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为HI的危险因素。据头颅CT表现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I的可靠手段,对于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应在治疗中定期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本病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hiomHI)的病因、影像、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40例中老年H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HI占同期脑梗死的7.1%,其病因脑栓塞占65%,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35%。头颅CT检查结果表明,血肿型多见于脑栓塞,非血肿型多见于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应在1~2周内进行影像复查,确诊为HI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取其中6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心源性脑梗死是比较多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类型,达到48例,占全部64例患者的75%。根据临床CT以及MRI片的资料,患者分为血肿型脑梗死以及非血肿型脑梗死,其中非血肿型脑梗死患者比例达到81.3%。结论心源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病因;闭塞血管再通以及脑梗死的面积,侧枝循环几方面因素关系到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我院94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析其梗死类型、梗死面积、血糖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的关系,比较出血发生时间、出血类型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梗死机制、梗死面积、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有关;其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愈早则预后愈差,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治疗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HI)影像学类型特征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38例HI患者病史、症状、影像、预后等临床资料,研究其出血类型、出血时间、影像特点、短期预后,采用统计学对HI影像类型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肿型14例(36.84%),全为脑栓塞患者,发生于脑梗死后第1周11例(78.57%)。非血肿型24例(63.16%),发生于脑梗死后第2周以后22例(91.67%)。疗效预后分析,血肿型无效9例,有效5例,有效率35.71%,非血肿型无效4例,有效20例,有效率83.33%。结论血肿型常发生在脑栓塞患者,非血肿型和侧支循环建立密切关联,血肿型比非血肿型出血发生时间更早,血肿型比非血肿型疗效预后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CT、MRI的临床表现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加强对其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对其临床与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入院时的头部常规CT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其中,35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开始加重,行CT或者MRI复查后发现有出血性改变,其余患者行常规CT或MRI复查也发现出血性改变。其中,血肿型为13例(26.0%),非血肿型为37例(74.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结论 CT或MRI检查能有效提高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促进医护人员及时进行二级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何娟  刘山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58-2759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在临床较常见,治疗有一定难度,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头颅CT表现特征,我们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52例中,经头颅CT确诊为HI的3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玉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74-297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CT表现.方法:将19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分3型,其中中心型12例、边缘型2例、混合型5例.结论: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首选和重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0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关发病因素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水平、梗死类型和面积及是否接受溶栓治疗等;预后方面,出血转化时间早的患者及血肿型患者与出血转化晚和非血肿型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面积梗死、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是引发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面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时应及早给予个体化的治疗,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探讨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医院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中性处理,治疗组采用活血化淤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活血化淤处理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排除血肿量大于梗死面积1/2患者,可采用活血化淤治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李辉华 《江西医药》2001,36(6):470-471
自CT和MRI应用以来,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由尸检的病理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评价与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HI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HI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简称HI)是指梗死后梗死部位继发出血,临床比较常见,以前临床上用病理学理论诊断,最近随着MRI和CT的普遍应用,临床诊断HI成功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今年来溶栓,抗凝药物的普遍应用,HI引起了广泛关注.我院近3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84例,经CT或MRI确诊为HI 52例(7.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I诱发因素。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一2013年3月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症状缓解与支持性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6.7%,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脑栓塞是HI诱发因素。结论对于HI患者准确的诊断与检查,并适当做预先处理是治疗HI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坤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8-305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头颅CT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1例,原梗死灶出血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动态头颅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1例HI患者的危险因素对HI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HI的发生与心房纤颤病史、梗死面积、溶栓、抗凝及血糖水平有关.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溶栓、抗凝以及梗死后高血糖是HI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处理,期望提高HI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HI临床诊治过程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38例HI占同期脑梗死的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为66%,出血发生在第1周14例(37%),第2周17例(45%);出血与血压不稳定和血流再灌注有关,与抗凝剂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结论HI的诊断主要是依靠CT或MRI,HI患者要复查CT或MRI,才能及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是对HI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发生率约30%~40%,多见于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其发生率与梗死面积成正比,梗死面积越大,发生几率越高,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合并出血。现将我院2004年01月至2008年0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及C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以往多经尸检后确诊。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HI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结果56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以心源性为多见,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分型。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继发性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的多少,按发病时间及部位可分为早发型、迟发型及血肿型、不规则型。早发型及血肿型预后较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分型不同,则预后不同。应根据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