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临床应用发展趋势,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麻醉药品的使用数量及药品排序情况。结果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芬太尼的用量上升幅度较大,无论是芬太尼注射剂还是外用贴剂都有递增;吗啡口服制剂用量也不断递增,稳中有升;同时哌替啶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新品种、新剂型的应用,应掌握其适应证及使用原则,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麻醉药品,严防滥用。  相似文献   

2.
王丹  吴晨  任经天 《中国药物警戒》2022,(10):1097-1099
目的 探讨右美沙芬的滥用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献报道及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右美沙芬滥用病例情况及特征,讨论导致右美沙芬滥用风险的原因和监管部门采取措施的考量因素。结果和结论 右美沙芬单方制剂存在非医疗目的滥用风险,包括在青少年人群中滥用。非处方药右美沙芬易于购买及自我药疗不当可增加滥用风险。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著,并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对静脉滴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盐酸甲氯芬酯的临床指征、药理特性和实验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作用等进行总结,以期综合性评价该药物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国内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麻醉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检索10篇文献报道的46408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其处方使用率及DDDs排序。结果 麻醉药品中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最大,其次是吗啡和芬太尼。结论 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依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本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揭阳市人民医院2005至2007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本院电脑管理系统检索2005-2007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以DDDs值为指标分析其情况。结果本院麻醉药品DDDs从大到小依次为: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控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结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在癌症晚期止痛治疗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32):4596-459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止痛作用强、成瘾性小,在癌痛治疗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但不能忽视其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需严格指导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卢善亮 《首都医药》2013,(10):53-54
目的客观评估我院近三年来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麻醉药品用量、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物所占药品比例逐渐上升,芬太尼针、吗啡控释片及芬太尼贴剂用量及用药频次最高。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管理规定,无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年-2012年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应用趋势,剖析可能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本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2年度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参照2010年《中国药典》与《临床用药须知》的相关规定,使用药物频度分析法进行本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分析麻醉药品的应用趋势,评价临床应用合理性。结果: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主要有哌替啶注射液、布杜嗪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磷酸可待因片、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等11种麻醉药品,所有药品的使用频度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氯胺酮、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除外,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吗啡缓释片增长速度最为明显,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位居2010年-2012年麻醉药品使用频度首位,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位于第二、三位。结论:本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癌痛患者的治疗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但麻醉风险随之增加,临床医师、药师仍应更加重视麻醉药品的规范使用,加强麻醉药品的用药知识及法律法规,促进药品麻醉药品在临床上应用更加规范及合理。  相似文献   

9.
丁晓美 《黑龙江医药》2010,23(3):439-440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本院抗生素应用的现状、评价其合理性。分析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其使用情况反映了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现象,滥用抗生素的不合理现象在我国较多见。我院的处方分析结果中也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药量过大、溶媒不当、药理拮抗及毒性相加等方面。明确指征应用抗生素。根据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药物。疗程合理化,合理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致病菌的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郭晓华  赵颖 《中国药业》2011,20(5):52-5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医院HIS系统中2009年住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相关数据,计算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频率最高,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始终较大。结论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对麻醉性镇痛药物,医院在加强监督、防止非法滥用的同时,还应注意保障合法需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被大量使用于动物身上,并且用量逐年上升。由于兽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发了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治疗失败问题,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人和动物健康所造成的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预测药物引发的耐药性风险大小,揭示兽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产生的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的耐药性风险。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开展的兽用抗菌药耐药性风险评估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耐药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状、原因和影响,从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着手,系统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针对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抗生素滥用的干预模式,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模式,减少抗生素滥用。方法:检索词为:“抗生素”“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呼吸道感染”,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呼吸道感染类相关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方面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2000年1月至2017年5月。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3篇,英文文献10篇。国内外针对呼吸道感染相关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策略、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及研究结果等方面皆存在差异。结论:针对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干预研究,对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具有实际意义。建议将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纳入政策予以实施;国内外研究者应相互学习借鉴,使该研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国内外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为构建科学的合理用药评价体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Proquest等数据库,对有关合理用药评价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外有关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结果:合理用药评价的宏观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不合理用药指标、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微观标准主要为潜在不适当处方(PIP)指标,其中明确标准包括比尔斯标准(Beers)、老年人不适当处方和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OPP/START)、虚弱老年人治疗评估标准(ACOVE)、中国老年人疾病状态下潜在不适当用药初级判断标准等;隐含式标准包括处方优化方法、药物合理指数等。结论: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标准都是很好的处方评价工具,但研究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每个标准中指标设置的理由和建议,根据不同标准的特点,充分考虑评价对象、数据特征、药品目录、地区用药习惯等因素,对评价工具进行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药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蒲公英的原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关于萍公英的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1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参考.方法:采用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药理特点仍将是临床上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临床实践中注意合理用药,以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方法:以关键词"医院"、"不合理用药"对1998~2008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不合理用药方面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非医学失误、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其中最主要表现形式为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等。结论:针对以上表现形式,必须对我国医院药事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采取多方面的、科学的干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国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文恒  黄捍东  杨玉华 《中国药房》2007,18(28):2237-2238
目的:了解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4~9月门诊处方5360例,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总抽查处方数的4.49%,其中主要包括配伍或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滥用药物等。结论:只有医师、药师及医院管理3方面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努力开展药学监护,才是解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滥用的结构模式及发展趋势。方法:设计问卷,经培训和预实验,对兰州户籍的13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片类吸毒史10年以上占69.2%;苯丙胺类吸毒史10年以下占82.8%。40岁以上阿片类吸毒者占86.5%;40岁以下苯丙胺类吸毒者占82.4%。从首次滥用毒品到被查获的潜伏期1年以上者占43.4%,最高达28年。阿片类吸毒者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占53%。合成毒品滥用率45.5%,18.6%的吸毒者正在使用苯丙胺类毒品,其中14.8%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女性单独滥用冰毒构成为15.6%,是同年龄段男性的4倍。93%的苯丙胺类滥用表现为有间断使用。结论:在吸毒成瘾者年老瘾深、习惯性、贫困化、潜伏期、新生吸毒人员增幅较小等因素作用下,兰州正处在由传统毒品向合成毒品的缓慢转化时期。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proposed a novel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role of occupational or second-hand exposure in physician substance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While only 5.6% of licensed physicians in Florida are anesthesiologists, nearly 25% of physicians followed for substance abuse/dependence are anesthesiologists. When we sort by drug of choice, anesthesiologists have more opioid abuse and dependence than other physicians and appropriate controls. Abuse of one opioid, fentanyl,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 and has been noted among the State of Florida's causes of opioid deaths. Fentanyl and sufentanyl are commonly administered highly potent opioid analgesics, as much as 80-800 times as potent as morphine. We have recent data from the State of Florida impaired physicians database, which has allowed us to categorize all fentanyl abusing and/ or dependent physicians. Just knowing that a physician abuses fentanyl gives you a good clue as to their specialty; 75% are anesthesiologists! While drug abuse researchers, oncologists and others who handle drugs of abuse everyday, have no greater incidence of opioid abuse or dependence, anesthesiologists are at the top of every list. Can this be due to just access and stress? We have proposed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of second hand exposure.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developed a sensitive LC/MS/MS assay to measure the intravenous anesthetic and analgesic agents, propofol and fentanyl in air. Not only did we detect propofol and fentanyl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operating room air, we also foun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close to the patient's mouth where anesthesiologists work for hours. Like tobacco, second hand opioid exposure can sensitize and change the brain making abuse, dependence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more likely. Thus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nd sensitiza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in physician addiction. Second hand exposure may affect treatment outcome and explain anesthesiologist's inability to return to work in the operating room. We are developing an animal model for second hand exposure and additional studies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cardiac anesthesiologists are under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