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密切相关,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本文就EBV与NPC的关系,与NPC相关的EBV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Bcl-2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转化及转移有关,50-80%的滤泡性淋巴瘤,10-25%的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中有Bcl-2蛋白的表达,EB病毒(EBV)与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密切相关,而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相关性较小,EBV在体外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Bcl-2蛋白。该病毒可能通过LMP-1诱导Bcl-2的表达参与了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RNA、潜伏膜蛋白(LM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c-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AN(encoded small RNAs,EBERs),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1及cyclin D1、c-fos的表达。结果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 RNAs阳性率为100.0%(36/36),LMP-1阳性率为44.4%(16/36),cyclin D1阳性率为52.8%(19/36),c-fos阳性率为61.1%(22/36)。LMP-1表达与cyclin D1、c-fos表达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鼻咽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1的检出,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癌基因c—erbB-2相关性。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阳性乳腺癌及EBV阴性乳腺癌标本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BV阳性乳腺癌组c—erb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P〈0.01)。结论:部分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c—erbB-2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鼻咽上皮细胞的EBV感染是癌变过程中侵袭前的变化,几乎在100%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存在EBV的基因.目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已应用于临床,检出率达96%,而传统的原位杂交方法在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仍有显著表达.本文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鼻咽部活检组织石蜡标本中联合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V-DNA载量与鼻咽癌组织中EBER表达的差异,探讨EBV感染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同一患者的标本进行两种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EB病毒(E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酶法研究黄芪提取液对Raji细胞和B95-8细胞E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无细胞毒性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对巴豆油,正丁酸联合激发的EB病毒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提高。结论:黄芪抑制EBV抗原表达效果好,有望在鼻咽癌的预防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测及其增殖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rt-Barr 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增殖期基因在EBV阳性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rn杂交检测185例胃瘟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特异性EBVDNA片段.PER阳性标本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石蜡切片组织中EBV犏码小RNA1(EBER1)的表达.以确定EBV阳性胃癌一再应用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增殖期基因(即刻早期基困BZLF1、BRLF1,早期基因BARF1、BHRF1.晚期基冈BcLF1、BLLF1)的表达.结果:13例胃癌组织EBV阳性(7.03%),癌旁组织未检测到EBV感染.胃癌和癌旁组织中EBV阳性纺有显著性差异(X^2=11.0769.P=0.0009)。EBV阳性和阴性胃癌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部位的差别均无显著性(P=0.973,0.141,0.259,0.586,0.062).但性别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X^2=52317.P=0.021)。增殖期基因中即刻早期基因BZLF1有6例表达阳性.而BRLF1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铡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晚期基因BcLF1有7倒表达阳性.而BLLF1均为阴性。结论: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EBV阳性胃癌组织中存在EBV增殖性感染.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在EBV阳性胃癌发生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EBV—LMP)的同步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8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97例胃癌组织,利用HE染色对所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EBV—LMP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法,H.pylori感染判定采用HE,H.pylofi—DNA PCR和血清ELISA法测定IgG抗体三种方法。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见EBV—IMP的表达,胃癌黏膜组织EBV—LMP表达阳性率为7.2%(7/97),胃癌组织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H.pylofi感染的胃癌黏膜组织中EBV—LMP的阳性表达率为13.5%(7/52),无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EBV—LMP的阳性表达率为0,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无H.pylofi感染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胃黏膜组织无EBV—LMP的表达,胃癌组织中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H.pylofi感染胃癌组织比无H.pylori感染胃癌组织EBV—LMP呈现高表达,H.pylofi感染和EB病毒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更加深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MP1在新疆地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鼻咽癌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鼻咽癌中,LMP1阳性表达为60%(60/100),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EB病毒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疆地区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 )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 月至2015年1 月75例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 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 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 2、c-myc 蛋白表达及EBV-EBER 情况,分析EBV 阳性的胃DLBCL 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 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Bcl- 2、c-myc 蛋白表达方面,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CHOP 方案治疗下,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15.1 个月和31.4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发生于胃DLBCL 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 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 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甘肃省武威地区胃癌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状况及miR-101、EZH2、COX-2在EBV相关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BV小RNA(EBER)、miR-101、EZH2、C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   120例胃癌组织EBV阳性率为10.0%,EBV相关胃癌有较少的淋巴结转移,好发于贲门、胃体(P < 0.05)。miR-101、EZH2、COX-2在12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例EBV阳性胃癌组织miR-101、EZH2、COX-2和108例EBV阴性胃癌组织3个分子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胃癌组织EBV感染和miR-101表达呈正相关,EBV相关胃癌组织miR-101表达和淋巴结转移、COX-2、EZH2表达均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EB病毒感染与武威地区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EBV相关胃癌和EBV阴性胃癌在淋巴结转移和发生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01、EZH2、COX-2与EB病毒相关胃癌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供者提供的EB病毒(EBV)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17lJ)能够成功地预防和治疗接受同种骨髓移植者的EB相关性淋巴细胞增生症。这一发现提示我们运用类似的方法治疗复发的EB病毒阳性的霍奇金病患者,匕名霍奇金病患者中有11人在第一次或第二次治疗中产生了自身的EBV特异的CTL,外周血中ThR的zeta链水平较低,但在C:17lJ激活后水平提高。研究中有3名患者获得了有基因标记的自身CFL,有两名患者在B期症状减轻,外周血EBV滴度下降。然而,恢复化疗和放疗后,输注6至12周后上述改变发生了逆转,患者病情加重并死亡。第三位患…  相似文献   

13.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l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14.
王学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29-2432
EB病毒(EBV)与某些恶性淋巴瘤相关,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患(LPD)和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组。Shimoyama等最近确认系列无免疫缺陷的老年EBV相关(EBV’)B细胞LPD(B—LPD),在许多方面与免疫缺陷相关的LPD相类似,特称该类新生物为“老年性”(“senile”)或年龄相关的EBV’B—LPDs。EBV’B—LPD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相对比例较高,≥90岁达到发病高峰(20%-30%),中位年龄71岁,可能与随着年龄的老化所发生的免疫学恶化有关。该病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霍奇金和Reed—Sternberg(HRS)样巨细胞及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成分,是血液学家和病理学家面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选择问题。本文进一步阐明该种新认识的年龄相关的EBV+B—LPD和EBV+HL包括形态学和生物学在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福建地区HL患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福建地区收集74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HL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于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确定EBV在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进而分析EBV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HL组织中EBER阳性的均为经典型HL患者,其EBV的检出率为51.4%(38/74),在HL各型中EBV的检出率以淋巴细胞消减型HL(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和混合型HL(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为高,7例LD中有5例阳性及28例MC有23例阳性,而结节硬化型HL(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和淋巴细胞为主型HL(lymphocyte rich Hodgkin's lymphoma,LP)分别为18例有5例阳性和17例5例阳性.EBER在≤14岁儿童组中10例有9例阳性,在≥70岁老年组中8例有7例阳性,成人EBER阳性率为39.3%(22/56),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Ⅲ~Ⅳ期的HL患者EBV阳性率(76%,27/42)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5).男性HL患者的EBER阳性率为54.7%(29/55),而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7%(9/21),男女比例为1.3∶1.结论:福建地区HL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组织中EBV—BARFO基因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兵  曾益新等 《癌症》2001,20(5):464-467
目的:EB病毒(Epsterin-Barr virus,EBV)存在的变异影响到其生物学功能(如LMP1基因)。 BanHI A 区右向框0(BamHI Arightward fram0,BARF0)是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中检出率很高的一个EB病毒基因,对其 变异性的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是为了广东鼻咽癌组织中EBV-BARF0基因的序列及其变异。方法:应用PCR技术从20例鼻咽癌组织中,扩增EBV基因BARF0,并对它们的序列进行测定。 结果:与标准株B95-8相比,鼻咽癌纺织品 EBV-BARF0均是4个位点发生空变:160473(G→T)、160701(C→ A)、160707(C→T)、160701(C→A)、160707(G→C),并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的改变 :2(A→Ser)、26(Leu→Phe)、78(Arg→Phe)、78(Arg→Ser)、80(Ala→Pao)。结论:由于EBV的BARF0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及检组织中100%表达,在淋巴瘤组织及淋巴瘤细胞株中表达较低或不表达,本研究首次报道鼻咽癌组织中EBV-BARF0的序列分析,与B95-8相比存在变异,并导致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改变,推测该基因 很可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存在的变异影响到其生物学功能(如 LMP1基因)。 BamHI A区右向框 0( BamHI A rightward fram0, BARF0)是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中检出率很高的一个 EB病毒基因,对其变异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为了明确广东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基因的序列及其变异。方法:应用 PCR技术从 20例鼻咽癌组织中,扩增 EBV基因 BARF0,并对它们的序列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株 B95-8相比,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均有 4个位点发生突变: 160473( G→ T)、 160545( C→ T)、 160701( C→ A)、 160707( G→ C),并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的改变: 2( Ala→ Ser)、 26( Leu→ Phe)、 78( Arg→ Ser)、 80( Ala→ Pro)。结论:由于 EBV的 BARF0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及活检组织中 100%表达,在淋巴瘤组织及淋巴瘤细胞株中表达较低或不表达,本研究首次报道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的序列分析,与 B95-8相比存在变异,并导致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改变,推测该基因很可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淋巴瘤基因组不平衡改变、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小RNA(EBERs)表达情况,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进行基因组水平不平衡改变的研究。结果 EB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HL)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型基因组无不平衡改变。外周T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表现为基因异常的数目多,核型复杂,预后不良。大B细胞NHL、小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基因组水平缺失与增益的数目少、化疗效果好。结论 EBV感染后的NHL宿主细胞基因组水平改变,扩增与/或缺失数目多,临床表现呈进展性、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EB病毒(EBV)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ALK1、CD3、CD5、CD7、CD10、CD15、CD20、CD23、CD30、CD38、CD43、CD56、CD68、CD79、CD99、CyclinD1、EMA、TdT与EBV潜伏膜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标记EBV编码的RNA(EBER).按照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存档的438例淋巴瘤组织标本重新分类.结果 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NK/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中EBER阳性率分别是5.4%(14/261)、16.5%(19/115)和59.7%(37/62),LMP-1阳性率分别为5.4%(14/261)、5.2%(6/115)和59.7%(37/6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EBER在60岁以上组中的阳性率(13.2%,7/53)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下组(1.2%,1/81)(P<0.05);在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蛋白表达与EBER表达具有不一致性,EBER阳性率明显高于LMP-1(P<0.05);5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全部表达EBER;在HL淋巴瘤中LMP-1蛋白表达与EBER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 EBV感染与淋巴瘤类型相关,EBV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率高,HL次之.鉴于EBER与LMP-1在HL中的一致性表达,出于经济学考虑,LMP-1可代替EBER用作EBV的检测.EBV可能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HL等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华庆  洪明晃 《中国肿瘤》1999,8(12):558-561
1鼻咽癌病因学的研究1.1EB病毒自从国外学者首先报告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可能有关后,我国学者证实了鼻咽癌组织中有EBVDNA和EB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而具有转化活性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鼻咽癌组织中其基因结构与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携带EB病毒的鼻咽癌细胞系SUNE-1和裸鼠移植瘤株SUNT-1。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人胚鼻咽粘膜在EBV、TPA和正丁酸盐的协同作用下可诱发淋巴瘤和未分化癌。但EBV在人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机理仍未彻底阐明。1.2遗传易感性我国自70年代的死亡回顾调查、肿瘤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