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伴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伴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束支阻滞组 ,39例 )及无束支阻滞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35 1例 )心电图束支阻滞有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应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束支阻滞组左主干、左回旋支 (LCX)及三支血管 [左前降支 (LAD)、LCX、右冠状动脉 (RCA)同时存在病变 ]发生病变比率增加 (P <0 .0 1,P <0 .0 5 ,P <0 .0 5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者LAD及RCA发病率高 ,RBBB并发左前分支阻滞 (LAFB)者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者LAD、LCX病变发生率高 ,LAFB者LAD病变发生率高 ,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患者多为三支血管病变。结论 :冠心病伴束支阻滞预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 ,LBBB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左冠状动脉为主 ,RBBB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多累及RCA及LAD ,如存在 2种以上阻滞 ,特别是并发有左前分支或房室阻滞时 ,多提示存在三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动过速是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正常人罕见。而心电图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心电轴左偏(LAD)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却常见于正常人,现将我们遇到的7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束支阻滞(LBBB)的动态变化,研究LBBB合并电轴左偏(LAD)的意义。方法 对60例LBBB的一系列12导心电图作回顾分析,其中9例作了长时间观察。结果 检出LBBB合并LAD20例(占33.3%),其中冠心病12例(占20例的60%)、心肌病5例、高血压2例,其他1例。9例长期观察,7例先有左前分支阻滞(LAFB)以后发展成为LBBB并LAD。结论 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发生的LBBB并LAD,是LBBB加LAFB或左束支分支同时阻滞、LAFB阻滞程度重于左后分阻滞(LAPB)。  相似文献   

4.
鲁端  王劲 《心电学杂志》2005,24(1):62-63
完全性三分支传导阻滞会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自主心律的心率较缓慢和QRS波群宽大,因为该起搏点位于阻滞区远端的传导系统周围(末梢)区域。这种心律可能难以与双分支或束支传导阻滞伴较高水平(如房室结或希氏束)的房室传导阻滞鉴别。除了较慢的心室率以外,若QRS波群的形态与以往的双分支阻滞图形不同,  相似文献   

5.
心房扑动伴B型交替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并不罕见,但同时伴有双分支传导阻滞较少见。现报告1例。 患者男,59岁。反复胸闷、气促三年,再发一月,加重两天入院。原有肢端肥大症。继发性心肌病伴完全性右束支(CRBBB)加左前分支阻滞(LAFB)病史(图lA)。体检:体温36.4℃,脉搏12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10KPa(105/75mmHg)。神志清,精神软,慢性重病容,高枕卧位,脸部增长,下颌增大,手足背厚宽,手指足趾粗短。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征( ),两肺呼吸音低,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  相似文献   

6.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并不少见,该种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最近遇到一例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波群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克平  周荣 《山东医药》1989,29(10):6-7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在临床心电图中较常见。我们在4万例心电图中共检出1184例RBBB者,其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CRBBB)499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IRBBB)685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7岁.1977年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就诊,经全面检查确认为冠心病.当时心电图诊断发现有双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略).给予扩冠治疗.1993年1月3日病人因心绞痛发作频繁再次来院,心电图(图1上)比前次有明显变化,呈现三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间隔支阻滞,只有左后分支传导正常.随即入院检查治疗.同月10日复查心电图(图1下)仍为三分支阻滞,但胸前导联V_2—V_4出现明显的小q波,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同年10月5日因突然晕厥、抽搐、意识不清而再次入院,心电图(图2)示: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心房内径 (LA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将 2 88例EH患者(EH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E/A比值及以三导心电图仪测定静息心率 (RHR) ,并与 180名健康体检者 (NT组 )比较。结果 EH组LAD及RHR较NT组显著增加 ;EH伴左心室肥厚者 (LVF)LAD及RHR较无LVF及NT组显著增加 (均P <0 0 5 ) ;LAD及RHR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 (均P <0 0 5 ) ;EH组LAD与RHR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结论 EH组LAD及RHR较NT组增加 ,36 8%EH组患者伴有左心房 (LA)扩大 ;LA扩大与EH伴LVF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LA扩大与RHR增加有关。LA扩大可能是EH病情近展及心功能减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室内双支传导阻滞病人的处理措施和疗效。方法:通过对39例慢性室内双支传导阻滞病人长期临床观察,了解其病因、演变及预后,以求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室内双支传导阻滞多见于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患,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为主要;有10例(25%)病人在观察期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加重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VB),有4例死亡。结论:对此类病人应严密观察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心房内径 (LA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 0例EH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 ,测定LA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射血分数 (LVEF)、E/A比值及静息心率 (RHR)。并与 2 2 5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比较。结果 :EH组LAD及RH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EH伴左室肥厚 (LVH)者RHR及LAD较无LVH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 (均P <0 .0 5 ) ,LAD及RHR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EH组LAD与RHR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EH患者LAD及RHR较正常对照者增加 ,35 %EH患者伴有左房 (LA)扩大。LA扩大与EH伴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LA扩大与RHR增加有关。LA扩大可能是EH病情进展及心功能减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6个月后血压、房颤发作情况、心电图P波时限(PWD)以及左房内径(LAD)、容积(LAV)、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达到目标水平,且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更高(82.8%vs53.1%,P<0.05);PWD、LAD、LAV、血浆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均<0.05)。PWD与LAD、LAV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有益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并可以改善左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  相似文献   

13.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反复胸闷气短10余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年。20天来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入院BNP 2 264 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160 ms。经胸心脏超声提示全心增大,左房内径(LAD)59 mm,左室舒末内径(LVED)68 mm,左室下后壁心肌变薄伴向心运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34%。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李旭平 《内科》2007,2(4):688-6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12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MI患者,其中74例发生RA,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前降支组(LAD)31例、左回旋支(LCX)组11例、右冠状动脉(RCA)组32例,分析干预不同的冠状动脉中RA的发生情况。结果LAD组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RCA组发生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部分患者需临时心脏起搏、电除颤等。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常发生RA。RCA病变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LAD病变患者术中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在术前需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胺碘酮)、备好临时起搏器、除颤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压力示波并熟练掌握电除颤术。  相似文献   

15.
双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左右束支或其分支出现的传导阻滞 ,严重时可发展成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易发生心室停搏 ,临床表现为晕厥或阿 -斯综合征 ,病情凶险 ,预后不良。笔者遇见 3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男性 ,5 3岁。因胸闷、气短 4月 ,加重 1W入院。临床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入院时心电图 (图略 )诊断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ICRBBB)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H)。入院次日反复发生阿 -斯综合征 ,期间心电监护发现心室停搏最长R -R间期为 2 8s。选取心电监护描记的其中 2段心电图 (图略 )进行分析。上行示P波规则出现 ,波幅低…  相似文献   

16.
郭玉清 《山东医药》1991,31(6):39-40
通常把束支阻滞归类于心室内传导障碍,但严格说来,仍应属于房室传导阻滞范畴,因为房室传导阻滞也可以发生在希氏束及其以下束支部位。一、无症状束支阻滞与SCD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33001例无症状者进行了ECG检查,检出束支阻滞705例。其5年随访为:右束支阻滞(RBBB)319例,死亡18例,其中心性死亡9例(2.8%),1例猝死(0.3%),显示右束支阻滞的猝死率较低;左束支阻滞(LBBB)248例,死亡30例,其中心性死亡18例(7.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平均55.3±8.9岁.结果 80例中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中90%有LAD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有LAD病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下壁AMI者中,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是LAD病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VT)系特发性VT的常见类型,其心电图(ECG)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其中ECG表现为RBBB型伴电轴左偏的特发性VT是具有独特的临床、ECG和电生理、电药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19.
报道2例预激合并房室正道和旁道同时存在传导阻滞以及2例预激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例1,男性,54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房室正道一度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系房室旁道存在长P-R间期二度Ⅱ型传导阻滞所致。例2,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晕厥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间歇性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正道高度传导阻滞伴3相超常期传导、房室旁道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呈2∶1~3∶2传导。例3,例4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16岁,均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0.
束枝传导阻滞 ( BBB)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预后的影响 ,既往的研究涉及较少。作者对非选择性的 894名 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以探讨束枝传导阻滞对 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并对伴束枝传导阻滞的 AMI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进行了概述。894例 AMI患者中 ,伴 BBB者 113例其中左束枝传导阻滞 ( L BBB) 60例 ,右束枝传导阻滞 ( RBBB) 5 3例。BBB的诊断是通过体表心电图所证实 ,这些 BBB患者中有部分病人在 AMI前曾有心电图证实存在 BBB。且伴有 BBB的 AMI患者年龄相对较大 ,既往有 AMI及高血压病史 ,Killp分级大于 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