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血浆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血浆置换术患者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向巧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87-2388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0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3例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回顾性调查分析对照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给予护肝、对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及常规护理;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43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全面评估、心理疏导、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等措施.[结果]干预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见性分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环境、饮食护理、体位护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94%。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见性分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15、2/1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陈爱群 《全科护理》2013,11(4):329-33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对10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通过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预防、科学的护理评估,给予术前的干预、术后预防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08例病人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结论]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机械及药物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结果:本组术后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将9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假体脱位发生率13.13%高于观察组发生率1.85%(P〈O.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DVT.[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预见性护理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57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流速度及VT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血栓风险的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1,P>0.05);手术后7 d,干预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VTE发生率为0.72%(4/557),低于常规组的2.47%(13/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4%(52/557),低于常规组的15.40%(8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DVT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预见性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50例,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参考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与处理对策,从而降低发生率.方法 将1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预见性护理流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见性护理既可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低(P〈0.05),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确保血浆置换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环境、物品及工作人员的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及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穿刺部位护理。结果18例行血浆置换术后的患者,除1例出现皮疹外,其余均病情平稳,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383-1384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确保血浆置换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环境、物品及工作人员的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及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穿刺部位护理.结果18例行血浆置换术后的患者,除1例出现皮疹外,其余均病情平稳,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 Harri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末次随访时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王琴 《全科护理》2014,(19):1785-178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DVT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DVT的发生。[结果]58例病人均未发生DVT,其中有4例病人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患肢轻度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经积极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何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83-1384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确保血浆置换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环境、物品及工作人员的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及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穿刺部位护理。结米:18例行血浆置换术后的患者,除1例出现皮疹外,其余均病情平稳,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病术中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方法通过对24例34次血浆置换术的观察,总结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病的有效方法,但术中可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穿刺针脱出血管、术后感染且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等护理问题。结论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术中的密切观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