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脉动(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60min后松夹,以复制SMAOShock(以血压低于基础血压值的50%为指针)。休克组松夹后120min,颈动脉血压由夹闭SMA前11、88±0.77kPa降至5、0±0.45kPa;循环血量由夹闭SMA前的75.92±4、73ml/kg减少至48.75±5.65ml/kg;血细胞压积由41.10±1.0%上升到47.6±1.5%;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9只休克兔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的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夹闭SMA后,肠系膜徽循环的血流急剧减少或停止,微动脉和微静收缩,毛细血管消失;松夹后血流恢复,随后微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呈絮状聚积,白细胞边集和粘附。对照组连续观察180min后,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相差不显著,微循环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循环血量的减少,微循环障碍,是引起SMAOShock的一个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夹,以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以上视为休克)。休克组120min后,颈动脉血压由夹闭前11.88±0.77kPa下降至5.01±0.45kPa(P<0.01);全血比粘度由5.60±0.41上升到6.82±0.86(P<0.01);血细胞压积由41.10±0.97%上升到47.60±1049%(P<0.05);血小板聚集率由0.810±0.022下降到0.607±0.038(P<0.01)。对照组连续观察120min后,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相差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血液浓缩,全血粘度增加,血小板粘滞性增高,在SMAO休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于高对照组,其4h存活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血浆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存活率未见这差异。提示肠淋巴液对SMAO休克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取雄性家免20只,随机等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全麻、剖腹,用自制“∠”形分离钟分离并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对照组除不夹闭外,其余操作与休克组全同。分别观察两组眼球结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并分别检测两组中的若干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压和腹腔温度之动态变化。实验结果提示:该种休克模型休克的发生机理可能因红细胞带电量减少和微小血池的形成共同促使红细胞聚集加强,后者又与红细胞压积增高一起导致血粘度增加,并进而使血流减慢。微血管舒缩的异常和血流减慢可能是使该种休克模型动脉组织微循环灌流减少的两个重要因素。微血管的舒缩障碍似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关系不大,但可能与小肠缺血坏死的范围与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 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 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 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 SMAO 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通过家兔模型拟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动物存活时间为主要指标,探讨家兔SMAO休克时等渗(NS)或高渗(HS)盐水腹腔灌洗的抗休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4例诊断困难的小肠肿瘤患者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作出诊断,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7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造影。造影结果显示血运丰富型肿瘤10例,包括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错构瘤1例,少血管型肿瘤2例;低分化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1例知管畸形2例:均为血管瘤。  相似文献   

9.
测定家兔失血性休克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hock,SMAO休克)时的股动脉以及肠、肝和肾静脉的血气和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休克早期都有明显呼吸代偿,动脉血氧分压升高;SMAO休克30min就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肠和肝组织对氧利用障碍,腹腔脏器血液循环呈淤血性缺氧状态,SMAO休克90min上述病理变化加重,13例动物死亡5例;而失血性休克组10例动物上述变化明显变轻,休克90min时动物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红细胞膜丙二醛(MDA)水平及膜流动性变化,观察硫酸锌对其有无防治作用。方法:制备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检测红细胞膜MDA含量及膜流动性变化。实验分模型组、硫酸锌防治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SMAO休克模型组红细胞膜MDA水平明显高于防治组和NS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低于防治组和NS对照组;且模型组再灌注后MDA含量与膜微粘度有直线正相关关系;防治组MDA和膜流动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膜MDA水平是影响膜流动性重要原因,硫酸锌对肠系膜动脉闭塞休克有一定防治作用。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消化科2002年5月-2007年6月6例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行鼻空肠管置入术,连续5周肠内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呕吐、腹痛、体质量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的改变。结果:6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5周后:①5例(83%,5/6)治愈,1例(17%,1/6)好转;②体质量由(40±6)kg上升到(45±8)kg,P〈0.05;③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由(12±4)°增加为(45±7)°,P〈0.05;④其中2例1年后复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轻SMAS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扩大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可能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证实的孤立性SMAD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总结SMAD的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 MSCT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SMA月牙形充缺损影,真腔变细,伴有假性动脉瘤者,假腔可扩大挤压真腔,导致真腔呈线样改变。本组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假腔在动脉期呈月牙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3例患者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假腔呈瘤样扩张压迫真腔。利用MSCT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可清楚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程度等情况。结论 MSCT能够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孤立性SMAD,可为孤立性SMAD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对指导孤立性SM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G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I2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18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对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行三期扫描,以手术为金标准,多螺旋CT扫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的准确率为100%(12/12);诊断分支栓塞的准确率为66.7%(4/6);数据处理后的图像重建更能直观的显示栓塞情况。结论应用MSOT和术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诊断,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SIDSMA的彩超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Yun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彩超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瓣,并能适时测量SMA内血流速度,评估狭窄程度,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0例;6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行腔内支架治疗。结论:彩超有助于SIDSMA的诊断,对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快速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糖尿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超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及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管腔内径、有无斑块,检测主干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较,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管腔内径有增宽,管腔内斑块发生率较高,血流频谱形态有改变,各血流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反应糖尿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斑块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CT诊断为SMA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结果 MSCTA可以清楚显示SMA主干及分支,其中SMA血栓7例,SMA夹层3例,SMA粥样硬化17例。结论 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准确率高,具有快捷、方便、无创性等特点,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64层螺旋CT证实SMA夹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横断位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总结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A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SMA弧形充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类似,真腔变细,呈线样改变,假腔扩大,挤压真腔;9例可清晰显示内膜片,12例患者假腔在动脉期呈低密度影,3例患者假腔呈瘤样扩张,动脉期呈高密度影,1例假腔不规则强化,考虑假腔内伴血栓形成;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夹层累及范围及侧枝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A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准确的显示SMA夹层,为SMA夹层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对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肠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波  陈力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1):33-33,50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7年治疗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先保守治疗,其中4例治愈,3例好转;5例行手术治疗,4例痊愈.结论对因治疗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根本原则,强调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