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的特点,麻醉方法有其特殊性,小儿机体对疾病和麻醉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小儿手术多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儿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上早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对200例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全组200例,男138例,女62例;年龄3月~3岁为27例,4~6岁为52例,7~10岁为75例,10岁以上6例。 2.手术部位:腹部手术(包括肾、脾、阑尾、肠梗阻、肠套叠)107例,整形手术及尿道下裂成形术42例,骨科手术51例。 3.麻醉方法:①用药:麻醉前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γ-羟基丁酸钠基础麻醉,按每公斤体重80~100mg静脉注射(新生儿则按80~120mg/kg)。不合作患儿先肌注氯胺酮4~6mg/kg,患儿入睡后进行硬膜外穿刺。②穿刺部位及方法:一般以L_1~L_2为中心,上腹部手术导管向上,下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导管向下,置管一般为2~3cm,12岁以上儿童均按成人穿刺部位,常规采用连续硬膜外法,从不采用单次法。③局麻药的配制:利多卡因6岁以下一般为1.33%~1.4%,6岁以上1.5%  相似文献   

3.
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使产妇的心理、生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绝大多数产妇对分娩痛无法忍受,剧烈的子宫收缩阵痛会导致产妇、胎儿产生一系列有害生理反应,如出现乳酸性酸中毒、胎儿心动过缓等。硬膜外阻滞可减轻产妇的疼痛和疲劳,从而降低母儿酸中毒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3月始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减轻分娩痛,取得了满意效果,并进行了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0年3~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自愿要求行无痛分娩的足月产妇120例,同时回顾性选取1999年12至2000年3月末行镇痛分娩,但经阴道试产的足月产妇12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无显著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45岁,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入院。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清创、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测BP14.3/9.1 kPa,P 80次/min,R 16次/min。选L3~4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经反复抽吸无血液、脑脊液,经穿刺针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4 ml,硬膜外腔留置导管3 cm。5 min后病人无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硬膜外阻滞用于婴幼儿腹部及下肢手术,辅助少量氯胺酮或r-oh,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本组30例,婴儿12例,幼儿18例,男19例,女11例;最大年龄3岁,最小年龄为9天;体重3~15kg。手术种类包括斜疝15例,股骨干骨折4例,先天性髋脱位3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先天性幽门梗阻2例,胆  相似文献   

6.
7.
自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复合小剂量氨胺酮(AMP)于剖宫产手术,并与常规硬膜外麻醉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80例足月妊娠,年龄21~34岁,体重56~7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观察组,Ⅱ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经L2~3间隙穿刺置管连续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为1.6%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8.
高宝萍  邓晓红 《医学信息》2006,19(12):2231-2232
小孩在玩耍时习惯于把玻璃球、扣子及小玩具收在口中,极易呛在气管中。我院于1992年~1994年收入9例气管异物患儿,经仔细观察及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治疗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静脉全麻与基础--硬膜外阻滞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和隐睾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1,氯胺酮4~8mg.kg^-1,入室后以1%氯胺酮+安定10mg静点,B组(=n=40)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1,入室后给予硬膜外阻滞,静脉可用γ-羟丁酸钠80~100mg.kg^-1。两组也可用异丙酚咪唑安定维持镇静。结果 ①两种麻醉方案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从统计学发现B组麻醉方案的检测指征较A组平稳(P〈0.05);②B组全麻用药量少,清醒快,且可用于术后镇痛,体现出其特异性。结论 基础-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和稳睾手术效果确切,具有临床可行性,但要严格把握硬膜外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对15具成人尸体 T_(12)~L_3间的椎间孔进行了观测。观测了椎间管内毗邻结构,特别是血管神经在孔内外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各椎间孔最佳进针部位并分析了穿行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经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YYZ)组和星状神经阻滞(XZ)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3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疗效好,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组(64.2%)。结论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少,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注药、停药时机的选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32例行自控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并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注药、停药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二组产程、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率、产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的差异.结果 两组组不同的注药时机及停药时机对产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率、产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注药、停药时机的正确学择能明显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宫缩痛,提高分娩率,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和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的是基于蛛网膜下联合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麻醉时间。结果观察组用药明显比对照组少,麻醉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子宫全切术中基于蛛网膜下联合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所获效果良好,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干扰小,用量小且手术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提升了麻醉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已临产初产妇,根据产妇意愿分为3组,A组在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1-2 cm);B组产程活跃期(宫口开至3 cm以上)应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镇痛;C组未用分娩镇痛。分别观察VAS评分,产程时间,催产素加强宫缩时间,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出血量和不良事件。结果①A组VAS评分在潜伏期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在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A、B组VAS明显低于C组(P<0.05);②3组产程进展无明显差异(P>0.05),催产素使用率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③3组分娩方式比较A、B两组的剖宫产率低于C组(P<0.05),A、B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产程(7.25±3.50)h与对照组(9.60±4.15)h对比,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9%和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体重67 kg。因从高处坠落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而急诊入院。查体:BP 14.3/9.1 kPa、HR 80次/min、R 16次/min;发育正常,神志清楚,检查未见头、颈、胸及腹部异常。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清创、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选L(3~4)间隙直入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管顺利,硬膜外腔内约留置7ml时,病人自述头晕,耳鸣,随即呼之不应。一分钟后,病人脸色苍白,浑身大汗,口吐白沫,但无抽搐。此时BP 11.3/6.7kPa、HR 51次/min、R 9次/min。当即停止注药,给予麻黄碱30mg、阿托品0.25 mg静推,面罩吸氧并间断辅助呼吸,吸引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稳定。拔出硬膜外导管见导管前端开口处附有小凝血块。推测因导管开口处被小凝血块阻塞而致回吸时不见回血,当注药时小凝血块被推开,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而引起毒性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课题探讨硬膜外填充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对腰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机制及有无术后头痛等并发症,为指导联合硬膜外与腰麻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充分依据。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分别接受硬膜外与0.75%布比卡因1.5ml腰麻,在腰麻后20分钟,每个病人接受硬膜外填充2%利多卡因10ml或生理盐水10ml或不填充为对照组,以针刺痛觉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变化,反复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且利多卡因组升高更显著(P0.01);起效时间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长于对照组(P0.01),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随访均无头痛及尿潴留发生。结论:硬膜外填充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均能升高腰麻阻滞平面,其机制是硬膜外填充增加压力使脑脊液中的局麻药向头侧移动所致,然后发挥硬膜外局麻药作用使阻滞平面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8.
曲马多是一种非麻醉性中枢性镇痛药。我院2004年至2006年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用于预防麻醉期间的寒战反应,并将临床效果与哌替啶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南林  孟君 《医学信息》2000,13(5):264-264
宫颈糜烂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98.12-1999.12月,应用YHZ-30波姆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葡萄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过程、病理形态学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5例小儿葡萄状横纹肌肉瘤的目检、镜检和特染、免疫组化的检测以及发生在膀胱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男7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1.14.发生部位:在膀胱9例,子宫3例,阴道3例.年龄方面,1-3岁8例,4-6岁7例,7.9岁2例,中位年龄为3岁.结论葡萄状横纹肌肉瘤为小儿较常见的中空器官的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完整切除加综合治疗预后良好,但也有复发和转移的病例.有些病例由于粘液丰富,瘤细胞稀少,瘤细胞貌似良性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炎症反应,易误诊为炎症性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