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由于折返机理,异位兴奋灶的自律性增高、后除极电位的触发激动等机制所引起,其中折返机理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机制。折返的部位可在房审结、房室间异常旁路通道、心房内和窦房结,而以前两者常见。房室结折返是由于房审结内有双(或多)通道,其中快(β)通道传导快但不应期长,慢(α)通道传导慢而不应期  相似文献   

2.
1 心电资料 房室脱节多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自律性异常所致,后者则多见于窦房结频率过低或低位节律点频率增高时,一般室早对窦性频率无影响,故少有室早致窦率减慢致交界性心动过速出现房室脱节者,现报导一例。  相似文献   

3.
房性激动(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性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或颤动)与窦性搏动属同腔l生搏动,前者很容易侵人窦房结,不仅使后者节律重整,还可抑制其自律性。根据房性异位激动终止后代偿间歇的长短,可估计窦房结功能异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实际上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所以所有治疗均有一个权街利弊的考虑。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有关冲动形成的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抑制由正常或异常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自主节律点产生传出阻滞以阻止向静息的心肌传播,而不抑制起搏点。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增加正常或异常的自律性或产生延迟的(洋地黄)或早期的(奎尼丁)后电位,从而激起持续性节律活动产生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A.自律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搏规律、心率和心脏起搏点的异常,或冲动传导出现障碍从而使心房和心室的正常激动程序发生改变。因此,心律失常可由于冲动起始、冲动传导或以上二者均不正常所致。造成这种冲动起始或传导不正常的电活动,可以是由于产生心房、心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被人们广泛认识只有二十余年时间。病窦综合征是指因窦房结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及临床表现。其原因为窦房结自身的自律性降低或冲动不能激动心房以达到  相似文献   

7.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自律性增高(automaticstrengthen)、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及折返激动(reentry) ,其中90%以上为折返激动所致。折返激动既往均指0相去极化电流所致。本文介绍复极2相折返及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0相折返传统折返概念认为折返的产生及其激动的维持均系由于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电流沿折返环路传导所致 ,相毗邻心肌细胞的去极化亦只能由0相电流介导产生 ,即为去极化电流所形成的0相折返。一、折返激动的定义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某一激动循一条传导途径传出 …  相似文献   

8.
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发出激动的最初位置。由于窦房结激动形成和/或传导障碍所造成的窦房结功能不全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因此多年来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许多诊断方法,如药物试验(阿托品,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芳之  刘丰 《山东医药》2002,42(23):51-52
小儿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律性异常 :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和希氏束 -浦肯野纤维系统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特征。在正常心脏 ,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都要高。当窦性心律降至次级起搏点自身频率以下时 ,或次级起搏点冲动频率超过窦性心律时 ,心脏的起搏点将从窦房结转向窦房结以外的次级起搏点。副交感神经受刺激或窦房结病变均可引起窦性频率减慢或受抑制 ,即发生“逸搏”。另外 ,很多因素可提高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 ,使得在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也发生心脏起搏点的转移 ,称为…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动过速诊治中点滴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VT)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自发连续三个,电程序刺激后至少连续6个室性提前搏动。室速的发生机理:目前了解可分为折返、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激动三种。临床上靠常规检查进行鉴别是很困难。心电的程序刺激和超速起搏的反应及晚电位检测对鉴别不同机理有一定帮助。折返与触发激动所致VT均可被电程序刺激所诱发并终止,但两者反应有不同特征,鉴别可见表1。诱发VT的早搏联律间期与早搏距VT第一个QRS间期的关系,前者为反比,后者为正比关系。自律性增高或异常所致VT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终止。  相似文献   

11.
心房扑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更快而规则的快速性房性异位心律失常。系由于激动在心房内环行运动或房性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而产生一种主动性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根据心房扑动产生F波激动方向、形态,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为少见型。本文4例Ⅱ型心房补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我院收治过一例伊托必利导致心律失常,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有糖尿病病史8年,平时服用二甲双胍片降血糖。主因"意识障碍1h"于2012-03-03被送至我院急诊科。当时行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给予非同步电除颤  相似文献   

13.
<正>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1.心律失常的含义:指与正常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正常节律标准:a.起源于 SAN(窦房结),b.60~100次/min,c.R~R间期变异<0.12s,d.P~R 间期0.12~0.20s,e.QRS≤0.10s。2.自律性改变(冲动形成异常):2.1 被动性异位心律:2.1.1 产生原因—SAN 受抑制或激动下传受阻.潜在起搏点被动发出激动(如迷  相似文献   

14.
早搏后第一次基本心律的周期缩短,以后连续多次的基本心律的周期仍保持其固有的周期,这种现象称为早搏后节律提前。这可能是由于早搏的激动侵入基本心律的起搏点,促使后者的自律性暂时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Hoffman和Granefield提出,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由于异常冲动形成、传导障碍或两者兼有所致。随后,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原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根据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分类,促进和指导了抗心律失常药的研究和临床用药。一、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上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有自律性、后电位触发与折返。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增加,可由于突性冲动增快或异位冲动的产生而形成。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缺血缺氧,洋地黄中毒等,使心肌细胞内钙增多,钠钾减少而诱发心律失常。在心肌细胞除极  相似文献   

16.
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基本药物实验,其操作简便、安全,是初步诊断SSS的重要方法之一。单纯性窦性心动过缓多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阿托品试验多为阴性。SSS则由于窦房结发生了器质性病变,造成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并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多为阳性,因此鉴别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SSS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阿托品实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异位自主性心动过速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并超过窦性频率时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由于此类心律失常的异位起搏点不具有保护性的“传入阻滞”,当窦性频率快于异位频率时,心搏由窦房结控制,反之则由异位起搏点控制。 1产生原理 1.1正常心脏内除工作的心房肌、心室肌不呈现有自律性外,其余组织中均有自律细胞形成起搏点,各起搏点自律性各不相同,但通常只有一个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占据优势地位决定整个心脏的兴奋节律。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细胞位相4的坡度最陡,达到阈电位的速度最快、自律性最高,每min能兴奋70~80次。其他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区每min兴奋50~60次,His束35~45次,浦肯野纤维30~40次。这些起搏点的自律细胞由于舒张期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可有三种常见的机理,即折返激动,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激动之一引起。其中以折返激动最为常见。折返环路可涉及窦房结,心房或房室结,房室或结室旁路束(单独或联合存在)。折返之发生,必须有二条纵行分离,传导特性和不应期均不同的传导途径和一条与之相连结的末端途径所构成,一个适时冲动必须受阻于一条传导途径(逆向肢)而在另一条传导途径(前向肢)下传,如果冲动在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67岁。临床诊断右肾积水、肠梗阻。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示 :第 1行开始几个波 ,P波落于QRS之中与S波重叠 ,ST段稍高于等电位线 ,QRS呈rSr′型 ;第 2行前段同第 1行后 3个波 ,P波融于QRS波中 ,R波的振幅明显增高 ;第 3行和第 4行同第 2行后半段 ,P波落于QRS波之稍前 ,与R波重叠 ,两者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心电图诊断 :窦速 ;非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 (等频性 )干扰性房室脱节。讨论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产生是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 ,交接区自律性增强稍高于窦房结的自律性 ,发出相对快的激动 ;而生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一、心律失常治疗所必需的基础1 心律失常的机制 :(1)激动异常 :这包括自律性增高性或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2 )传导异常 :折返性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速(VT)绝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所致。(3)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 ,一处或多处。2 药物作用的机制 ,试图控制何种心律失常 ?3 临床情况 :(1)急性、持续性或阵发性。(2 )是否伴低血压 (SP <90mmHg)、心衰或有无危险症状。(3)心脏病理情况、有无旁路、继发缺氧、急性失血、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有无心外情况 ,例如 :甲亢、慢阻肺或发热性疾病、气胸或甚至食管破裂等。4 预防用药或控制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