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丹  肖欢  李红  杨涵  张林 《中国药房》2015,(9):1197-1199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氯吡格雷对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40μg、口服、tid+氯吡格雷75 mg、首次剂量300 mg、晨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平均内瘘血流量,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内瘘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氯吡格雷可提高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缩短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增加内瘘血流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8):1069-1071
目的:观察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内瘘术后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6月我院118例拟行首次内瘘术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术前3 d至术后10 d给予血透内瘘修护仪局部照射30 min,tid。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iv,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罂粟碱30 mg,iv,q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瘘口血流量、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瘘口血流量、透析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透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PL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CRP水平显著升高,Fib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P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瘘感染、伤口出血量>10 m 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瘘口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内瘘术后应用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能有效预防内瘘术后炎症反应,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及内瘘闭塞,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静脉内瘘功能保持的价值.方法 选择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40例予分组观察:联合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内瘘成熟后的血流量,静脉内径差值及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下的高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0)和低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瘘血流量比较(P=0.0356)以及两组治疗前后静脉内径差值比较(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是改变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内瘘的血流量;有效扩大静脉内径的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双嘧达莫对尿毒症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将55例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双嘧达(25 mg,3次/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10μg,1次/日)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及血液黏滞度;比较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及内瘘狭窄率。结果:2组患者凝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延长(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组血液黏滞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内瘘成熟时间显著缩短,且首次透析时内瘘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内瘘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双嘧达莫可促进尿毒症患者内瘘成熟,减少内瘘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 m L/次加生理盐水10 m L直接入小壶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液黏度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脑血管阻力(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焕萍  文辉  宁宇华 《上海医药》2023,(2):20-22+44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瘘口中医定向透药+红外线照射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 d与术后第三十天吻合口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与头静脉内径变化情况、术后第一天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三十天头静脉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 <0.05),APTT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于术前2周、术后12 h开始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2周、术后24 h应用根据辨证施治组方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比较两组术前2周、术前1天及术后4周、12周头静脉内径,术后4周、12周内瘘静脉血流量,术后4~12周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成熟时间及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周头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周、12周观察组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内瘘物理成熟率、超声成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可改善内瘘术前血管条件,增加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为中、高危产妇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DVT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气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 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血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5 d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从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全血黏度、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踝肱指数( ABI )、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下肢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对早期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早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对照组应用罂粟碱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术后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112.36±10.98)×109/L、血液粘度(2.06±0.42)mPa·s、红细胞聚集数(4.05±0.35)、纤维蛋白原(3.21±0.14)g/L、凝血酶原时间(13.02±2.6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2.69±6.23)s、D-二聚体(3.12±0.42)mg/L;对照组分别为(115.39±10.78)×109/L、(2.46±0.35)mPa·s、(4.75±0.36)、(4.39±0.52)g/L、(13.68±2.74)s、(32.74±6.10)s、(3.85±0.32)mg/L。观察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对于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动静脉造瘘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双嘧达莫50 m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静脉缓慢推注,qd;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术后1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静脉瘘血流量,了解通畅情况,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内瘘成熟后血管初次血液透析使用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1个月内瘘通畅59例(98.3%),对照组通畅52例(86.7%)(P<0.05);治疗组内瘘血流量(466±147) mL&#8226;min-1,对照组为(351±89) mL&#8226;min-1(P< 0.01);治疗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22.7±4.3)d,对照组为(28.2±7.1) d (P< 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初期通畅率,促进内瘘的成熟,且不增大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TDP照射疗法对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热奄包配合TDP照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内瘘成熟的时间和流量。结果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中药热奄包配合TDP照射治疗,可大大缩短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时间,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率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接受调脂、控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肝素钠连续治疗7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内瘘血流量、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及治疗前、治疗7 d后血管壁厚度、血管内径、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χ2=6.613,P=0.010)。研究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2组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内径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治疗前,2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LT、Fib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止血带加压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择期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双侧TKA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 kU/d,1次/d,直至术后7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止血带加压前静脉滴入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并于术后24、48、72 h分别静脉滴入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分别在手术前24 h以及术后6、24、48、72 h抽取上肢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术后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6 h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术前24 h比较明显减小(P < 0.05),术后72 h治疗组PT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在术后24~72 h比术前24 h明显增加(P < 0.05);两组D-二聚体在术后6~72 h较术前24 h明显增加(P < 0.05),其中术后24、48 h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48、72 h两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和全血低切相对指数与术前24 h比较明显增加(P < 0.05),术后24 h全血高切相对指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24~72 h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72 h两组血浆黏度较术前24 h明显增加(P < 0.05),其中在术后24~48 h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72 h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术前24 h(P < 0.05),其中术后24~48 h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行双侧TKA的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减缓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10蚓次,q.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24h尿蛋白排泄量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ro、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U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56.41%(2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123,P〈O.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肾血管阻力,延缓肾功能恶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均明显升高(t=11.073、3.610、10.434,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t=3.716、8.158、6.910,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泡手配合按摩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6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情况、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内瘘成形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例数及内瘘成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能缩短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瘘成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压力冲击法对促进糖尿病肾病患者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某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侧肢体采用捏皮球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人工压力冲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肢在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第9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内瘘吻合口上5 cm平均血流量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压力冲击法简单易行,可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弹性,提高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从而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的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 vs.71.43%,P<0.05);两组治疗后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后循环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后循环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21例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即刻及术后1d、3d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即刻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1d、3d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血液流变学低于开腹手术,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