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麦乳腺癌协作组进行一项全国性协作,将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某些组织病理学特点划分为低危险组和高危险组,后者又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目的在于对比分析辅助性治疗有无价值。绝经前患者术后辅以 CTX(C组)或CTX+MTX+5-Fu(CMF组)化疗一年,显著地增加了无复发生存,一如绝经后用Tamoxifen治疗一年者。对上述结果按各种不同预后因素逐一进行分析。绝经后患者的17%测定了雌激素受体,凡≥10fmol/mg胞浆蛋白时,利于预后估计;>100fmol/mg胞浆蛋白时,对 Tamoxifen的疗效预测具有显著作用。当1975年12月丹麦外科协会年度会议时,发起了一项专门协调全国乳腺癌辅助化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且一般发现较晚、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分期是治疗的基础,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重中之重。影像组学可以利用现有的影像学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并且通过深度学习或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将其潜在的高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利用,以此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这或许可以成为一项肿瘤预后的重要标志用以预测总生存或肿瘤进展情况,从而筛选不同风险的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本文对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在食管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及与临床和基因研究方面的结合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 且一般发现较晚、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分期是治疗的基础,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重中之重。影像组学可以利用现有的影像学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并且通过深度学习或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将其潜在的高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利用, 以此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这或许可以成为一项肿瘤预后的重要标志用以预测总生存或肿瘤进展情况, 从而筛选不同风险的患者, 给予个体化治疗。本文对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在食管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及与临床和基因研究方面的结合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瑾  卢绪章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30-123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浆细胞疾病。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新药的出现患者的生存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在分子分型及预后评估方面仍面临挑战。以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GEP)技术为基础的转录组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破译MM的复杂性,为MM的分子分型提供新的视角。基因表达谱芯片可以检测编码和非编码基因的表达、突变和新的转录组修饰,提供更多不同骨髓瘤亚群治疗和预后的新信息。目前,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发现基因表达谱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评估不同队列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临床上尚未将基因表达谱整合到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中,但多个研究中心已开展针对骨髓瘤的表达谱数据研究。通过对公共数据库表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临床预后模型,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预测治疗敏感性,找寻新的治疗靶点,使得从转录组水平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基因表达谱技术在骨髓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其在判断疾病病情和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不同期别、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肺癌组及对照组样本的游离甲状腺素(free triiodothyron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并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FT3较对照组下降,两组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T4、TSH略有改变,但差异没有显著性。FT3在不同期别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病情加重,FT3水平逐渐降低,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肺癌组FT3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现代医学指标,将有助于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吕晓娟 《肿瘤学杂志》2010,16(7):575-577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高危因素,且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术前常用CT和MRI来评估淋巴结有无肿大,但其敏感度较低,PET-CT应用显著性提高了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识别率。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但其识别率仍达不到理想标准。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盆腔淋巴结中检测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ema,DLBCL)在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反应上都表现出异质性,明确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根据免疫表型分组,DLBCL分为GCB组和非GCB组,GC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非GCB组,其分组的准确性甚至优于基因检测;相关免疫表型如bcl2、 bcl6对于不同组的预后影响不同,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减少了细胞来源和相关免疫表型对于预后的不良影响。特定转录因子可以作为预后预测因子,如FOXP1阴性组预后好于阳性组、LMO2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生存率等。抑制PI3K/AKT通路可使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且pAKT阴性组预后较阳性组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XP1)低表达组预后较好;而在GXP1低表达组中,ABC转运体MDR1低表达组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组。此外,EB病毒感染、骨髓浸润的一致性、肿瘤大小、肿瘤血管形成均同预后有关,都有可能作为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对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预后有明确的指示效应。在乳腺癌中,相关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考虑到乳腺癌是一组由多种不同分子亚型组成的异质性疾病,TILs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预后指示作用也不同。本综述阐述常用TILs指标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预后指示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免疫球蛋白的测定、E-花环试验、念珠菌素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600例患恶性实体瘤的病人(生存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免疫学观察,发现这些试验的任何一项有减弱改变时,均示预后不良,且与减弱程度成比例。联合应用几项不同的试验,对预后估计更为精确。肿瘤限于局部时,如几项试验均正常,2年生存率为87%,一项减弱,则降为43%,二项减弱则降为11%。肿瘤限于区域时,则分别为52%,12%和4%。肿瘤广泛转移时,则分别为24%,4%和0%。然而,当肿瘤广泛转移时,如各项试验属正常者,其预后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初诊AML患者83例,根据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将AML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5例)、预后中等组(19例)、预后良好组(19例),其中预后中等+预后不良为预后非良好。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预后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选取不同预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细胞因子预测不同预后分层AML患者的cut-off值;以cut-off值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cut-off值组和0.05)。预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的TNF-β cut-off值为3.23 p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 0.753~0.978,P<0.05);TNF-β≥3.23 pg/ml的26例患者中,25例(96.2%)为预后非良好。预测预后中等组和预后不良组的TNF-β cut-off值为3.62 p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 0.610~0.884,P=0.02);TNF-β≥3.62 pg/ml的18例(100%)患者均为预后非良好。预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非良好组的TNF-β cut-off值为2.19 p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95% CI 0.595~0.842,P=0.04);TNF-β≥2.19 pg/ml的53例患者中,46例(86.8%)为预后非良好。 结论:TNF-β的高表达可能提示AML患者预后非良好,当TNF-β≥3.62 pg/ml时可能有助于对AML患者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01月0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269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4组。组1:单纯放射治疗组43例;组2:同步放化疗组98例;组3: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手术组76例;组4: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组5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组2的预后最好,组4的预后最差;组2的预后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的预后优于组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2、组3的预后优于组1、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及组2的生活质量较差。结论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后加手术治疗尽管可改善部分ⅡB期宫颈癌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中p53、c-erbB-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作对照,分析三项指标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化疗组中的表达以及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对预后和辅助化疗的预测作用。结果:1)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72%和47.17%,两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54.72%,在单纯手术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化疗组中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在单纯手术组中,将p53、c-erbB-2、VEGF3项指标分为3项全阳性、3项全阴性、3项中任1~2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在术后化疗组中,将p53、c-erbB-2两项指标分为2项全阳性、2项全阴性、其中任1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类型、p53、c-erbB-2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预测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将p53、c-erbB-2、VEGF三项指标以及p5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Ki-67能否作为判断肺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章,提取文章信息并完成文章质量评价后,利用R 3.6.1软件评估Ki-67高表达对肺腺癌患者及其不同亚组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7篇文章的28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肺腺癌患者中,Ki-67表达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1.15,P=0.000 1)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HR:2.12,P=0.000 3)呈负相关。种族方面,目前仅在亚洲患者中提示Ki-67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而在不同分期、不同临界值组均提示Ki-67高表达者预后不良。Ki-67临界值定义在50%是目前的最佳临界值。结论:Ki-67高表达在预测肺腺癌预后方面具有临床意义,未来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前瞻性研究来验证完善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70岁组和>70岁组。对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在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存在差异,≤30岁组具有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进展快的特点,其总生存率及预后最差,其次为>70岁组,31~70岁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一种新的电泳技术——激光准弹性光散射,快速、准确测得胃癌病人淋巴细胞电泳迁移率低于健康正常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胃癌病人术后及化疗后其淋巴细胞电泳迁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而胃癌病人淋巴细胞电泳迁移率的变化,可为临床手术预后诊断提供一项重要指标。并且可以动态监测化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胃癌病人出现一组正常人所不具有的异常表面电荷的淋巴细胞群。这一淋巴细胞群的功能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腺癌细胞核形态变化在不同临床病理条件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功能计算机图像分析仪选择8项参数(细胞核DNA含量,核面积,核周长,最大、最小和等效直径,核轴比和核形状因子)对34例术后生存时间有明差异的肺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学Ⅰ、Ⅱ级和肿瘤长径<5cm组,细胞核大者生存期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学Ⅲ级和肿瘤长径≥5cm组,细胞核大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不明显。生存组细胞核形状因子较大,且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细胞核形态定量,尤其是细胞核形状因子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根治切除治疗(根治组)、姑息性切除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经皮途径也能完成胆道引流)(对症治疗组),并对不同手术切缘的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治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症治疗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由高到低为手术根治组>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手术方式及手术切缘对预后均有影响。结论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淋巴转移是多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1].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同部位、 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2].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3],其中淋巴结活检阴性病例的比例也相应地升高[4],因此如何提高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成为病理诊断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意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组织蛋白酶D(Cath-D)在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中不同部位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腋淋巴结有否转移及根据随访结果选取192例乳腺癌病例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NN预后差组、ANN预后好组和淋巴结阳性(ANP)组3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全部病例中Cath-D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表达部位,采用三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分析比较,并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ath-D阳性表达为棕黄色着色,定位于部分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质中;ANN预后差组和ANP组癌细胞Cath-D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好组(χ2=23.20,P<0.01);ANP组表达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9,P>0.05);三组间间质细胞Cath-D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56,P>0.05);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均计入阳性率时,其阳性率与仅观察癌细胞表达无显著意义的提高(u1=0.47;u2=1.41;P>0.05)。结论 Cath-D可以作为ANN乳腺癌预后差的标志物之一,仅观察评价其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是比较可靠、实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后存活时间大于 5年和小于 1年的两组肺癌患者预后因素。方法 两组资料经 χ2 检验 ,比较相关因素在两组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肺门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肿瘤X线特征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上述四项相关因素对肺癌术后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