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祖国医学“肺主皮毛”、“内病外治”理论,我们用坎离砂加味治小儿寒痰型咳喘,取得显著疗效,兹介绍如下。方药及用法:取坎离砂(一种热敷剂)一把,  相似文献   

2.
李××,女,26岁,农民,已婚。1977年6月30日初诊。主诉:二十天前下棉田除草,气候炎热,出汗较多,口渴不巳,乃饮山泉之水。中午回家后自觉头晕头重,耳鸣鼻塞,逐渐加重,至当晚二更许,双侧耳聋如塞,与家人议事亦靠打手势。次日到当地卫生院求诊,经西医打针服药三日,乏效,乃改服中药三仁汤加苍术、藿香、石菖蒲之类,连服七日,亦无好转。患者焦急,遂到某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检查,意见为:“双耳鼓膜完好,耳内无异物”,诊断为“神经  相似文献   

3.
苓桂术甘汤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孝轩  朱琳 《新中医》2004,36(6):65-65
刘某,男,60岁,1996年6月15日初诊。耳聋、耳鸣、眩晕10余年,经常发作,发作时头目眩晕,泛呕欲吐,曾服磁朱丸、肾气丸不效。近日眩晕发作频繁,听力日渐减退,口淡无味,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滑大。证属阳虚湿滞。治宜沮阳化湿,佐以安神调血。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全蝎、赤芍。处方:茯苓、白术各20g,桂枝10g,甘草3g,全蝎9g,赤芍  相似文献   

4.
吴纪祖 《新中医》1992,24(10):22-22
一、眩晕孙××,女,64岁,农民,1990年10月4日诊。眩晕起于今年4月雨湿之季,恙发持续,症见头晕眩运重浊,左耳轰鸣失聪,伴发不寐,心下逆满,纳差,时欲泛吐痰涎,在某医院五官科检查:左耳道正常,鼓膜混浊有液平。诊为渗出性中耳炎。经用抗生素、糜蛋白酶、强的松、维生索C等药间断治疗数月罔  相似文献   

5.
陈×,男,38岁。1986年3月16日诊。大便秘结半月,二、三日一行。伴头晕心悸,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曾服清热滋阴通便之品,便秘益甚,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辨为脾虚水停证。治当温阳  相似文献   

6.
苏××,男,32岁。1989年2月12日初诊。患者两月前因感受风寒,气管炎复发,在乡卫生院服用感冒冲剂、氨茶硷、咳特灵等,感冒咳嗽治愈,但又出现多涎,不分昼夜自溢而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水肿”多见于育龄期或节育期女性。笔者自1980~1988年以来,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2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略举治验如下: 主方与服法连皮茯苓20克,桂枝、漂白术、冬瓜皮、汉防已、泽泻各10克,粉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相似文献   

8.
加味苓桂术甘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该方由苓桂术甘汤加干姜、附子、人参、威灵仙4药组成.全方虽仅8味药,但却寓有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理中丸、四逆汤、参附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等7首常用名方.方中桂枝、干姜、附子相伍大温脾肾之阳、温通经脉;人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属,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笔者2010~2013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用慢性心力衰竭174例,男108例,女66例。年龄52~83岁,平均67.5岁。病程1~10年。其中扩张性心肌病66例,缺血性心脏病100例,瓣膜性心脏病8例。入选患者经ECG、X线、UCG等检查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10.
本院王霞芳教授是首届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施治,每获良效,尤其对小儿咳喘研究深入,应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颇丰。  相似文献   

11.
曾××,女,25岁,已婚。1978年5月4日就诊。头晕目眩,短气心悸已半年,闭经三月。曾多处医治,疗效不显。近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有咳痰清稀,背部寒冷,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腰腹冷痛,双下肢足踝以下浮肿,大便溏,小便不利。近两月来体重增加4公斤。曾在某医院检查非妊娠。诊见:神清呆滞,形体丰盛,语声低沉,双足踝以下浮肿,按之没指,舌体胖嫩,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相似文献   

12.
翟熙君  刘战河 《陕西中医》2007,28(2):229-230
苓桂术甘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原为治疗伤寒误用吐下之脾胃气虚水气证及胃脘痰饮证而设.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桂枝温阳化气而行水,二者相合一温一利,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以断生湿之源,甘草益气和中,与白术相协共奏补土制水之功.饮去脾和,湿不复聚而饮证自愈.笔者临证时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多获良效.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因痰饮停留所致的多种病症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头痛张某 ,女性 ,5 2岁 ,2 0 0 1年 1 0月 1 8日初诊。患者患发作性头痛 1 0余年 ,发病时多感脘部胀满、恶心 ,继以头痛且迅速加重。曾诊为神经性头痛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头痛发作频繁 ,伴痰多、纳差、心悸。2日来症状加重。诊见患者面黄、体胖、舌淡、苔白 ,脉沉细而缓。此乃痰湿内阻所致 ,予针太阳、内关、丰隆 ;并服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30 g、桂枝 1 0 g,焦白术 1 5 g,陈皮 1 0 g,半夏 1 2 g,赭石 30 g,枳实 1 0 g,竹茹 1 0 g,…  相似文献   

14.
夏某某,男,49岁。农民。1984年9月12日就诊。患咳嗽3年,时作时止,每逢秋冬加重,证见咳嗽气短,心悸,胸满腹胀,食欲不振,头眩,吐痰涎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缓。证属中焦阳虚、水饮内停。治以温阳化气,培中渗湿镇咳。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桂枝各20克白术8克苍术白芥子各10克甘草5克,服药后吐出大量痰诞,嘱守方10剂遂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按:《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所治本例久咳,乃属中阳不振,水湿壅遏,影响肺之清肃,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 刘某,男,58岁。2004年10月16日就诊。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已5年,近几天来由于劳累和心情不舒,自感胸闷、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面部虚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而滑。辨证:水气上冲,阴盛搏阳;治以温通阳气,利水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5g,肉桂12g,白术10g,香附12g,瓜蒌20g,薤白9g,甘草6g。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是温化痰饮的名方,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兹将临证验案录下,供参考。便秘案李××,男,55岁。 1985年6月12日初诊。大便秘结,数日一次十余年。伴心下动悸,头眩短气,小便量少,轻度浮肿。服苦寒泻下、甘寒润肠药无效,病情日趋加重。舌质黯淡、苔滑。脉沉弦,此属痰饮内阻,津液不布而致的便秘。治宜温化痰饮,健  相似文献   

17.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珍珍  张彦来 《新中医》2021,53(20):31-35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 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脂、抗凝等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 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 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LVEF、LVEDd、LVES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VEF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LVEDd、LVESd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 2 组血清NT-proBNP、sST2 含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 组血清NT-proBNP、sST2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NT-proBNP、sST2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sST2、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20例泉州市马甲中心卫生院(362014)杜万福笔者从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因饮阻于中,清阳不升,痰浊上蒙之眩晕证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5例,女...  相似文献   

19.
咳喘治验     
魏光民 《新中医》1993,(7):19-20
咳喘之证,病因繁多,虚实错杂。罹患此疾,每多缠绵,兼挟它证者,更棘手难愈。吾师胡国俊幼承家学,通晓医理,精于辨证,治验颇丰,对咳喘的治疗得心应手。现择其验案2则,庶或可使同道知常达  相似文献   

20.
咳喘证治     
咳喘病传统治法包括:"冬病夏治",扶正固本、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养阴生津止咳、健脾益胃、补肾纳气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寒饮为患,恪守温化。初起表未解而内有伏饮者,轻则以杏苏散,重则投小青龙汤;表解而饮未已者,苓甘五味姜辛汤、苓桂术甘汤、瓜萎薤白半夏汤等;肺胃失降,佐以二陈,旋覆代赭汤;虚寒甚,加黄芪、附子、六君等药。痰火在肺,清肃为先;木火刑金,滋水涵木;喘凡属肾,务必镇纳,疗效显著,价钱低廉,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