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立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1-1592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及缺乏情况,为散居儿童合理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入园体检儿童及定期体检儿童1438例作为调查样本,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7岁以下不同性别儿童末梢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3岁以下儿童铁、锌两种元素含量随年龄而增高,而钙含量随年龄而降低,铁、锌缺乏在0~1岁最高分别为18.10%和57.14%,钙缺乏在3~4岁最高为18.44%。结论年龄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不同。建议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保健医生适时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末梢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80例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含量。结果:980例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锌缺乏率19.5%,铁缺乏率16.1%,钙缺乏率15.2%。铜缺乏率2.0%,镁缺乏率2.1/%。在年龄上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检测微量元素很有必要,有利于临床及时指导儿童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4.
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成祥  方梅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96-1497
目的检测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血液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和相关性。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营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750名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33±14.82)μmol/L、(8.26±1.61)mmol/L、(24.47±8.84)μmol/L、(1.42±0.12)mmol/L、(4.37±0.18)mmol/L。锌、钙含量低于正常对照值,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铁、镁与正常对照无差异。不同性别儿童的6种微量元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血液中钙、锌元素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素钙和铜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和铁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镁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锌和铁的总缺乏率高,分别为52.3%、46.5%。结论开封地区儿童锌、钙和铁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是婴幼儿期锌和铁的缺乏率比较高,应该定期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加强锌和铁缺乏的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6.
矮小身材儿童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矮小身材儿童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88例矮小儿童的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结果:矮小儿童的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55.68%、28.41%、51.14%和71.59%,血镁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5种金属元素升高者。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发生率分别在家族性矮小、GHD、体质性等原因引起的矮小儿中最高,而低血钙率在3组矮小儿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矮小身材儿童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锌、铜、铁、钙缺乏,且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发生率在不同病因中存在差异,故对矮小儿童要注意适当补充锌、铜、铁、钙等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7.
380例儿童末梢血中铁、锌、钙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铁、锌、钙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门诊体检的380名0~6岁儿童末梢血选择性做铁、锌、钙检测。结果:缺铁居第1位63.7%,缺锌居第2位45%,其次为缺钙41.8%。铁、锌、钙在各年龄组中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结论:多数儿童都有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建议儿童及时进行微量元素普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膳食营养调节。  相似文献   

8.
朱莎  钟燕  赵莎  游诚  陈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4,(11):1354-1356
目的通过测定矮小儿童血清生长激素(h GH)与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铁、镁的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7例矮小儿童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化学发光法)、全血铜、锌、钙、铁、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同时选取同性别、同年龄且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测定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矮小儿童全血中锌、铁、钙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而血铜和血镁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全血铜、锌、铁、镁、钙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按生长激素的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h GH完全缺乏组、h GH部分缺乏组和h GH不缺乏组,发现低血锌和低血铁的发生率中以h GH部分缺乏组最高(均为31.8%);低血钙以h GH完全缺乏组发生率最高(61.5%)。结论矮小儿童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血锌、铁、钙元素缺乏,其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低血锌、低血铁、低血钙发生率及血钙水平在生长激素不同水平组的矮小儿童中存在差异,矮小儿童应合理补充锌、铁、钙。  相似文献   

9.
王冰  简友平  高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5):559-56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探讨其缺乏的可能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230例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铁、镁含量及元素钙含量。结果儿童血锌缺乏位于5种元素之首,其次为钙、铁、铜、镁,缺乏率分别为18.7%、7.4%,6.5%、4.3%和3.2%。结论该幼儿园儿童存在铜、锌、铁、钙、镁等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特别是加强锌、钙、铁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6月~6岁健康儿童未稍血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为本地区评价儿童微量元素结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Mp-2型电位溶出分析仪测定1645例健康儿童血中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健康儿童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之间锌、铁、镁、铜、铅5种微量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645例健康儿童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得出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等微、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 9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85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8种元素含量,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组锌、铁和钙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血铅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镁、硒、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血锌、钙含量低于缓解期(P<0.05)。 【结论】 锌、铁、钙缺乏,铅暴露增加,是造成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中需适当补充锌、铁、钙,减少铅暴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富阳市768名儿童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方法 2008年1~12月选择门诊(富阳城区幼儿园)4~7岁儿童768例,其中男436例,女332例,平均年龄5.3±1.1岁,分别检测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结果 768名患儿的血铅水平分布于10.73~214.62μg/L间,平均水平为(78.37±22.52)μg/L,铅中毒患儿148例,占19.2%。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比例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钙水平分布于1.78~2.86mmol/L间,平均水平为(2.37±0.31)μg/L,低钙血症患儿9例,占1.2%。血铁水平分布于710~2 200μg/L间,平均水平为(1 337.83±230.57)μg/L,缺铁患儿23例,占3.9%。血锌水平分布锌于720~1 800μg/L间,平均水平为(1 147.51±322.27)μg/L,低锌血症患儿237例,占30.8%。结论该地区4~7岁儿童铅中毒和低锌血症仍比较常见,加强预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延吉市儿童血清锌、镁、钙、铁、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儿童的保健水平。方法:随机采集384例0~7岁儿童血清,利用日本产AU64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铁、锌、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学龄前儿童中铁元素缺乏现象居首位,其次为锌元素缺乏,钙、镁、磷缺乏现象不明显。不同性别儿童钙、锌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P0.05),铁、镁、磷元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吉市学龄前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膳食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3个月~3岁婴幼儿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锌、铜含量,探讨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因素。方法:取婴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584例3个月~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钙、铁、锌、铜4种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缺乏居首位,占22.09%,钙缺乏占14.72%,铁缺乏占14.21%,铜缺乏占3.42%,不同年(月)龄组婴幼儿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量元素缺乏与婴儿喂养方式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1)。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其智商水平(P<0.001)。结论:微量元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指导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4 100例学龄前儿童体内钙、铁、锌的含量。结果:该市区学龄前儿童缺钙率为14.14%,缺铁率为13.66%,缺锌率为17.32%,高钙率为0.73%。结论:提示铜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失衡比较普遍,必须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定期监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梅  韩煊  林志敏  贺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3-2785
目的:了解宝安区0~3岁婴幼儿有益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和有害铅元素分布水平。方法:对2010年8~1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868例0~3岁的婴幼儿全血锌、铜、钙、铁、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锌缺乏27.19%、钙缺乏11.87%、铁缺乏10.37%、铅中毒5.29%,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平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婴幼儿要定期健康体检和检测微量元素,及时调整膳食,适时补充锌、铁,针对性排铅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营养状况与全血内矿物质缺乏情况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末梢全血中的矿物质含量。卡方检验分析方法。结果长春市0~6岁儿童体重低下率为2.1%,发育迟缓率为5.86%,肥胖率为9.32%。低铜率2.01%,低锌率52.77%,低镁率0.42%,低铁率35.78%,低钙率15.50%。发育迟缓、肥胖的儿童低铜、低锌、低镁、低铁、低钙率与身高正常、体重正常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低下的儿童低铜、低锌、低镁、低铁率与体重正常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体重低下的儿童低钙率与体重正常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低下的儿童低钙率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结论除体重低下的儿童其低钙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外,0~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全血内的钙、铁、锌、镁、铜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周红梅 《中国校医》2012,26(6):420-421
目的了解徐州市云龙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高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儿童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检微量元素检测资料。结果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在各年龄段中较常见,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缺锌在2 264名儿童中居第1位(17.31%),缺铁居第2位(11.48%),缺钙的发生率相对较低(3.89%)。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微量元素的失衡有差异,郊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高于城市儿童,但城市儿童体内铅的含量高于郊区儿童。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极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和铅的增高。应该重视儿童的膳食营养,注意均衡饮食,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0~6岁儿童体内血清铁、锌、钙、镁、铜、铅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个月~6岁.男性为246例(54.7%),女性为204例(45.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所采集的手指末梢血选择性进行血清铁、锌、钙、镁、铜、铅元素检测.结果 血清铁缺乏在所有受试儿童中居首位,血清钙及锌缺乏次之,尚无血清镁及铜缺乏者.但13.8%(52/376)儿童体内血清铅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不同性别儿童各元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期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昆明地区3个月~6岁儿童的血清铁、锌、钙元素缺乏较严重,且年龄越小缺乏越明显.血清铅元素含量超标比例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