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5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难治性青光眼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是手术区域及周围滤过泡纤维组织堵塞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MMC)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瘢痕形成 ,显著提高这类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MMC虽有此优点 ,但其并发症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作者对本科近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笔于1993-1996年问,施行小梁切除术86例102眼,本将二年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继红 《天津护理》2010,18(1):18-19
总结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联合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要点。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眼压和眼前房的动态变化,协助医生把握巩膜调整缝线的拆线时机,并针对不同类型浅前房的病例,采取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措施,巩固了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4例(64眼)难治性青光眼,配对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小梁切除术(A组)或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B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0个月,手术成功者A组共14眼,成功率48.28%;B组26眼,成功率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1,P=0.027)。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羊膜能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术后A、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3)视野: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3只眼(46.4%),A组并发白内障4只眼(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43-4045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覆片敷疗及干扰素α-2b注射治疗。结果视力改善方面,13眼矫正视力上升,25眼视力未见恢复,3眼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方面,31眼眼压正常,17眼用药后眼压正常,3眼眼压未正常。10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9眼手术时发生前房积血,4眼术后早期出血。所有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30眼术后滤过泡功能正常。术后均发生前房炎症,均经抗炎处置后缓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确诊后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确诊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视力提高率高于参考组,视力恶化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眼压低于手术前和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视野改善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视力和视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原则及技术。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晚期青光眼共 34例 (36眼 )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及近远期随访过程的护理经验与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 10~ 2 4个月 ,在护理措施配合下 ,术后 1年眼压控制率 (<2 80kPa)为 91 7% ,≤ 2 0 0kPa者占 83 31%。结论术前护理的关键是重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的重点是创造良好显微手术配合条件 ,术后护理包括协助医生密切观察滤过泡及前房形成和调整缝线 ,术后长期随访及使患者正确掌握滤过泡按摩方法 ,可以明显地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10例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实施外路小梁切开术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日常护理、药物降眼压的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局部创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躁动防护、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6年住院的50例(62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眼发生浅前房者13眼(20.96%),主要原因有滤过过盛8眼(61.54%),结膜瓣及角巩膜瓣渗漏3眼(23.08%),脉络膜脱离1眼(7.69%),睫状环阻塞性青光跟1眼(7.69%)。采取保守治疗9眼(69.23%),手术治疗4眼(30.77%),均能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滤过过盛、结膜瓣及角巩膜瓣切口漏、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200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9个月,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早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青光眼患者眼压、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均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视力均较之前有所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研究组眼压、视力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9个月眼压较术后1个月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术后浅前房(5.0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2.00%)高于对照组(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和煦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80-328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5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晚期青光眼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后用药、主要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的护理。结果:术后6~12个月56眼眼压控制在≤2.8kPa (21mmHg)内,术后视力提高且稳定,并发症轻而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晚期青光眼病人的手术成功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4.
选取76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分析护理效果。经过护理后,使得患者对青光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显著。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较好,配合适当的临床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3年11月始,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即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我科护理根据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手术方式的不同,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急救、心理护理、滤过泡护理、眼球按摩等护理技术,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专科护理方法,有效地防止了上述并发症,并获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虹膜红变并伴有病理性高眼压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性眼病,它是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临床上药物治疗往往疗效欠佳。我院于2006—06/2008-05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5例,均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61眼)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5.2±5.5)mm Hg,眼压控制成功率达94.0%.前房出血发生率为45.0%,均于术后5 d内吸收.术后无浅前房、虹膜粘连 、晶状体浑浊及眼内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法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在鞍山市铁西区人民医院接受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长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植入青光眼引流器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和平均眼压。结果 2组治疗后的矫正视力和平均眼压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矫正视力和平均眼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可有效提高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对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矫正视力和降低眼内压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以不同给药方法并用干扰素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小梁切除术的 5 2眼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采用术中干扰素湿棉片敷贴给药 ;另一组于术毕及术后第 3、5、7、14天在滤过区旁结膜下注射干扰素。随访时间9~ 12个月。结果 :( 1)术后第 9~ 12个月 ,结膜下注射组平均眼压为 13 .3± 3 .9mmHg ,术中应用组为 13 .0± 4 .7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 ( 2 )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 ,功能性滤过泡在结膜下注射组占 92 .3 % ,术中应用组占 5 7.7%。两组有显著差异。 ( 3 )两组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角膜上皮缺损。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用干扰素能有效改善滤过功能 ,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结膜下注射给药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术中敷贴给药法  相似文献   

20.
目 的 :探 讨 巩 膜 瓣 缝 线 小 梁 切 除 术 对 青 光 眼 患 者 术 后 视 力 、眼 压 及 浅 前 房 并 发 症 等 的 影 响 。 方 法 :选 取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治疗的 82 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 BCVA )、眼压、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 两 组 BCVA 、眼 压 、青 光 眼 生 活 质 量 量 表 ( GQL-15 )评 分 、匹 兹 堡 睡 眠 质 量 指 数 ( PSQI )评 分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 >0.05 );术 后 两 组 BCVA 、眼 压 、 GQL-15 评 分 、 PSQI 评 分 均 低 于 术 前 ,且 观 察 组 BCVA 、眼 压 、 GQL-15 评 分 、PSQI 评 分 均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观 察 组 CSQ-8 评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且在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