100.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良好(RSD≤2.1%)。50 μL药液可使超滤膜对药物的吸附达到饱和。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为33.16%,稀释1倍后该样品的包封率降至14.75%。结论 HPLC法与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结合可用于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该方法快速、准确;离心超滤中应弃去50 μL初滤液以确保滤液与脂质体外水相药物浓度一致;青藤碱与脂质双分子层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在脂质体中的滞留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可以使得血袋辫升温的保温套,使血液输注前的温度得以提高,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设计可闭合的长圆柱体升温套,血辫置入后流经该套的低温血得以升温,采用基于高性能的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采用电子加热线路加热.结果 经反复研讨该血袋辫加热保温套安全可靠,达到设计的要求.结论 该保温套可以方便的用于血液输注前的升温.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进行成分血制备时,若不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规程容易出现血袋破损现象。本文主要依据离心时血袋破损的原因与改进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社区不同治疗方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社区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投币随机的方法,平均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单一组采取瑞格列奈片进行治疗,联合组采取瑞格列奈片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其中与治疗前对比,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都显著降低,但联合组的血糖数值下降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瑞格列奈片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提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 在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不孕拟在腹腔镜下行检查及治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简称E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G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EGA组),观察比较三种麻醉方法 对患者呼吸,循环及麻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插管1 min和3 min后的心率、血压(MAP)变化均作记录,同时记录术中SPO<,2>,体动、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 三种麻醉方法 均可保证手术完成,各组患者用药诱导期血压均下降,程度相近(P>0.05).EA组术中MAP和HR持续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和EGA组.EA组术中因强化镇静镇痛可使SPO<,2>下降均需辅助供氧,方可维持正常,有8例发生体动,EGA组无一例发生(P<0.01).EGA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GA)可避免其它两种麻醉方式不足,各取长处,更适用于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