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探讨影响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4.6 mm×250.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56∶44),检测波长为210 nm,速流为1.00 mL?min-1 ,柱温30℃。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分离效果良好,在14.80~26.64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简便、准确、专属性强,HPLC可作为心律宁胶囊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鸦葱(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 et Krasch.)中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鸦葱全草为原材料,用70%乙醇冷浸提取,经大孔树脂柱色谱纯化,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测定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测定其化学成分的光谱学数据。结果: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鸦葱全草中分离得到3种黄酮苷和1种倍半萜苷,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5,7,3′,4′- 四羟基黄酮-8-C-β-D-葡萄糖碳苷(Ⅰ);5,7,3′,4′-四羟基黄酮6-C-β-D-葡萄糖碳苷(Ⅱ);5,7,4′-三羟基黄酮6-C-β-D-木糖-(1→2)-β-D-葡萄糖碳苷(Ⅲ);3-氧-β-D-吡喃葡萄糖基3 -羟基- 1α,5α,7α H-4(15),10(14),11(13)-三烯-12,6α-愈创木内酯(Ⅳ)。结论:从鸦葱全草中分离得到3种黄酮苷和1个其他成分。该3种黄酮苷(Ⅰ、Ⅱ、Ⅲ)为首次从鸦葱中得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玉蜀黍叶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玉蜀黍叶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玉蜀黍叶中分离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是苜蓿素(1)、苜蓿素-5-O-β-D-葡萄糖苷(2)、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3)和β-谷甾醇(4)。结论:从玉蜀黍叶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蜀黍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分离鸦葱中的黄酮成分并鉴定其结构,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鸦葱全草粉末,用70%乙醇提取,提取液经大孔树脂、硅胶、ODS柱、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学数据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分别为:5,7,4′- 三羟基黄酮-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5,7,4′- 三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及5,7,3′,4′- 四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结论: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鸦葱中得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为(2E,6E)-3,7-二甲基-8-羟基八二烯-1-O-β-D-葡萄糖苷(Ⅰ)、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Ⅱ)、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茵芋苷)(Ⅲ)、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五花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藤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五花血藤藤茎的95%乙醇提取物加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应用多种色谱柱及仪器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和光谱学数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花血藤藤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毛柳苷(1)、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2)、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3)、eugenylβ-rutinoside(4)、原绿酸(5)、齐墩果酸(6)、(-)-表儿茶素(7)、2-苯乙基-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3,4-二羟基苯乙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n)Iljinskaja]叶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综合应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乙基-4-甲基戊酯-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胡桃苷E(2)、(4S)-α-松油醇-8-O-α-L-呋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4S)-α-松油醇-8-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子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青钱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海生菊苷)(Ⅰ)、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Ⅱ)、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苷(Ⅵ)、(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Ⅹ)、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Ⅻ)。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 var. 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 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黄精Polygonatun sibiricum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IR,UV,^1HNMR,^13CNMR,ESIMS,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果。结果 从黄精干燥根茎中得到6个化合物和1组混合物,分别鉴定为:(+)-syringaresinol(Ⅰ),(+)-syringaresinol-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liriodendrin(Ⅲ)和(+)-pinoresinol-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Ⅴ),4‘-5,7-三羟基-6,8-二甲基高异黄酮(Ⅵ)和黄精神经鞘苷A,B,C(Ⅶ)。结论 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Ⅴ和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毛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W ILLEY138.L谱库自动检索。结果: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共鉴定出29个组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为毛银花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忍冬全株花芽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整体解剖法研究了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花芽的分化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它是多级枝先后多次分化花芽的类型。在南京地区,从2月下旬到10月底分化Ⅵ级分枝;每级枝在山脓芽分化发育成分枝的前期时,都能分化一些节数的花芽;花芽分化的速度、数量和发育间隔期随当时温度而变化。从花芽分化到开花分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忍冬个体生长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 调查忍冬不同树龄的形态指标,分析花蕾中绿原酸的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 金银花药材的质量与其忍冬树龄关系密切。不同树龄忍冬,萌发新枝能力与花蕾生长不同,其质量差异较大。综合产量和绿原酸含量的因素,金银花药材以忍冬树龄9~15年较好。结论 保证金银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是:随树龄增长,适时调整密度,在GAP基地建设中,对不同树龄植株要分类管理。本研究对人工栽培多年生药材的研究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时间对"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为确定其适宜修剪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对"华金6号"进行冬剪、春剪与不剪处理,测定新生发芽数、着花枝条数、徒长枝条数、蚜虫侵害枝条数,第一茬花期单株花蕾数,HPLC法测定13种成分含量。结果:虽冬剪与春剪发芽数、着花枝条数均低于不剪处理,但蚜虫侵害枝条数较低,且单枝花蕾数多、花蕾干质量高,春剪尤为突出;三种处理条件下,13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春剪、冬剪、不剪金银花质量差异不显著,产量、蚜虫侵害枝条数显著差异,综合比较,春剪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5.
蓝靛果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开发、利用蓝靛果资源 ,对蓝靛果进行了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方法 ]进行蓝靛果对小鼠游泳时间和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实验 .[结果 ]蓝靛果能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延长小鼠爬杆时间 .[结论 ]蓝靛果具有抗疲劳作用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忍冬藤与其伪品金银忍冬藤、连翘茎进行比较和鉴别。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忍冬藤、金银忍冬藤及连翘茎在基源、性状、显微方面进行比较和鉴别。结果:忍冬藤、金银忍冬藤及连翘茎在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为保证忍冬藤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LPS诱发的ARDS大鼠作为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银花组和激素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的形态以及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金银花的抗炎作用.结果 金银花提取物能改善ARDS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抑制由炎症刺激物质LPS诱导的IL-1、IL-6和TNF-α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对ARDS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释放和减轻组织脏器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从其根中共分离和鉴定了32个化合物,以硬脂酸含量最高达6.39%;茎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1个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含量低于1%;叶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3.30%;花蕾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达8.22%。结论通过对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供药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滇产忍冬属植物淡红忍冬Lonicera acuminate Wall.的生药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淡红忍冬进行生药学初研并与正品忍冬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结果:淡红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与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所含主要成分与忍冬大体一致。结论:为扩大金银花类的药用品种、鉴别、临床应用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