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1例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V1~V5导联ST段抬高。结论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伴V1~V5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2.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是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指标,鉴于常规12导联记录的局限性,对下壁AMI合并右室、后壁AMI易于漏诊。因此,下壁AMI者要及时加描右胸、后壁导联,现就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不少见右室梗死并发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右胸导联 (V3 R~ V5R)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 ~ V3 导联 ST段抬高 ,特别是 V1 导联 ST段对诊断并发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  1993~ 2 0 0 0年收集患者 8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认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 (并除外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束支阻滞及过早复极综合征 )。并发右室梗死者 42 (男 2 7,女 15 )例 ,年龄42~ 87(6 8± 10 )岁 ,其中下壁梗死 2 3例 ,下、后壁…  相似文献   

4.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期少数病人的下壁导联ST段无明确抬高,无法及时确诊。本文分析64例下壁AMI早期心电图,探讨对应导联变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早期有92%(59例)的下壁导联有明确ST段抬高,98.5%(63例)的aVL导联ST段下移,且下移不受同时合并右室或正后壁MI的影响。如将此种下降也作为下壁AMI诊断标准,早期确诊率可达98.5%。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6月至1996年3月,对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中伴正后壁或(和)右室心肌梗死16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20例发生左胸导联ST段压低,14例左胸导联ST段无压低,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与方法病例:34例按WHO标准确诊为心肌梗死,其中单一下壁18例、下壁+正后壁11例、下壁+右室5例。除外同时合并前间壁、前壁、侧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心室肥厚和显性预激者。其中男性21人,女性13人,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为624±105…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特征.提高对AMI的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例心电图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资料.结果 AMI不典型心电图常见于心肌梗死早期、同部位多次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合并右室及后壁心肌梗死、小面积心肌梗死及记录导联不正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患者.结论 对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应不断动态追踪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及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对高度房室阻滞的预测价值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9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J/R≥0.5的发生情况,部分病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其对房室阻滞的预测价值。结果27例(21.6%)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二度以上房室阻滞。有房室阻滞者,心电图下壁导联J/R≥0.5多于无房室阻滞者(69.56%vs30.44%,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房室阻滞者,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的高度狭窄明显多于无房室阻滞者(100%vs58.33%)。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阻滞者的病损冠脉以右冠状动脉多见,下壁导联心电图J/R≥0.5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阻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邵华  袁高辉 《心脏杂志》2001,13(6):508-508
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近年来对部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 PA)行紧急经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0 3~ 2 0 0 0 - 0 6确诊的 AMI患者 16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8.1( 60~ 85 )岁。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 9例 ,下壁 高侧壁、下壁 后壁 高侧壁、右室 下壁、右室 前间壁各 1例 ,前壁及广泛前壁 3例。3例患者出现 ~ 度房室传导阻滞 ,8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2 治疗及观察 均在胸痛发生 6h内经静脉给予溶栓治疗 ,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0 .4 ml后 ,立即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率为2%-10%,下壁心肌梗死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为前壁心肌梗死的2-3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约30%同时伴发右心室梗死。伴发右心室梗死时,房室传导阻滞更为常见。现将我院收治2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出现右室收尖部,靠近室间隔及右室流入道起搏阈值显著增高患者的起搏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 3 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分别给予尿激酶 ( U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 6例患者为 1 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湖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男性 3 4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6 4.5岁 ( 6 0~ 85岁 )。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 1 9例、前壁及广泛前壁 1 1例、下壁 高侧壁 2例、下壁 后壁 高侧壁、右室 下壁、右室 前间壁各1例。 5例患者出现 度至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5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1 .2…  相似文献   

12.
6例房室传导阻滞 (AVB)患者均来自我院心内科 ,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5 0~ 80岁 ;6例均为冠心病 ,其中 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4例为 2∶1AVB ,2例为Ⅲ度AVB ,心室率为 40~ 5 0次/min ,心房率为 80~ 1 0 0次 /min。 6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阻滞部位均为房室结。 2例AMI患者中1例因胸骨后疼痛 1 0h入院 ,心电图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另 1例因阵发性上腹疼 1d入院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此 2例心肌酶均升高 ,均感头晕、无力 ,入院时即为Ⅲ度AVB。常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鲁南欣康 ) 2 0mg入液静脉滴注 ,同时…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系我科1999年1月~2003年6月入院患者,平均年龄(71±5.12)岁,均有典型胸痛,心电图ST段、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和降低的序列变化.44例中男33例,女11例,,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分别为10例、18例,下壁心肌梗死为13例(其中1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例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均排除以下情况:房室颤动、心房扑动、各型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Q- 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 QT间期 (QT)的差值 [1] 。近年研究表明 ,QTd可以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冠心病患者 QTd明显增大 ,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差异更大。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12 4例 AMI患者的Q- T离散度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MI组共 12 4例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4 8例 ,年龄 36~ 79岁 ;AMI部位 :前壁和广泛前壁 4 2例 ,前间壁 36例 ,高侧壁 3例 ,下壁 31例 ,下壁合并右室 6例 ,正后壁 2…  相似文献   

15.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几乎把右室或/和后壁心肌梗死遗漏,随着对右室和后壁心肌梗死的不断认识、右胸导联及背部导联的普遍应用,尸检证实对右室和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自1996年以来,我院对60例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加措了右胸导联和背部导联,发现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和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例非常多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随着AMI常规18导联心电图的开展,其诊治率不断提高。本文探讨下壁合并正后壁AMI时V1导联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从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选出有右室梗塞病人41例。41例病人根据是否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分成两组:15例有完全性房室阻滞(组Ⅰ)、26例无完全性房室阻滞(组Ⅱ)。诊断标准:1.急性心肌梗塞:符合WHO标准。2.右室梗塞:①在下壁导联有典型改变病人的右胸导联V_(3R)、V_(4R)有ST段抬高≥0.1mV;②其中15例有Swan-Ganz导管监测资料:右房平均压>1.33kPa及/或右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0.65。3.Killip>Ⅱ级为急性左心衰竭。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两组病人各因素比较见附表。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病人住院病死率文献报道不一(19~45%)。Mavr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处理方法,为日后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经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监护等手段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统计和分析临床预后护理效果。结果:发病后第1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6例,约占70.97%,第2~4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7例约占29.03%;AMI并发AVB的部位中,前壁13例,死亡13例;前间壁8例,死亡7例;前壁广泛15例,死亡15例;下壁9例,死亡2例;下后壁17例,死亡2例;ARVI 13例,死亡2例,前壁广泛并发ARVI 18例,死亡14例;治疗后,共5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3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必须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常规12导联V2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梗死并发右室及正后壁梗死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为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符合以下条件者:1常规12导联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2排除束支阻滞、左、右室大、预激综合征、局灶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共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56±1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在梗死早期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在发病后第1天每6h做1次心电图,以后12h做1次,均在各导联同一位置记录心电图的资料以…  相似文献   

20.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MI)。为了减少漏误诊,除常规12导联外需加作V7~V9、V3R~V54导联。本文主要评价下壁AMI时胸导联ST段的改变及其对下壁AMI合并后壁或右心室MI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