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带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的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及其与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 :尺神经手背支的血供近侧端来自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 ,起始处外径为 ( 0 .9± 0 .3 )mm ;远端为第 4或第 3掌背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 ( 0 .6± 0 .2 )mm和 ( 0 .7± 0 .2 )m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和神经旁相互吻合成纵行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构成丰富的皮下筋膜血管网。结论 :以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手背尺侧筋膜皮瓣 ,可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测手背皮神经血液供应情况 ,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侧灌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显微解剖观测了手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分布范围、穿出深筋膜的位置、与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营养动脉多在皮神经的深内侧以降支方式伴行 ,手背的皮神经血管网可达其两侧 3 0cm的范围 ,各部位的皮神经营养网外径接近。结论 手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 ,可设计相应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4.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远端蒂足背内侧皮伸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侧成人下肢标本f:解削观察足背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特点,6侧新鲜足标本观测皮神经血供分规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恒定的血供来源,近端主要来自胫前动脉末端或足背动脉发m的皮支,外径0.8~1.0mm,内、外侧支远端来自南足底内侧动脉的皮支和第2跖背动脉末端的皮支,皮动脉外径在0.5—0.8mm。皮动脉分支营养神经及神经及浅静脉,在神经和静脉旁分支间形成链式吻合,与筋膜皮肤的血管互相吻合。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足背皮瓣可设计两种远端蒂修复足远端创面,(1)以第1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3~1.5cm为旋转轴点。(2)以距第2趾蹼游离缘1.5cm为旋转轴点。 相似文献
5.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腘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12~4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腘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7.
尺神经手背支的显微外科解剖和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0侧尺神经手背支进行了解剖和观察,其长度为52.80±1.88毫米,其起始处、穿离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分为指背神经处的宽度分别为2.05±0.04毫米、1.99±0.05毫米、1.94±0.04毫米,厚度分别为0.81±0.04毫米、0.76±0.04毫米、0.74±0.04毫米,神经束的数目分别为2.68±0.08条、2.60±0.09条、2.15±0.07条。营养动脉主要来自尺动脉和尺动脉发出的尺侧腕屈肌动脉,其支数平均为1.67条,长度为6.59±0.36毫米、外径为0.16±0.05毫米,来源动脉的长度为8.81±0.60毫米、外径为0.32±0.03毫米。 相似文献
8.
手背静脉皮瓣修复指部皮肤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报道手背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应用手背的静脉解剖规律并根据受皮区的位置设计顺行静脉岛状皮瓣治疗手指皮肤缺损21例,并通过临床观察找到规律性的治疗和愈合特点。结果:21例获得6个月-1年半的随访,疗效优良率为81%。结论:①解剖明确、直观易于应用,②手术简捷,疗效结果优良率高。③皮瓣血运动经历静脉营养期、动脉血管改造期。完成非生理皮瓣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Taylor等1976年首先报道吻合血管的桡神经浅支游离移植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体的皮神经血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基础的新型皮瓣。Masquelet、Hasegawa,Batchelor等先后提出了小腿浅表感觉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Bertelli经血管铸型及张世民等通过新鲜下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l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11.
The retrograde 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of the dorsal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 anatomical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soli V Vérolino P Pélissier P Kostopoulos E Caix P Delmas V Martin D Baudet J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SRA》2004,26(1):8-13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cutaneous artery is constantly located near a cutaneous peripheral nerve, forming a vascular plexus around it. This vascular axis can be either a true artery or an interlacing network, ensuring the vascularization of the nerve and giving off several neurocutaneous perforators to the skin. The anatomy of the accompanying arteries of the dorsal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 (DBU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orsal branch of the ulnar artery (DBUA) were investigated in 22 fresh upper limbs injected with colored neoprene latex. A constant perineural vascularization of the terminal branch of the DBUN was observed in the fourth web space, connected distal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orsal metacarpal or palmar digital arteries. Our findings therefore provide anatomical bases for a new 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Moreover, they allow us to describe a precise surgical technique in order to raise this flap over the larger branch of the DBUN, in the fourth intermetacarpal space. The flap is harvested on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dorsum of the hand, and its point of rotation is located in the fourth web space, 1 cm proximal to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It is supplied by a reversed flow originating from distal anastomoses of the perineural vessel with the dorsal metacarpal and digital palmar arteries in the fourth web space. This flap does not involve in its pedicle the distal course of the DBUA. It represents a pure neurocutaneous fl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侧经红色乳胶液灌注的会阴及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标本灌注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髂腹股沟神经来源于第1腰神经腹侧支,其皮支从腹股沟管浅环穿深筋膜,穿出点横径为(1.89±0.47)mm,穿出时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方。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阴部外浅动脉的升支、降支及股内侧支,并沿途发出皮支营养周围皮肤。结论:可以设计以髂腹股沟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3.
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15指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仔细解剖同侧指固有神经近节背侧分支中较粗大的分支,将背侧分支的近端与缺损创面对侧指固有神经的远端吻合,修复指腹创面的同时修复缺损的感觉。结果所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经8~12个月的随访,修复的指腹外形饱满,外观好,皮肤耐磨,两点辨别觉在5mm左右,指腹感觉在达S3以上。结论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优于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2例13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及前2种皮瓣之联合皮瓣3种术式进行再植修复。结果:13指及皮瓣均成活,患指长度无明显缩短,外观良好,移植皮瓣质地良好。结论: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可扩大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型断指的再植修复。 相似文献
15.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外径 (1.9± 0 .3 )mm ,分出掌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 ,沿尺神经沟上行 ,沿途分出 4~ 8支外径在 0 .3~ 1.0mm的骨膜支 ,分布尺骨上段内侧骨面。结论 :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 相似文献
16.
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的形态学基础与踝前和足背区疼痛的关系。方法:采用骨标本观测和尸体解剖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腓浅神经卡压的形态学因素。结果:60侧腓骨标本中,50%骨前嵴锐利。骨前嵴右侧长7.9±3.1cm,左侧长6.6±2.4cm。腓浅神经16.7%越腓骨下端骨前嵴时受卡压。结论:腓骨下端骨前嵴与深筋膜或伸肌支持带对腓浅神经的卡压是导致踝前和足背区疼痛的原因之一。对遭受卡压的腓浅神经皮支切开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减压,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