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冲洗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Ⅰ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h,39例)和Ⅱ组(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24h,31例),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结果Ⅰ组患者TNF-α、IL-1β含量达峰时间早。Ⅱ组患者TNF-α、IL-1β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TNF-α、IL-1β水平更高。结论超早期的手术可降低血肿冲洗液中TNF-α、IL-1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炯星  聂亚雄  谢明  何周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52-953,955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195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及延迟手术组,其中超早期组80例,早期组63例,延迟手术组52例,均行微创血肿碎吸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P<0.01)。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减少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应尽可能在6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湛小波  周勇  史忠 《西部医学》2013,25(3):402-40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微创碎吸术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24小时内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56例)和高血糖组(24例),同时选10例健康人血清做对照,连续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TNFa、IL-6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血糖组患者其TNFa、IL-6含量达峰时间早。高血糖组患者TNFa、IL-6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TNFa、IL-6水平较高。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水平升高与应激反应有关,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手术时机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时机,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其中实验组在出血后6h内接受手术,对照组接受手术的时间〉6h.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64.7%,好于对照组的41.2%,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和再开颅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出血后6h内手术,大于6h手术者作为对照组.GOS量表评定疗效,并对比两组再出血及再开颅情况.结果 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64.3%,对照组为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6例,再次开颅手术3例,对照组再出血8例,再次开颅4例.两组患者再出血及再次开颅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微创手术时机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 h)、早期(6~12 h)和迟早期(12~24 h)3组,分别进行术后并发症、治疗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结果①超早期组中有19例(29.23%)出现术后再出血,高于其他两组。超早期手术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超早期与早期组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②迟早期组中恢复良好18例(40.0%),中残12例(26.7%),重残8例(17.8%),植物生存4例(8.8%),死亡3例(6.7%)。其近期疗效差于另两组;③治疗14 d神经功能状况比较,早期组比其他两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明显增多,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明显减少;④3组间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时机在早期比较理想,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采取微创碎吸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予以两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6 h内行微创碎吸手术,对照组患者在6~24h内实施微创碎吸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加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碎吸手术治疗能够更为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6等水平,平衡各项指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所选择的不同治疗时间的疗效,以探讨较佳的手术时机。方法将收集到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8~24h)和B组(超过24h),判断疗效的指标为死亡率、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具有很好的可比性(P〉0.05)。随访期间A组和B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组为83.3%,B组为61.1%;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的第8~24h为颅内血肿微刨清除术手术的较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柏友谊  尚俊甫 《吉林医学》2013,(30):6234-6234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对比,分析最佳的手术时间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微创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 h以内,对照组的微创手术时间>6 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两组的再出血和再开颅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再出血2例,再开颅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再出血1例,再开颅1例,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再开颅及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3组:超早期组(n=80)、早期组(n=81)和延迟组(n=80)。各组患者均行微创穿刺术,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优良率比较各组术后2周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价优良率,以及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术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总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总优良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P<0.01),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行微创穿刺术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及远期功能恢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林振  刘平恩  余泽琪 《河北医学》2004,10(8):754-756
目的 :比较微创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 1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分成 3组 ,A组微创穿刺引流术 6 2例 ,B组开颅血肿清除术 5 9例 ,C组内科保守治疗 6 5例 ;对治疗效果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进行GOS分级评定。结果 :A组在病死率、重度致残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C组 ,康复良好率优于B组、C组 (P <0 .0 1)。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 ,手术安全、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有别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6 h组手术再出血率显著高于6~24 h组与>24 h组。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死亡率低于小骨窗开颅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且临床疗效较好,与其他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应于出血后6~24 h选择合理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诊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2-10-2005-08我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出血量>30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内科治疗组(Ⅰ),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组(Ⅱ),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组(Ⅲ),每组各34例,对比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死亡20例,病死率58.8%.Ⅱ组死亡17例,病死率50.0%.Ⅲ组死亡7例,病死率20.5%.出院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介入组ADL1-3级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1).结论 早期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治疗能显著提高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2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术后死亡2例,再出血3例,其余病例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术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术组40例,保守组38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及甘露醇用量,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7 d,血肿清除时间1~5 d,甘露醇用量200~3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87±0.99)改善为(9.21±0.01);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4~15 d,血肿清除时间18~30 d,甘露醇用量1 250~1 5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39.15±1.25)改善为(24.15±0.5).2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甘露醇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甘露醇用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红光  刘凡隆  詹仁雅  周永庆 《浙江医学》2003,25(6):326-327,330
目的 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将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前者 (38例 )采用亚低温治疗 ,后者 (45例 )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随访3个月 ,亚低温组死亡4例 (10.53 % ),对照组死亡7例 (15.56% ) ,两组病死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存活患者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亚低温组为 (44.9±7.4)分 ,常规治疗组为 (40.4±8.0)分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按程序进行,从术前准备、室内温度调节、麻醉配合、静脉选择及通道的管理、手术配合等方面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结果36例颅脑急诊手术的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明显提高,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或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颅脑急诊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成杏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473-447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发病构成比、出血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男∶女≈1.68∶1,以46岁~55岁年龄段居多(37.2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部位以壳核部最多(41.18%),其次为丘脑部(21.57%)。吸烟、饮酒及基础性疾病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较多,临床应强化护理干预指导,严格控制基础危险因素,强化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及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