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减轻手术病人术后的痛苦,近来笔者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获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下行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95例。入手术室后均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随机双盲分为两组:(1)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1~73岁,均手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2)镇痛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71岁。均留置硬膜外导管接PCA泵(病人自控止痛泵),采用持续+负荷剂量给药方法,药物配制(0.75%)布比卡因20~30 ml+芬太尼30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腹部及下肢手术90例,随机等分为三组。Ⅰ组:0.1%布比卡因和0.0005%芬太尼;Ⅱ组:0.1%布比卡因、0.0005%芬太尼和0.015%咪唑安定;Ⅲ组:0.1%布比卡因、0.0007%芬太尼和0.015%咪唑安定。观察其镇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CA按压实进数等,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求P值采用t,x^2检验。结果 Ⅱ组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副作用少,并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结论 咪唑安定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中增强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洪武 《宁波医学》1998,10(2):58-59
采用硬膜外麻醉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对两种配伍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效应进行比较。方法60例手术病例随机分为Bu-F组和Bu-M组。  相似文献   

5.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德清 《四川医学》2004,25(10):1135-1135
我院通过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井亏人自控镇痛(PCEA)对比观察镇痛作用、运动阻滞和副作用等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吗啡,布比卡因用于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术后镇痛技术.我院自1997年10月以来,在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达50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含糖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7,25(4):369-370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曲马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90例接受PCEA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Ⅱ)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镇痛液为0.6%曲马多+0.1%布比卡因;B组:镇痛液为0.0005%芬太尼+0.1%布比卡因;C组:镇痛液为0.3%曲马多+0.0003%芬太尼+0.1%布比卡因。采用相同的LCP参数,持续输注量为2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mL,锁定时间为15min。结果:C组在镇痛早期(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在镇痛终点无显著差异;C组的PCEA按压次数及用药总量低于A、B两组;C组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较少;C组总体满意度高于A、B两组。结论:曲马多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用于PCEA较单用曲马多或芬太尼取得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0~2002年期间,实施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2100例,收到良好效果,同时也遇到一些与PCEA相关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CEA对病人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100例均行硬膜外穿刺的手术,随机等分为两组即PCEA(A)组和未实施PCEA(B)组。定时监测两组MAP,HR,SPO2,RR;选择其中30例食管,胃肠道手术,除监测以上项目外,并于入手术室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始60分钟(T1),术毕24小时(T2)时分别测定病人皮质醇,血糖,胃粘膜pH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镇痛期间MAP,HR,SPO2,RR,血糖,胃粘膜pH均变化不大,术后皮质醇浓度下降,镇痛确切,病人平干静合作,满意度高;B组镇痛期间除皮质醇浓度变化不大外,其余指标均波动明显,镇痛效果差,病人呈焦虑状态,满意度差。结论 PCEA利于病人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不同药物配方的综合比较,确定一种最适宜的PECA术后镇痛药物配方。方法选择腹部及下肢手术120例,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0.1%布比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啶;Ⅱ组:0.1%布比卡因、0.0003%芬太尼、0.005%氟哌啶;Ⅲ组:0.1%布比卡因、0.0005%芬太尼、0.005%氟哌啶;Ⅳ组:0.1%布比卡因、0.0007%芬太尼、0.005%氟哌啶。记录其镇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资料,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求P值采用t、X^2检验。结果Ⅲ组镇痛确切,副作用少,最有利于病人术后止痛及体能恢复。结论Ⅲ组配方明显优于Ⅰ、Ⅱ、Ⅳ组,是腹部及下肢手术最适宜的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8年1-12月收治的47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应用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4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巾左全肺切除术35例(6.4%),有全肺切除术16例(2.9%),肺叶切除术385例(70.3%),袖式肺叶切除术42例(7.6%),肺部分切除术54例(9.8%),剖胸探查术16例(2.9%)。结果术后并发症36例,肺不张25例,胸腔感染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6±3.5)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药在肺癌术后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现状表明中医药在肺癌术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和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尚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连续观察40例肺癌病人的肺弥散功能变化,以及肺癌病人术前弥散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肺癌病人的肺弥散功能显著下降,且下降的程度与通气功能有关,通气功能损害组的弥散功能下降更为明显;(2)肺叶切除病人,由于余肺有较好的代偿能力,肺弥散功能并不象预想的那样,手术后有显著下降,(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的弥散功能受损程度明显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术前弥散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增加;(4)如果肺癌病人术前DLCO/VA%<45%,加上有通气功能的损害,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升高,对这类病人应尽量避免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依托泊苷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6例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病人采用依托泊苷单药口服,剂量25mg/m2,每日两次,连服20天,每30天为一周期。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毒副作用标准确定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病人接受三周期化疗后,部分缓解占16.7%(6/36),稳定占27.8%(10/36),进展占55.6%(20/36)。毒副作用轻微。结论依托泊苷单药持续口服对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易为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8.
肺癌全肺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肺癌全肺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2 4 1例接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 ,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 30d内 6 3例 (2 6 1% )发生并发症 ,死亡 10例 (4 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年龄、术前FEF5 0 %、MVV %、FEV1 0 %及手术部分的OR值分别为5 97、 5 98、 5 2 1、 3 2 8、 2 5 2 (P <0 0 5 )。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年龄≥ 6 0岁、术前FEF5 0 %、MVV %、FEV1 0 %低于正常的 80 %、右全肺切除是导致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手术的15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76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80例。两组都接受术后营养支持,热量相当。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术后8天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8天,PN组病人体质量和BMI较术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N组BMI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N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EN组上升数值优于PN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44);两组TP均下降,但EN组TP下降较PN组幅度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16);EN组ALB出和PA术后上升数值大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肺部感染率较PN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EN支持,相比PN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