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是我国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三个国际流派。 中国流派 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行政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基础,通过六经、八纲理论进行辨证。根据疾病的证型,配以适合其证型的中药进行治疗,叫做辨证施治。在中国,《伤寒论》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为补其不足,产生了金元医学和温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科明清三大流派关于脱疽的辨治各具特色,正宗派认为其发病与寒湿、情志、饮食、房劳、外伤、药邪、误治等有关,全生派认为与气血亏虚、寒凝阻络有关,心得派认为与饮食、房劳及消渴等有关。内治方面,正宗派体现了“治疮全赖脾土”及整体观,全生派体现了阴阳辨治、因人制宜、阳和通腠及以消为贵,心得派提出“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扶正及标本兼顾。外治方面,正宗派有膏药、油膏、箍围、掺药、结扎、切割、针灸、浸渍及熏法,全生派反对滥用针刀,酌情使用切割法,心得派提倡灸法,慎用切割。三大流派均指出脱疽病位在手足且疼痛剧烈,病情复杂,症状重,疗效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中医养生流派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中医养生的4种流派,指出了动形学派、静神学派、调气学派、固精学派等学术流派的含义、源流及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医学术流派进行概论,以期对于中医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确立及中医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各学派,医经学派、经方学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及汇通学派的学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编写《中医各家学说》教材时,通过认真研究,明确了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梳理了学派形成与发展历程,指出了中医学术学派划分的标准与划分方法及其应用,扼要介绍了中医主要学术流派,提供学界了解中医学术流派状况、探讨有关学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海派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派中医眼科更是流派纷呈。海派中医眼科是海派中医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学术思想的发掘及继承有利于探讨中医药发展模式和促进中医经验的传承。近百年来海派中医蓬勃发展,近代以姚和清为代表的姚氏眼科及以陆南山为代表的陆氏眼科奠定了海派中医眼科的学术地位.此外,范新孚的眼科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上海中医眼科学术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整理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及学术思想,可进一步促进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术流派刍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可考分为三个流派[1第一,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为一派;第二,由黄帝、岐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总结成《素女脉诀》为一派;第三,由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为一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中医外科派别划分主要有三种,即三分法、五分法、九分法,略以三分法影响较大。随着地域性医学流派研究的发展,外科派别研究受到了来自地域角度的审视。但整体而言,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研究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外科派别划分方案中,涉及到的外科著作只有少数几种,这与现存的外科古籍数量极不相称。或许,从梳理古籍文献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外科派别,会是一个可探索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省中医发展于清季中叶。据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载,明代以前,满、达呼尔等部族以萨玛(又作萨满)为医。金元时期,每有医人从中原流入,但沧海遗珠,未成派别。清初,内地戌黑龙江者甚众,康乾时大兴文字狱,一大批读书世家流寓本省,又绝仕进,遂延医授学。内地医学传来之后,并非单调依样印葫,而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流派研究是近年来全国中医界热点话题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设立了“中医流派研究工程”。海派中医妇科流派众多,名医辈出,著名妇科流派有十余家,如江湾蔡氏、南通朱氏、浦东陈氏、慈溪胡氏、浦东王氏、松江骆氏、川沙胡氏、金山唐氏等,各家流派之间或以不同治疗群体,不同治疗手段,或以不同重点治疗病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对海派中医妇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海派中医妇科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既可提高中医妇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又进一步促进了海派中医妇科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海派中医妇科各家流派的家学渊源及其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派众多,流派林立,是中医推拿学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种文化现象。推拿各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与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推拿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了推拿理论体系,提高了中医推拿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因而也促进了中医推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未具体讨论中医学术流派之前,先明确学派的本意是必要的。学派即一门学问中由于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的关键是师承,没有师承就无学派可言。笔者认为中医学术流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术流派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几个基本概念,提出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准是:第一要有代表性人物,第二要有代表性观点,第三要有传承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不一致则反映了多样性.比较规范的应是《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提法.文章还介绍了浙江历代的中医学术流派,即南宋时期以温州人氏陈无择为师祖,以陈氏子弟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等为学术骨干的"永嘉医派";金元时期以义乌朱震亨为鼻祖,以戴元礼、赵氏兄弟、王履、徐用试等为传承弟子的"养阴派";明末清初以钱塘人氏张卿子为开山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人物,并由高世栻与仲学辂为传承代表的"钱塘医派";以及明万历年间以宁波人氏赵献可为代表的"温补派"和清末绍兴人氏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别以中医八大学术流派为例,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地域和疾病特点,及主观的学术继承、创新和医家自身的学术倾向性,阐述了中医学术流派形成所需要的主客观因素,指出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延续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研究医学流派之形成、各流派的学术特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流派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献的发掘与分析则是中医流派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近20年中医流派研究的成果,从文献研究角度整理和综合论述了中医流派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思路与方法、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小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江阴中医地处"吴中医派"和"孟河医派"交汇,学术互有交融而又独立自成体系。涌现了柳宝诒、邓养初、朱少鸿、曹颖甫、承淡安、薛文元、章巨膺等一批中医大家,形成了伏气温病流派、经方流派、澄江针灸学派、夹阴伤寒流派等众多各家学说,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医妇科流派人才是推动中医妇科创新、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总结目前中医妇科流派人才主要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妇科流派人才培养的思路,并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强化经典研读、培养科研能力、提高临床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加强建设监管等方法与途径,实现培养目标,以推动中医妇科流派的代代相传,学术思想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9.
中医实践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具有医学价值,还蕴含着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了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薪火相传,各中医学术流派都有一群有较高医学造诣的学者,汇聚了中医人才;中医学术流派促使中医学术理论、临床诊疗方法和治疗用药思路不断创新,催生了名医名家,形成了新的医学流派,推动了学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海派中医与海派中医学术流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派中医是近年来上海中医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海派中医及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的涵义、形成及其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