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林榕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现在多用“半表半里”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及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为定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则认为,少阳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位.但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半表半里”指太阳与阳明之间具有很大的漏洞,很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半表半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现在多用"半表半里"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及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为定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则认为,少阳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位.但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半表半里"指太阳与阳明之间具有很大的漏洞,很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伤寒论》少阳病“半表半里”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目前尚无定论。“半表半里”既是少阳病的病位又是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半表半里证”是一个独特的证候,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不表不里、表里之间的位置。本人研习少阳病篇,偶有所得,以飨同行,不妥之处,请予教正。  相似文献   

4.
少阳病位之争由来已久。盖因表里含义之不确定,致少阳难以定位。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者,则少阳在阳明之前;以阳为表、阴为里者,则少阳在三阳之末。总之少阳居半表半里。然而,少阳究竟在不在半表半里?若追本溯源,结果竟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正> 第三节少阳病辨证太阳主表,阳明主里,而少阳主半表半里。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两经之间,其病为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既非太阳之奉,又非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  相似文献   

6.
太阳经走人身背部,主表;阳明经走人身之胸腹部,主里;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属于太阳,阳明之夹界,故主半表半里.<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吴崐解释说:"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犹枢轴焉,故谓之枢."故太阳为开,其病为表证,阳明为阖,其病为里证,少阳为枢,其病为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7.
1 枢机之含义枢机之含义 ,《素问·阴阳离合》篇云 :“太阳为开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太阳为开 ,厥阴为合 ,少阴为枢”。就三阳经而言 ,“太阳为开 ,谓阳气发于外 ,为阳之表 ,“阳明为合”谓阳气蓄于内 ,为阳之里 ;“少阳为枢”谓阳气在半表半里之间 ,可出可入为枢机。就三阴经而言 ,“太阴为开”谓阴分之表 ;“厥阴为合” ,谓居阴分之里 ;“少阴为枢” ,谓居阴分之中。开者为出 ,合者为入 ,枢者为出入之间 ,此为“开、合、枢”之说。《伤寒论》少阳证是介于太阳、阳明之间 ,起着二经枢纽作用。按着疾病发生部位而言 ,三阴又有少阴为…  相似文献   

8.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确立的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因此,明确六经病证病位是正确认识六经病证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历代注家对少阳经病的病位的解释不妥,现特提出异议,愿和同道商榷。一、历代注家对少阳病病位的认识自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以来,历代医家对少阳病病位问题都一致倡导半表半里说;但其内容有所差异,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阳病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如成无己曰:“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二)少阳病居于太阳太阴之间。如《医宗金鉴》曰:“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阴也。”(三)少阳病居于躯壳脏腑之间。如方有执曰:“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界之隙  相似文献   

9.
少阳篇《伤寒》诸本,均先阳明而后少阳,仅常熟丁国钧《荷书馆琐言》称:邴味清得《伤寒论》真本,其编次首太阳、次少阳、次阳明.此说是否确实,姑且勿论,但少阳为枢,半表半里也;太阳开为表,阳明阖为里,是少阳应居太阳、阳明之间也.症由太阳传少阳者有之;径传阳明者有之,独未见由阳明而传少阳者,以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也.况阳明篇中,言及少阳者颇多,不先读之,何能明瞭,故移列于前.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半里半表,用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以及定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定律,诸版《伤寒论》教材亦作如是云。所异议者,在于半表半里是指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指三阳与三阴之间。笔者钻研良久,发现都不是,对此,陈述如下。 1 半表半里之出处半表半里,《伤寒论》原文无此一说,此说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时首创,是用来解释第96条小柴胡汤之病机的,其原文如下:“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气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五六日,邪  相似文献   

12.
一、枢机之含义关于枢机的含义,《内经》中早已有沦述。《紊问·阴阳离合篇》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就三阳经而言,“太阳为开”,是谓阳气发于外,为阳之表;“阳阴为合”,是谓阳气蓄于内,为阳之里;“少阳为枢”,是谓阳气在半表半里之间,可出可入为枢机。就三阴经而言,“太阴为开”,是谓居阴分之表;“厥阴为合”,是谓居阴分之里;“少阴为枢”,是谓居阴分之中。开者为出,合者为入,枢者为出入之间,此为“开,合,枢”之说。《伤寒论》少阳证介于太阳、阳明之间,  相似文献   

13.
自利【原文】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已。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信箱     
(一)青海循化卫生院王少科问: “伤寒论”少阳病篇,有人把它排在阳明病篇的前面;有人把它排在阳明病篇的后面。请问:究竟应该排在那里? 答:伤寒论的六经排列,是根据“素问”热论篇“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的传经次序。故将阳明列在少阳之前。后人以病变性质:太阳为表热证,阳明为里热证,而少阳为半表半里热证,故有将少阳列入阳明之前。两者持论,各  相似文献   

15.
少阳病的性质属半表半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以半表半里的病位,却历来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认为是太阳、阳明、少阳,即是阳经与阴经之间半表半里;另一种则认为是阳经中的半表半里,即太阳、少阳、阳明.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所载,笔者临床运用,疗效甚佳,现报道于下: 1.和解少阳:少阳为表里之间,邪犯少阳,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伤寒论》(南京中医学院编《伤寒论译悉》1980年版)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这是邪郁于半  相似文献   

17.
正近观《伤寒论》条文,发现其中多有"不可"之言,言其不可发汗、不可吐下,想必言其不可者,定是时人所易误之处,而仲师之所以警醒后人者!盖六经之中,少阳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为表里之间,寒热之中,故为半表半里。少阳为枢,邪在少阳者,既可出转太阳而解,亦可内转阳明生变,变化多端,内外相连,因而更易误诊。而所谓的误诊,即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本质所做的错误判断,或因此而导致误治。误诊误治既不利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和解之剂     
《光明中医》2014,(5):1086-1086
小柴胡汤属性: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在表者可汗,邪在里者不可汗也;邪在表者可吐,邪在里者不可吐也;邪在里者可下,邪在表者不可下也。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在阴阳交界之所,阳经将尽,乎欲入太阴,营卫不和,阴阳交战,并非谓表里受邪,若大柴胡可表可下例也。  相似文献   

19.
14.少阳兼表(太阳)与少阳兼里(阳明)的证候、病机、治法如何?试举例说明之。答:所谓少阳兼表、兼里是言其病变之状况。因少阳为枢,既可外枢,也可内枢,外枢是少阳连系太阳,内枢是少阳连系阳明。在常态下,少阳气机有转枢气液、调整胃肠活动、决渎水道之功。在病态下,由于外邪侵袭,枢机不利,随着病人体质因素之差  相似文献   

20.
“透热转气”治法为叶天士所创,因其在营分证治时所举,便被后人认为是营分证治则,本人对此有疑,试论如次。一、邪既人里,治非还表而出伤寒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治则迥别。太阳为表中之表,治以辛开腠理,温散寒邪于外。少阳为枢,邪在半表半里,治之和解其表里寒热,鼓动近里之邪外达。邪入阳明,寒邪化热,热者寒之,有经腑表里分。治经之证,寒而辛散,其邪除被寒药直折外,还可能因辛散而还少阳或再太阳以外解;腑证则治纯苦寒,从腑内下解。寒邪入里,三阴之证,皆里虚寒,治则温里补虚,使邪从内散而解,非必还表而出。温病卫气营血,卫气为表,营血为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