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杨克吸引管和普通吸痰管在清理口腔分泌物过程中的效果及对口腔黏膜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月收治的60例使用可视喉镜(AirtraQ)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术前分别采用杨克吸引管和普通12号吸痰管清理口腔分泌物,并就两种材质在清理口腔分泌物过程中的清理效果对及黏膜的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杨克吸引管在吸引过程中对口腔黏膜损伤率(6.7%)明显低于普通吸痰管(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55,P=0.020);在气道的吸引效果方面杨克吸引管与普通吸痰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7,P=0.178)。结论杨克吸引管能有效地降低吸引过程中对口腔黏膜的损伤,并且能全面快速地清理口腔分泌物,创造良好的插管条件,提高插管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吸唾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在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一次性吸痰管不定时多次吸引口腔分泌物,实验组行吸唾管持续低负压吸引。观察两组患者的面部肿胀情况、进食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舒适程度(VAS评分)、并发症和引流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面部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进食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引流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唾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在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引流满意度,改善患者口腔情况,减少并发症,缩短进食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减少,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低负压吸引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肺叶切除术的86例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41例,双号为负压吸引组45例。对照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三腔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以下简称胸腔引流瓶)进行引流,未进行负压吸引;负压吸引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除连接胸腔引流瓶外,患者术后回病房时立即在胸腔引流瓶的调压阀上连接中心负压持续吸引,压力设定为-5~-10 cmH2O(1 cmH2O=0.098 kPa)。观察比较两组24 h肺复张率、气体消失的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负压吸引组24 h肺复张率高于对照组(P<0.01);气体消失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后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能促进患者肺复张,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中应严密观察压力的大小,避免压力波动影响吸引的效果和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间歇吸引泵预防声门下分泌物误吸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间歇吸引泵预防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误吸。方法:选择62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用间歇吸引泵,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的空针抽吸法,比较两组患者分泌物的吸引量,炎性反应时间,戴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分泌物吸引量低于对照组,炎性反应时间、戴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吸引泵可减少声门下分泌物的误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戴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徐琴  邢梅  吴小叶 《当代护士》2018,(9):146-148
目的探讨组合吸痰管口腔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科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生理盐水口腔擦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吸痰管+氯已定护理液冲洗方式。口腔护理干预后10 d,评价两组患者口腔清洁程度,采集患者咽拭子及下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糜烂、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一级口腔清洁度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咽拭子及痰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0.00%、1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44.00%;口腔溃疡/糜烂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00%,较对照组的36.00%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口腔护理方式,组合吸痰管结合氯已定口腔护理液护理方式可明显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口腔清洁程度,有效降低患者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效果,提高清洗质量。方法通过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对4组清洗方法清洗宫腔吸引管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以A组清洗方法效果最差,清洗效果合格率波动在36%~60%;B组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合格率为50%~90%。C组和D组清洗方法的效果接近,明显好于A组和B组,合格率达到90%~100%。结论使用后的宫腔吸引管,用刷洗+超声波酶洗剂清洗法清洗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3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15例,采用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开放引流。比较2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切口均愈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换药次数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及感染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自制式持续负压吸引是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食道闭锁常与气管食管瘘同时存在,表现为大量泡沫状唾液经患儿鼻孔和口腔溢出,如不及时吸引,很易出现呛咳、发绀及吸入性肺炎。于食管近端置胃管可持续吸引口腔唾液,但患儿鼻腔内仍有许多泡沫状唾液溢出。针对此种情况,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研究了一种简易持续吸引鼻腔内分泌物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蒸汽清洗机对显微吸引管的清洗效果。方法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蒸汽清洗机清洗显微吸引管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与常规清洗法作平行比较。结果裸视法检测和生物荧光法检测手工清洗后的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5%和0。裸视法检测和生物荧光法检测蒸汽清洗机清洗后的管腔器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蒸汽清洗机清洗显微吸引管效果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可以广泛应用于管腔类器械的清洗。  相似文献   

10.
陈晓春  鲁萍  陈明丽 《护理学报》2009,16(19):58-60
目的探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对4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分泌物过多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脱管次数、口腔黏膜损伤及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脱管次数、口腔黏膜损伤及护理工作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大量分泌物的患儿行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预防气管插管脱管,减少口腔黏膜的损伤及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口腔刷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科住院的10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洗法,每天2次;观察组采用自制口腔刷,改变口腔护理频次,按需进行口腔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口腔中污垢残留、口臭、口腔溃疡、牙菌斑等指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口腔刷的应用,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按需进行口腔护理,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口腔中粘附的痰液或积聚的分泌物,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清洗消毒腹腔吸引管的效果,寻求最佳清洗消毒方法。采用目测+放大镜检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分别对使用不同清洗程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腹腔吸引管清洗质量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拆卸至最小单位温水浸泡+手工刷洗+多酶液超声清洗+手工刷洗+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注气+置于专用清洗筐内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方法的实验组腹腔吸引管洁净度、潜血试验以及干燥度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清洗流程中拆卸腹腔吸引管至最小、管腔倾斜置于专用清洗筐内上架至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是实验组保证腹腔吸引管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灌洗法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伴有口腔并发症或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从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肺部感染4方面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的有效率及肺部感染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8号吸痰管气管内吸引效果观察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气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唯一的途径.吸痰是主要的外在应激源,64%的病人吸痰时感觉难受、不适与疼痛,几乎一半的病人感到憋气是吸痰过程中最痛苦的因素[1].  相似文献   

15.
童艳琼 《护理研究》2010,(1):177-177
手术过程中吸引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为较频繁的操作。其吸引器的种类很多,但吸引方式均为脚踏控制和台下调控式。脚踏吸引式,手术者和器械护士配合难以协调;台下调控式噪声持续存在,分散了手术人员的注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吸引管进行改进,自制了术者自控式吸引管,术中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陈雪珍 《全科护理》2012,10(25):2320-2321
[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采用牙刷刷牙联合吸引头冲洗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口腔护理的住院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牙刷刷牙联合吸引头冲洗口腔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口腔清洁程度、护士劳累程度评分及误吸、呛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清洁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劳累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误吸和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采用牙刷刷牙联合吸引头冲洗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尤其对堆积在上腭及舌面的痰痂清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并分析持续口腔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实施无创通气的危重患儿46例,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以及遵医嘱按需吸痰,观察组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持续口腔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长、舒适度和护理工作量.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和口腔护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上机时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创通气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持续口腔负压吸引可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提高患儿舒适度,机械吸引代替频繁的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32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的护理,保持声门下引流的通畅,保持恒定的负压,做好气囊及口腔的管理,密切观察并发症以及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7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插管顺序分为A组55例、B组56例、C组56例;A组用棉球擦拭法行口腔护理,B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C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同时予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3 d7、d、10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机械通气7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机械通气10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结论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能预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