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田丰  徐飞  唐荣 《吉林医学》2011,(9):1725-1725
目的:分析86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外涂复春散联合压力疗法防治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烧伤位置、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瘢痕增生防治有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疗法与复春散联合处理深度烧伤的瘢痕防治,能减少用药剂量对瘢痕组织的不良反应并有效减少瘢痕组织的生成,对深度烧伤的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加压疗法结合外用硅酮胶与单用硅酮胶无加压两种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烧伤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的Ⅱ°烧伤(包括深Ⅱ°及浅Ⅱ°烧伤)且无Ⅲ°烧伤无需手术的患者按意愿分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组和无压力疗法组,创面愈合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愈合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能够有效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结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对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笔者1987~1991年选用放射性同位素^32磷(^32P)敷贴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癫痕96例、107个部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疤痕灵治疗增生性瘢痕96例。结果 全部病历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治愈65例,治愈率67.71%,好转27例,好转率28.12%,无效4例,无效率4.17%。结论 疤痕灵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定,安全,无毒副作用,方法简便,不失为是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8.
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对60例烧伤后有增生性疤痕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压力衣综合治疗组30例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压力衣治疗,比较压力衣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效果。结果表明:压力衣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在3个月时为36.7%。4个月时为53.3%。5个月时为76.3%。6个月时为93.3%;对照组为16.7%,30%。40%和6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对缩短病程、改善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预防和减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角度出发,收集50例烧伤病人从其烧伤后至瘢痕形成至软化的自然转归过程进行了描述,进而强调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杜金 《新疆医学》2012,42(9):1-6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各种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是皮肤损伤后形成的肉芽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同时大量的胶原沉积且伴随胶原排列紊乱,最终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的一个病理过程。其人群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学者对增生  相似文献   

11.
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类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的状况。方法对57例临床和病理诊断均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深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组织进行免疫组化LSAB法双标染色,通过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S-100和神经微丝蛋白(NF)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M IOD)。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神经再生逐渐增加,在伤后3~5月时间段内增长的速率较大,至18月以后,增生速率逐渐变小,其S-100和NF的表达,在伤后各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S-100和NF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瘢痕疙瘩组,但在3~5月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月及以上时间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100与NF能准确反映病理性瘢痕中神经再生情况。深度烧伤后病理性瘢痕中的神经再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增生性瘢痕中神经的再生多于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在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150例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1组应用红外线照射及常规护理,对照2组应用前馈控制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及常规护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2个月后手部功能、瘢痕程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 结果 干预后,三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2组(P<0.05);三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1、2组(P<0.05);三组VSS各条目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2组(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满意度优于对照1、2组(P<0.05)。 结论 红外线照射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可缓解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手部功能,减轻瘢痕严重程度,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复春散Ⅱ号、复春散Ⅱ号联合压力疗法及单纯压力疗法3种方法防治深度烧伤愈合后创面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行复春散Ⅱ号外涂治疗,B组行复春散Ⅱ号外涂联合压力疗法治疗,C组行传统压力疗法治疗。3组均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创面瘢痕情况进行评定,计算总有效率。结果:3个月时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3%、71.7%,6个月时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8.3%、90.0%。A、C两组与B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每组内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综合治疗方法较A、C组单一治疗疗效更为满意,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瘢痕防治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鉴别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杰  岑瑛 《四川医学》2004,25(11):1255-1257
瘢痕过度生长存在两种情况,即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这两种病理性瘢痕在形态、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学行为上存在差异,且治疗方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典型的瘢痕疙瘩(keloid)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的不同点在于瘢痕疙瘩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必须辅以电子线照射等综合治疗,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但是,对于非典型的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目前尚无一种可用于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从而给病理性瘢痕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二者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形态学和组织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常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儿童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患儿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儿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儿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VSS[(5.54±1.41)分]、OSAS[(3.42±0.79)分]、PSAS[(4.00±0.79)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VSS[(8.24±1.73)分]、OSAS[(5.00±0.82)分]、PSAS[(5.48±0.9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VSS[(6.94±1.64)分]、OSAS[(4.28±0.75)分]、PSAS[(4.91±0.70)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 ,但治疗方法很多 ,效果却不甚满意。文献报道的许多治疗方法 ,疗效不一 ,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方案。作者对这些方案予以分类综述 ,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早期预防、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8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不同阶段烧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指导其进行早期手指关节功能锻炼及瘢痕康复治疗,针对其心理变化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并以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测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23只手发生瘢痕挛缩,通过早期手术、早期康复治疗,患肢形态功能恢复良好;通过心理干预,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瘢痕预防及康复治疗并结合心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樊新海  王富生  王树民 《医学争鸣》2005,26(16):1535-1536
0引言上肢肘部深度烧伤后形成增生性疤痕对患者上肢功能影响显著,多数患者为此失去生活能力,为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目前治疗方法有:压力套疗法,药物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疗法等.为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我们选择了压力套和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