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的护理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将我院1998年5月至2001年4月,开展的100例肾移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肾移植患者100例,男74例,女2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9岁。10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中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出现超急性拜谢斥反应,13例发生感染,1例尿瘘,1例移植肾破裂行肾修补术,8例出现心衰。近期随诊79例,患者身体状况好,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或工作。 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在体温、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体温观察:无论排异或者感染均会导致患者发热。感染时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不是择期手术,只要有配型合适的肾源,肾移植手术所需的肾源必须在离开供体后24 h内移植到受体,这对正处于月经期的女性尿毒症患者是风险也是生存机会。我院2002年至2012年5例患者在月经期接受肾移植术,且顺利度过术后月经期。本文探讨了肾移植术后对月经周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岁,月经周期血量在  相似文献   

3.
<正>肾移植后尿瘘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1223例次资料回顾肾移植10年514例术后尿瘘23例:分类及治疗同一机构9年间1203例肾移植后尿瘘处理27例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0年来,共收治晚期消化道癌症病人危象——恶性腹水38例,均采用一次性慢性放腹水后注入顺铂或丝裂霉素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38例恶性腹水病人均经B超证实。其中男33例,女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3岁,平均53岁,原发性肝癌8例,胆管癌2例,胰癌6例,胃癌9例,直肠结肠癌10例,卵巢癌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中良好的供受者间HLA配型对预防移植肾早期排斥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参与,特别是肾移植术后产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因此本文对肾移植供受者HLA分型和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0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0岁.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告,尸体肾移植后约有60~70%患者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约有10%术后肾动脉狭窄。本文测定肾移植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含量,就它们三者在肾移植后早期的变化及与肌酐、尿素氮、血压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尸体肾移植患者24例(男15,女9),年龄44.4±8.7(24~60)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其中5例术前血压>21/15kPa(高血压组),19例术前血压正常≤20/12kPa(正常组)。手术方法均为供肾动、静脉与额外动静脉端侧吻合。血浆AT-Ⅰ、AT-Ⅱ和Ald含量的检测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3、7天进行。 二、方法:(一)AT-Ⅰ、AT-Ⅱ血样本留取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都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两者术后都是以少尿、无尿为主要特点,术后早期较难鉴别。我科从1998年11月至2005年6月共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68例,其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0例,发生率为11.19%;急性肾小管坏死27例,发生率为10.0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8例肾移植术患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9~68岁,经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OKT3、ATG、ALG等治疗,26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而摘除,3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27例,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28~69岁,经透析治疗后25例均…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瘤离体切除修补及自体肾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血管病变,系先天性良性肿瘤,可致顽固性的肾性高血压。1970年以前,肾切除术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1972年Kaufman首次报道了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开展,自体肾移植也在肾血管病变所致高血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低温冷灌技术及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使肾动脉分支病变的肾脏,在肾脏离体后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血管吻合,降低了术后肾小管的坏死发生率,术中保持输尿管原位,无肾积水发生。我院于1999年6月行右肾动脉瘤离体切除修补及自体肾移植一例,随访2年4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是现代医学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先后为三例晚期尿毒症病人施行了尸肾移植手术。性别两男,一女,年龄27岁至46岁。均系晚期肾炎伴慢性肾功能障碍病人,术前经人工肾血液透析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恢复平稳顺利,三例肾移植手术均成功,病人状态良好,移植肾功能正常。例1术后7个月;例2术后6个月;例3术后2个月,三例均出院定期随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肾移植的发展,首次移植后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物失功,再次发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再次肾移植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再次肾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活跃,组织相容性较差,其再次肾移植后发生排斥的危险性也较大[1,2]。此类病人因为有过移植失败的经验,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有具体针对性。1临床资料从2002年至2005年共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205例,其中9例为再次肾移植。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4~43岁,距第一次肾移植时间1年至9年,因术后移植肾血管大出血而急诊切除移植肾1例,因移植肾吻合口动脉瘤使移植肾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处理原则及对母体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32例患者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甲亢占同期住院分娩数的0.22%。1例患者中因胎盘早剥,大出血,急诊剖宫产术中出现甲亢危象,抢救无效死亡,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重度2例),其中发生心衰1例。结论甲亢危象是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手术可诱发甲亢危象,去除诱因,合理用药是预防甲亢危象有效的方法;甲亢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注意防治心衰;妊娠期间甲亢治疗首选丙基硫氧嘧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和可溶性CD30(s CD30)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s HLA-G和s CD30的表达与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肾移植受者,并募集10例健康供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前及肾移植术后1年内s HLA-G和s CD30水平的动态变化;选取3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受者,按照移植术后时间分为术后≤5年组、5年<术后时间≤10年组、术后>10年组,观察血清s HLA-G和s CD30在术后1年以上的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s HLA-G水平与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月的水平相当;术后3月血清s HLA-G水平高于术后1月;术后3、6、12月三组之间s HLA-G水平无显著变化;术后>10年组显著高于术后≤5年组。血清s HLA-G水平与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相关。术前s CD3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月较术后1周降低。术后1、3、6、12月之间及术后≤5年组、5年<术后时间≤10年组、术后>10年组之间s CD30水平无明显变化。s CD30水平仅与肾移植术后1月内时间显著相关。结论移植肾功能正常受者血清s HLA-G水平随着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血清s CD30水平在肾移植术后1月内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张灿成 《医学信息》2007,20(6):1064-1066
自从2001年2月我院成立脑外科以来,共收治1085例,其中手术患者120例,现将术后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48.9岁;高血压脑出血32例,脑动脉硬化出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存活2年以上的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及生育情况进行调查随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49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移植术前均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1.5-6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观察肾移植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 ,探讨TNF -α对肾移植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 4 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两天血清及尿液中TNF -α的水平 ,并与 4 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对 33例术后稳定者 ,动态检测术后 2d、7d、14d、2 1d及 2 8d血清及尿液中TNF -α的水平。结果 :术前组、术后稳定组、术后排斥组、CsA中毒组血清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术后排斥组显著高于术前组及术后其他各组 (P <0 0 1) ;术前组和术后稳定组尿液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术后排斥组尿液TNF -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两天排斥组与稳定组间尿液TNF -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3例肾移植术后稳定者血清TNF -α水平术后 7天开始下降 ,至 2 1天时已降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液TNF -α水平下降较血清快 ,术后 7天即降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动态检测TNF -α水平可作为观察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94~1997年共收治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病例77例,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60例,女17例,年龄3.61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20岁以下,9例;20~40岁,58例;40岁以上10例。创面长期不愈33例,创面缺损骨外露42例,2例因血管危象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肾移植后并发尿瘘占泌尿系并发症的40%~70%,其尿瘘的可能诱因包括外科因素和内科因素两个方面。目的:有效减少和避免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尿瘘的发生,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方法:从病因、诊断和处理方面回顾分析68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尿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0~58岁,肾移植后尿瘘发生时间为3~31d,每日漏尿量60~2000mL。参照尿道损伤分类标准,按照尿瘘病变程度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大类,按照尿瘘的病因及部位分为低位瘘、高位瘘和多发瘘。观察肾移植后尿瘘病例中单纯性和复杂性尿瘘各自发生概率,分析尿瘘的病因。结果与结论:68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尿瘘中,47例为单纯性尿瘘,占69.1%,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4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30.9%,其中肾盂瘘2例,输尿管瘘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瘘11例,输尿管坏死段大于2cm6例。肾移植的任何步骤处理不当都可引起术后尿瘘,术中应根据输尿管血液供应,水肿情况,瘘口大小和输尿管的长度来选择不同的术式,以确保无张力的可靠吻合。发生尿瘘后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无急性靶器官损伤)和高血压危症(均伴急性靶器官损害)[1].自2006年0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观察了58例高血压危象病人,用心痛定舌下含服及/或口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继发于肾移植后淋巴结Kaposi肉瘤一例孔昭如,蚁国铮患者男性,22岁。主因慢性肾炎并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收入院,于1992年6月3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大剂量连续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4个月时,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和全身浅表性淋巴结肿大,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