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羟考酮控释片与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重度癌痛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后疼痛缓解情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1∶1分为2组,A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给予硫酸吗啡缓/控释片治疗,均规律服药14d后评定疼痛缓解度并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镇痛起效较B组快(P<0.01)。2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且A组便秘明显较轻(P<0.01),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相近,服用安全,且羟考酮控释片起效快,便秘较轻,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例视觉模拟评分(VAS)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和30天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第1,3,7与30天各时间点鞘内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0例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注射吗啡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及第30天鞘内吗啡用量与术后第1天和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经鞘内镇痛系统注射吗啡可以有效地治疗重度癌痛,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疼痛门诊中癌痛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疗效。方法:抽取于我院疼痛门诊进行诊治的癌痛患者80例,采取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单一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酚羟考酮片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程度、治疗有效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39/40),对照组为75.00%(30/4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χ^2=8.53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是57.50%(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2.7262);观察组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应用阿片类药物联合氨酚羟考酮片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197-200
目的探讨分散注意力与认知行为干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三阶梯镇痛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分散注意力与认知行为干预的护理方法。入院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服用止痛药的方式、对止痛药的顾虑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1)两组患者对使用止痛药的顾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对止痛药的服用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干预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散注意力与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癌痛患者对服用止痛药的依从性,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20,(6):750-754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模式下药师参与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治疗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阿片类药物+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治疗+MDT干预。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用药依从性情况、生存质量评分(QO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轻度疼痛及用药依从性中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中、重度疼痛及用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例数逐渐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结果、医师处理方法、药师随访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MDT模式下,药师参与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管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合并癌性疼痛患者116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阿片类镇痛药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单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在取得同等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患者疼痛评分均≤3分,并稳定于该状态至少2周),观察组所用阿片类镇痛药的剂量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可提高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热疗(微波透热)配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10例,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骨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骨痛有效率达90%,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意义(P<0.01),骨病变有效率50%,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热疗配合化疗是治疗骨转移癌特别是骨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药学服务中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进行止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临床药师CDTM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变化、疼痛总有效率、等效吗啡消耗量、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干预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疼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日等效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全程等效吗啡消耗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中恶心、呕吐、便秘、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M模式应用于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提高癌痛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CDTM模式在临床药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湿浊内阻及气血亏虚型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癌性疼痛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方苦参注射液),根据治疗组患者症状及舌苔脉象情况,再次分为湿浊内阻组及气血亏虚组。治疗前后根据WHO疼痛程度分级(VRS)标准进行疼痛评价,比较治疗后各组间疼痛缓解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镇痛显效率为83.33%,对照组镇痛显效率为74.67%,治疗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湿浊内阻组的显效率为88.0%;气血亏虚组显效率为78.67%。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湿浊内阻型癌性疼痛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路径在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癌症晚期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对疼痛护理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汇报疼痛、按时服药、不担心成瘾、不怕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级和3级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路径对镇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疼痛护理依从性,减轻患者癌性疼痛程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阮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73-74
目的:比较口服、经直肠两种给药途径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中重度癌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口服给药,B组40例经直肠给药,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2%(37/41)和92.5%(37/4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呼吸抑制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和直肠使用吗啡控释剂的止痛疗效相近;但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唐茂芹 《中国药房》2011,(12):1087-1089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77例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9例)和帕罗西汀组(38例),分别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8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SI)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安全性,采用患者健康状况调查表(PHQ-15)评定疼痛改善。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PHQ-15疼痛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度洛西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同期帕罗西汀组(P<0.01)。2组间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CGI-S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可有效、快速的改善抑郁症状,且能明显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切口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汉防己甲素组,在术前1 d至术后6 d分别进行疼痛累积评分、热和机械痛阈测定。结果从切开后2 h-6 d急性疼痛模型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但汉防己甲素组只有术后2 h-3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而且汉防己甲素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从切开后2 h-6 d均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急性疼痛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在术后2 h-6 d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基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切开后2 h-5 d,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术后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疼痛模型组及汉防己甲素组的疼痛累积评分在切开后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汉防己甲素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第5、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可缓解急性疼痛模型的静息痛、热及机械刺激的诱发痛,有希望成为新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门诊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收集病例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建立麻醉药品取用卡的晚期癌痛患者101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技术干预,对照组不予技术干预。每位患者随访1个月后,分别评估其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和回顾监测ADR,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强度、用药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生活质量指标(疼痛、认知、情绪、疲倦、恶心、呕吐、便秘及总体健康状况)和部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和部分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气促、失眠、食欲、腹泻、经济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对门诊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干预,能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用药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能有效缓解患者癌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阎晓路  高哲  孙云 《中国药事》2014,(8):917-920
目的 研究扶正利胆汤对贲门癌术后胆囊收缩障碍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选择120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开始口服扶正利胆汤,连服20天;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口服等体积的水,连服20天;在实验治疗期间,对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炎、补液等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30天对胆囊进行超声波指标测定,测定条件是空腹、服用脂餐0.5小时后、服用脂餐1小时后,应用超声波测定胆囊最大纵切面积、长径、短径,计算胆囊超声容积、排空率指标,并在术前3天、术后30天测定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的容积、排空、排空率及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没有显著性改变;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胆囊容积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试验组胆囊容积比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容积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浓度比较:术前两组CCK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CCK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CCK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CCK浓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术后出现胆囊排空障碍,术后胆囊容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扶正利胆汤可以提高血清CCK浓度,改善术后胆囊容积,对于贲门癌术后的胆囊收缩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90例行肛肠病术患者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在肛肠病术后中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次数,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值得作为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镇痛,对照组应用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用药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用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水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个月后,两组FACT-G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性疼痛镇痛效果良好,与传统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相比,具有起效快,皮肤耐受性、黏合性、舒适度好等优点,更易于患者接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与传统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某院2013年4-11月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于术后镇痛595例( W组),与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传统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608例( C组)对比,观察术后2h、6h、12h、24h、48h患者疼痛强度、处理时间、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24 h、48 h两组间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6 h、12 h疼痛强度低于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的处理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过程中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C组(P<0.01)。结论与传统镇痛泵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能缩短疼痛有效处理时间,显著提高PCIA 48 h内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在术后镇痛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PICC致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 A组给予中频脉冲电疗法,B组给予康惠尔透明贴疗法,C组给予湿热敷疗法,观察患者在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与肿胀缓解情况、治愈率情况。结果:3组疗法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治疗5天、7天后肿胀缓解程度比较;治疗7天后治愈率比较均示A组治疗明显优于B、C组治疗(P均〈0.05,P〈0.01)。结论: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PICC致静脉炎能尽早地减轻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治愈率明显优于康惠尔透明贴法与湿热敷法,值得临床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