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探讨食管系膜的存在,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5月45例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80(32~150)ml;总手术时间平均240(220~280)min;清扫淋巴结平均29.1(13~76)个/例,胸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15.1个/例,腹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8.2个/例,颈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7.8个/例,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13.5(9~16)组/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4.4%(29/4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7~19)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1/45),主要为肺部感染9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心律失常2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随访至2012年11月,随访时间平均8.2(2~14)个月,随访率98.4%,受访患者均生存,3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出院后均有所改善。远期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10例,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建立腔镜下整体解剖观念,明确食管系膜的解剖层面和镜下定位,可提高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与术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N0、N1患者334例,分为:(1)N1组148例,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2)N0高危组42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3)N0低危组144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96例,不进行颈淋巴结清扫48例。结果:(1)术前B超、CT检查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2.2%;(2)N1组术后随访5年,复发23例;(3)N0高危组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4)N0低危组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5)N0高危组与低危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N1组应进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N0高危组应进行选择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N0低危组可考虑暂不进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1983年~1992年8月对174例头颈部皮肤黑色素瘤局部复发的高危病人给予5次6Gy的分割辅助放疗,男132例,女42例,年龄16~89岁,平均54岁。第一组79例,病变≥1.5mm厚或Clark’sⅣ~Ⅴ级,无淋巴结肿大,Ⅱ期。在广泛局部切除后(切除范围2~4cm)给予放疗(瘤床及至少2站淋巴结)。第二组32例,表现为原发灶及局部淋巴结肿大,Ⅲ~IⅣ期,在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给予瘤床及双颈部照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44岁, 半个月余前行甲状腺癌根治术, 因咨询术后131I治疗就诊。患者2021年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 定期复查。2023年3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甲状腺左叶上极见1.8 cm×1.3 cm×1.4 cm的低回声结节,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纵横比大于1, 内可见数个点状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内见条状血流信号, 分布欠规则, 考虑为高风险结节;左颈部Ⅲ、Ⅵ区可见数个低回声淋巴结, Ⅲ区较大者1.1 cm×0.5 cm, Ⅵ区较大者0.8 cm×0.5 cm, 均皮质增厚, CDFI:内见条状血流信号。因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上极结节有风险, 遂行甲状腺左叶上极结节及Ⅲ区淋巴结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2023年5月行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经典型, 最大径1.3 cm, 侵透被膜, 淋巴结转移(16/41:喉前4/6, 气管前3/5, 左侧气管旁4/5, 左侧Ⅱ区2/17, 左侧Ⅲ区3/8)。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危, 遂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无明确临床转移指征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亚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及其外科处理的较好术式。根据UICC(1987年)分类分期标准,回顾205例淋巴结分期为N0、N1期的口腔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随访,了解此类病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后颈部淋巴结的转归。结果发现,转移淋巴结病理检出率为10.8%(13/120),而不作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16.5%(14/85),N0、N1期无显著差别;功能性颈清扫术后淋巴结复发率达11.9%(5/42),其中颊癌的复发发生率较高;根治性颈清扫术后复发率6.4%(5/78),多数为对侧颈淋巴结复发。说明口腔癌亚临床转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功能性颈清扫范围在颊癌等部位肿瘤应达到III级淋巴结,累及对侧的下龈癌等肿瘤应考虑双侧的颈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为舌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6—2004年手术治疗的137例舌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并进行Cox回归分析及spe姗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本组137例病例中,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pN(+)76例,颈淋巴结转移率55.47%,其中颈淋巴结转移受累区域为Ⅰ、Ⅱ、Ⅲ、Ⅳ、Ⅴ,其中Ⅱ区最高;Cox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最低受累区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N(-)和pN(+)中颈淋巴结转移最低受累区域Ⅰ、Ⅱ、Ⅲ、Ⅳ和Ⅴ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15%、46.88%、41.18%、0.00%、0.00%(P〈0.01)。结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Ⅰ、Ⅱ、Ⅲ区,临床颈淋巴结转移阴性(CN0)患者可选择包括Ⅰ、Ⅱ、Ⅲ区的区域性清扫,可有助于提高颈部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在Ⅱ、Ⅳ、Ⅴ、Ⅵ区,咽后组及腮腺区的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鼻咽癌中,转移至咽后组淋巴结68例,Ⅴ区48例。100例甲状腺癌中,转移至Ⅵ区40例,Ⅶ区21例。不同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及边缘表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原发肿瘤的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强化程度及内部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52例鳞癌转移淋巴结中92例(61%)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100例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变、囊壁内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分别为 36 例、23 例及 18 例。 结论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有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及密度改变。熟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形态及边缘,强化程度及密度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CT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合CT分区回顾性分析64例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64例声门上型喉癌并颈部淋巴转移。CT平扫颈淋巴结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淋巴结强化明显,呈环状强化及不均匀强化。Ⅰ区2例,Ⅱ区21例,Ⅲ区12例,Ⅳ区5例,无Ⅴ区、Ⅵ区、Ⅶ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Ⅲ区同时淋巴结转移14例,Ⅰ区、Ⅱ区同时淋巴结转移7例,Ⅰ区、Ⅲ区同时淋巴结转移3例。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易发生Ⅱ区、Ⅲ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Ⅱ区单发淋巴结转移最多见于声门上型喉癌,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分区淋巴结清扫及调强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Virginia医学院1969.1~1975.12收治的248例能手术切除,首次治疗的口腔、口咽和下咽ⅡⅢⅣ期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全部病例于收治时,根据原发部位及TNM分期随机分入术前放疗或单一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原发灶切除加单或双侧颈清扫术。放疗技术为Co~(60)放射源双侧对穿野,从颅底到锁骨,包原发灶、咽后淋巴结及颈淋巴结区,以中线为深度中心。每次照左右两野,总量DT1400rad,于术前24小时和48小时两次给完。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期、原发部位、手术标本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行双侧颈清扫术的病例数大致相同。全部病例均随访了4~9年。作者从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方法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包括17例腺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与正常血管及甲状腺相接近。其中,8例伴有淋巴结内细颗粒状钙化。转移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Ⅵ和Ⅶ区,其次为Ⅱ、Ⅲ、Ⅳ区。结论增强CT上所显示的明显均匀强化和部分伴有淋巴结内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颈淋巴结影像新分区法的应用体会,并评价其对判断原发肿瘤来源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高、低年资两名医生按新分区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颈部单个淋巴结病变183例,并与原发灶部位对照,通过Kappa分析观察两名医生淋巴结分区的符合率,卡方检验检测各区淋巴结在各原发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183例分为甲状腺癌组64例,鼻咽癌组71例,喉(喉咽)癌组23例和其他癌组25例(舌癌6例,舌根癌3例,扁桃体癌7例,颊黏膜癌、口底癌、软腭癌、鼻腔癌各2例,以及上颌窦癌1例),后三组均为鳞癌来源.②高低年资医生判读达到极好一致性(Kappa值均>0.96).判读不相符5例,分别为IIA与IIB不符3例,III和IIA不符及III和IV不符各1例.③对颈部单个淋巴结,新分区对判断原发肿瘤来源作用如下:IIB区仅见于鼻咽癌来源(χ2=41.497,P<0.001),VI区仅在甲状腺癌中出现(χ2=39.421,P<0.001);III、IV区在喉(喉咽)癌和甲状腺癌中有很高的比例(χ2=17.965,χ2=35.033,P均<0.001);甲状腺癌转移至IB、IIA区淋巴结少见(P=0.015;χ2=40.362,P<0.001),喉(喉咽)癌IB区淋巴结未见;VA、VB和VII区淋巴结在鉴别这4组不同来源原发肿瘤上无明显的统计性差异(P>0.05).④0.5~0.8cm(含0.5cm)的淋巴结15个,占8.20%,其中甲状腺癌转移14个,占甲状腺癌组的21.88%(14/64).环形强化淋巴结34个,占18.58%,6个见壁结节,5个见于鳞癌转移(鼻咽癌、喉癌和其他癌).伴钙化改变淋巴结3个,全见于甲状腺癌组.弥漫性点状改变淋巴结5个为鳞癌转移.结论:颈淋巴结影像新分区法标记物明确,应用简单.对颈部的单个转移淋巴结,不同原发病灶来源有其特定的淋巴结转移部位,熟悉颈部肿瘤的转移区域,对寻找原发病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作为观察组,单纯CT检查作为CT对照组,单纯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每组的患者均为20例,分析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Ⅰ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3.76%、72.07%、72.87%。观察组的Ⅰ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Ⅱ、Ⅲ、Ⅳ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7.50%、70.55%、82.69%。观察组的Ⅱ、Ⅲ、Ⅳ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Ⅴ、Ⅵ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92.31%、72.00%、76.79%。观察组的Ⅴ、Ⅵ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结论 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可显著提高单项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8例甲状腺疾病住院病例临床资料,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有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二(多)次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均下降,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时,其下降程度最小;术后钙均下降,甲状腺二二/多次手术或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钙下降值最小;相比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的患者,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更易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由于不同疾病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在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时要有针对性,同时在手术中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胸颈二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至2006年间216例左胸颈两切口食管胸中上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16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有转移者123例,总转移率为56.94%(123/216),分组标记证实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7/216)、56.02%(121/216)、22.69%(49/216)。2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24/216)。结论:左胸颈二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切端癌残留阳性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首次手术行全甲状腺切除组甲状腺区复发率低于腺叶切除组,更低于肿瘤摘除组(P<0.05)。结论对MTC单侧病灶者,原发灶至少应行侧腺叶+峡部切除,最好行全甲状腺切除;无论N0或N1患者,颈淋巴结治疗均应考虑行同侧颈清扫,可不必行对侧预防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对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医院2019-01至2021-12收治的193例甲状腺疾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依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癌组和非甲状腺癌组;受试者均行超声检查记录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通过时间(MTT);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PI、TTP及MT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甲状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TP及MTT预测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AUC均明显高于0.90,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利用超声造影参数可有效预测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优甲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3%,甲状腺全切者首次"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者(P<0.01)。术后131I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95.3%,肺转移患者为82.6%,骨转移患者为64.3%。服用131I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31/80),其中甲状腺全切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者(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患者存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131I治疗DTC可在术后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的微小癌,同时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灶进行治疗,可降低复发及转移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术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9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45例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行99Tcm-MIBI早期及延迟显像.计算早期及延迟显像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T/N)比值及洗脱率,检测术前及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以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Tg阳性组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较Tg阴性组低,洗脱率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3.211、6.412,P<0.01); Tg阳性组与Tg阴性组术前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阳性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1).31例(350枚)切除的淋巴结为DTC转移.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99Tcm-MIBI洗脱率(r=0.625,P<0.01)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r=0.676,P<0.01)呈正相关.结论 DTC99Tm-MIBI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及洗脱率与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常规MRI的影像组学对早期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77例早期OTSCC患者(临床分期cT1~2N0M0)的术前MRI数据。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具有术后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82岁,结肠癌术后3年半,发现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3周。患者3年半前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D3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侵透肌层并累及浆膜,淋巴结转移癌(结肠周2/31,小肠周0/4,中央组0/21),手术病理分期T3N1bMx。术后口服卡培他滨3个疗程,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征象,后未继续用药。3周前自行触及颈部及腋下多个肿大结节,自述低热,未测体温。复查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增高至24.9μg/L(正常参考值范围:<5.0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