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骨症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自1904年Alber-Schuberg首先报道后,1962年Hasenbuffl收集到257例。国内自1955年何天骥、蒋士焘等先后报告5例以来,至今已有42例。兹将我区所见到的同胞姐妹2例报告如下: 例1:女,15岁,学生,汉族,石嘴山市人。住院号1601。 1981年2月开始发现左骻部不适,时感疼痛,局部无红肿,功能轻度受限。近日左骻痛进行性加重,跛行二周入院。曾有左肱骨骨折史。检查:头颅五官无畸形,视力左1.2,右1.5,眼底正常。胸腹正常,脊柱左侧弯,左骻屈曲45°,内收20°,局部无红肿。左下肢较右侧短2厘米,细1.5厘米。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肺泡微石症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等。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自体骨内破骨细胞缺陷及代谢紊乱有关。我们在诊疗中发现一家姐弟三人患此症,并定期随访10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骨症首先于1904年由Alber—Schonberg描述,故称Alber—Schonberg氏病。后继学者们又据其大体病理及X线特征称之为: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 disease),脆弱性骨质硬化症(Osteosclerosis generalisata tragilis)、粉笔骨(chalky bonc)、先天性骨硬化(Congenital Osteosclerosis)。本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国内1955年开始由何氏及蒋氏报告5例,至今国内报告约76例,国外约300余例。而家族性石骨症更为罕见,最近我院门诊遇到2例,为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5.
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症、泛发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粉笔样骨等,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硬化病。Albers—Schonberg于1904年首先发现一例,此后国内外有散在报告。我们最近遇二例典型石骨症,均于体检时胸透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病、广泛性骨质硬化病、粉笔杆骨病、先天性骨硬化等。1904年由Albers-Scb(?)nbery首例报告,故又有AlbersSch(?)nbery病之称。本病系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其主要特点为全身骨骼硬脆,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小甚或消失。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易骨折。小儿患者多预后不良。该病自1955年以来,国  相似文献   

7.
<正> 石骨症由Alber-schonberg于1904年首先描述,病理及X线特征称之为:大理石骨病(Marblebone disease),广泛性骨质硬化症(Osteoclero-sis generalisata tragilis),粉笔骨(Chakybone),先天性骨硬化(Congenital Osteosclerosis)。本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国内1955年开始由何氏及蒋氏报道5例,至今国内约78例,国外报告约300余例。而家族性石骨症则为罕见。最近我院遇到两例为同胞兄弟,并进行了2年的随诊观察。病例报告例1 孙××,男,23岁。因经常头痛,周身无力来诊。体检:营养发育不良,双眼球突出,鸡胸,脊柱后突,心肺及腹部正常。  相似文献   

8.
石骨症为罕见病,本文报导同一家族中3例,均为同胞姐弟。例一:女,40岁,X线号39053。因右上腹阵发绞痛一天伴呕吐胃内容物三次,于1980年4月11日入院。病后无发热、寒战,尿色稍黄,大便正常。过去史:37年前右上臂骨折,23年前左小腿骨折,曾在某医院作钢针固定,5年前患过“阑尾炎”、“肝炎”、“胆囊炎”,当时具体情况欠详。  相似文献   

9.
10.
连新版骨科学专业教材都未记载的石骨症病例,最近在黑龙江肇东市人民医院骨科被首次发现。石骨症,也叫大理石症。意思是病人的骨质犹如大理石,其骨质均匀硬化,骨髓腔封闭,骨小梁消失,骨质脆弱,极易发生骨折。X线片显示骨密度增高,正常骨结构消失,干骺端塑形不良,如同棍棒?..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学生。自觉腰部酸帐疼痛来我院就诊。 行X线腰部及骨盆部位检查,X线表现:腰椎体上下骨皮质密度致密增厚,中间密度相对较低,形如夹心蛋糕样改变。髂骨的致密带与髂骨嵴平行,呈同心圆弧排列,形如年轮。X线诊断:石骨症。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儿2个月,男性,维吾尔族,因发热、咳嗽8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53次/min,呼吸52次/min。精神差,面色显苍白,皮肤显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口唇淡白,胸廓未见畸形,脊柱未见畸形。双肺闻及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触及中度肿大,四肢未见畸形,活动可,甲床显苍白。其父母、姐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0.29×109/L,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左侧下肢疼痛、麻木、发凉2个月,于2010年2月5日入院。查体:患者脊柱生理弯曲存在,上腰段压痛,无放射。腰椎活动度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双侧80°。加强试验阴性。双侧下肢肌力V级,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无迟钝。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胫骨结节上20cm处大腿周径相同。胫骨结节下10cm小腿周径相同。  相似文献   

14.
程广  阙颖 《吉林医学》2013,(8):1596
<正>石骨症即大理石骨症,1904年由Albers-Schonbezg报告,为一种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1/50万。笔者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石骨症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5个月,面色苍白伴腹胀4月余,全身皮肤黏膜苍  相似文献   

15.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称Albers-Sch-nberg氏病或称大理石骨(Marble-bone),系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其X特征为部分或全部骨骼呈现普遍性的密度增高、骨纹理增粗、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或消失。在临床上,患者可有贫血、肝、脾、淋巴结增大及多发性骨折等症象。远在1904年Albers-Schnberg氏首先报告了第一个石骨症病例,并作了讨论。由于其密度与大理石相似,故称之为大理石骨。1926年Karshner氏又命名为石骨症。嗣后世  相似文献   

16.
<正> 石骨症属一种罕见的泛发性骨硬化性疾病。病因不明。我院于1982年3月发现1例。此病与氟骨病的硬化型有相同之处。后者在我省渭北几个县发病率较高,为了对本病有所认识,提高对氟骨病的鉴别诊断,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8岁,农民。因右脚砸伤来我院就医。拍片发现患足第1、2、3跖骨骨折,该足诸骨密度均匀性增高,结构不清,髓腔变窄。颅骨、躯干、骨盆和四肢拍片检查,发现各骨有同样的改变。患者生于本地,在农村劳动。既往经常头  相似文献   

17.
石骨症(Osteopetrosis)系1904年Albers-Schon-berg首先发现,故有称Alber-Schonberg病;又因本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系统发生广泛的骨质硬化和脆性增加,故亦称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名称,如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大理石骨和粉笔样骨等。兹将我院发现之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1岁、因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褥疮感染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神志不清、消瘦、贫血外貌、两侧髋、臀、骶部皮  相似文献   

18.
杨燕  薛娇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4):341-341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骨骼硬化疾病,由于病例少见,临床易误诊为贫血、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资料做回顾分析,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岁2个月。因面色苍白收住我院。查体:发育不良,重度贫血貌,皮肤有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膨隆,肝右肋缘下4cm,脾肋缘下6.5cm,质硬。肝肾功能正常,溶血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 石骨症即大理石骨病。为儿科少见病。国外1904年由Albers-schonbery首先提出,国内1955年首例报告。至今报道约300例,我院近期见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9岁。面色苍白年余,双踝关节肿胀九月,双下肢抽搐十余次,1985年  相似文献   

20.
石骨症一例报告孙金英患儿,男,1岁9个月。进行性面色苍黄一年余收住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8kg,母乳化奶粉喂养,不规律添加辅食、鱼肝油及钙片。生长发育一般。生后不久即因皮肤苍黄,由产院转当地医院,予输血治疗,此后患儿一直面色发黄。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