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市湘江洲滩翻耕种植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适合长沙市湘江洲滩的灭螺方法,要求灭螺效果可靠,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根据洲滩退水期早、适合秋种的特点,采用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方法灭螺,其中还对部分洲滩的下稀螺带先作降滩抬洲处理,然后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结果从2003年起,已连续实施8年,至2011年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83%,降滩抬洲结合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100%。2006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31%,下降了93.84%,2010年为1.03%。疫水测定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可控制江滩钉螺密度,降滩抬洲可提高翻耕种植的灭螺效果。长沙市湘江洲滩经过连续8年耕种灭螺已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畜同步化疗消灭传染源是控制血吸虫病的关键[’-‘],世行项目亦强调耕牛普治及选择化疗为其重要策略[’1。安徽省在利用世行贷款控制血吸虫病项目执行期间,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而耕牛血吸虫病防治不力,现阶段耕牛成为本省洲滩地区主要传染源,牛粪对有螺滩地污染极为  相似文献   

3.
4.
1992~1995年在洲滩地区实施综合防治对策的试区,人畜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较实施一般防治对策试区下降显著,人畜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的实际费用,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其远期效益较后者为好。同时认为,洲滩地区实施综合防治对策后应重视滩地治理成就的巩固。  相似文献   

5.
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连续4年对洞庭和鄱阳湖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疫区分型建议,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定义和划分原则;阐明了不同类型疫区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暴露和感染的相互关系;根据试点区的防治效果和费用分析,提出了湖区3~5年的血防目标:初步建立了湖区的血吸虫传播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九江市江湖洲滩地区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湖洲滩地区为目前国内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江西九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及鄱阳湖滨,疫区人口120万余人,现有钉螺面积203,465,682m~2,病人49,000余人,钉螺面积和病人98%以上分布于江湖洲滩地区。1987年发生急感872例,以都昌县发病最多、为280例(32.11%),星子县266例(30.50%),永修县185例(21.22%),彭泽县76例(8.72%),瑞昌县57例(6.54%),庐山区8例(0.92%)。是1963年以来发生急感病例最多的一年。为了控制急感,调查並分析了1987年急感发病情况和增长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和县陈桥洲建立安全牧场、实施放牧规划控制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耕牛感染率两年后由建场前的26.1%下降为2.0%,下降了92.5%。滩地钉螺感染率也显著下降,野粪的污染已明显减轻。初步显示实施安全放牧不失为控制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建立控制牧场防制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县陈桥洲建立控制耕牛血吸虫病的牧场,实施放牧规划.结果:耕牛感染率由建场前的26.1%,两年后下降为1.9%,下降了92.5%,滩地钉螺阳性率也显著下降,野粪的污染已明显减轻.初步显示,实施安全放牧不失为控制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合防治对策实施一年、两年后,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75.9%及87.9%,累积感染率分别由346.0%降至83.5%及48.5%,显著减少了感染血吸虫病机会,避免了过早患病。现阶段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策略可行,但需科学设计,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埃塞俄比亚初级卫生保健网,在埃塞俄比亚青尼罗峡谷地的Dalati和Agallu Metti采用羟氨喹普治和重点灭螺相结合的简便方法防治地方性曼氏血吸虫病。该地区大多数村庄位于河流支流的静止区域附近。这些水域是螺类栖息的理想场所,当地的宿主螺为菲氏双脐螺(Biomphalaria pfeifferi)。在温度适合的旱季,海拔1000~1200m处有许多感染性螺,而雨季则很少。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的人群则生活于海拔700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Mott提出血吸虫病由人类引起而非螺类。因此,对人群接触疫水的定量观察,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以及易感季节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早期预防服药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调查地区概况试区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彭兴、泰兴两个自然村,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滩地水淹时间4-7个月,居民因生产、生活而频繁接触疫水。2调查方法在两自然村各选择一观察点,于1992年4-11月份的每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六开始,连续3d,每d6:00至18:00在所选择地段巡回走动,直接观察登记居民…  相似文献   

12.
13.
我镇河滩地区有钉螺面积5794200m~2,占总有螺面积的93.5%。其地形与植被复杂,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以往灭螺大多采用人工雨前投放五氯酚钠,但效果不佳,疫情难以控制。为了寻找有效的灭螺方法,我们于1986年冬在部分滩地筑堤蓄  相似文献   

14.
江湖洲滩地区初步控制血吸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报道经采取不同防制对策,取得不同防制效果后的血吸虫病流行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变钉螺生态环境的纪家坝试区防制效果持久有效,停止干预措施后疫情无回升;以实施灭螺和化疗为对策的董店和三联试区,中止措施后持效2~3年,疫情便逐年回升;单纯化疗的桂畈试区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根据家畜感染情况和活动特点,认为家畜作为重要传染源,是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疫情的消长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洲滩型地区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结果显示:20岁以下为主要感染发病人群,急性感染发生与接触疫水方式密切相关,急感病人有明显的区域聚集性,外来人口急感发病率显著高于疫区人群。根据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很快控制血吸虫急性感染,降低居民的患病率,降低滩地阳性钉螺密度及野粪污染程度,并且防制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洲滩型地区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控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洲滩型地区急性吸虫病流行因素,结果显示:20岁以下为主要感染发病人群,急性感染发生与接触疫水方式密切相关,急感病人有明显的区域聚集性,外来人口急感发病率显著高于疫区人群,根据流行因素采取针地性干预措施,能够很快控制血吸虫急性感染,降低居民的患病率,降低滩地阳性钉螺密度及野粪污染程度,并且防制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7.
环境建设灭螺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江湖洲滩地区灭螺及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在有螺洲滩湿地采用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取得良好的灭螺及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新的监测方法, 以考核县 (区) 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方法 抽调血吸虫病防 治机构技术骨干组成螺情调查小组, 每年分别对黄山市1~3个县 (区) 的重点、 可疑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 展螺情专项调查。结果 结果 1997-2013年全市共完成21个县 (区)、 38个乡 (镇)、 118个行政村螺情专项调查, 共查出有螺乡 (镇) 7个、 行政村10个, 有螺环境数18个, 有螺面积10.91 hm2 。 结论 结论 黄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仍有少量有螺面积, 必须加强监测。抽调血防机构技术骨干组成查螺专业队, 能提高螺情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1994-2008年黄山市共查出螺点117个、面积31.91 hm2,共实施环境改造灭螺工程43处、面积11.44 hm2,消灭钉螺面积11.42 hm2。43处环改工程中,损坏的有8处、杂草生长且适合钉螺孳生的有13处。损坏的环改工程中,水泥浇注硬化3处、单纯水泥沟壁抹面5处;累计监测面积78.28 hm2,均未查到钉螺。结果表明,环境改造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残存钉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