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脑震荡经颅三维多普勒(3D-TCD)不同时期特点、参数,为该病临床诊断和判定治愈标准的评估提供一种无创、客观的检查方法,对135例脑震荡分别于24h内、3-7天和治疗终结采用3D-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MVm)参数、频谱形态、特点,并于诊断和治愈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确诊的135例脑震荡中,3D-TCD参数符合诊断101例,基本符合(临界值)12例,不符合22例(16.2%)。治疗终结,临床判定治愈96例(71.1%),好转39例(28.9%),而3D-TCD判定符合治愈118例(87.4%),判定好转(17.8%)。结论:3D-TCD技术作为脑震荡诊断依据和治愈标准之一是可行的。本提出了脑震荡所致脑血管痉挛的频谱特点、形态及参数。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及高压氧治疗脑震荡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在脑震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4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在综合措施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治疗,B组(64例)按综合措施治疗,观察治疗1周内患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消失发生率、头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震荡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86例血管性头痛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50 min、100 min的脑血流改变。结果①86例患者服药前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颈内动脉终末段收缩期峰值流速(Vs)增高,服药后100 min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86例患者服药前搏动指数(PI)降低,服药后100 min增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能动态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脑血流异常指标,从而提供合理用药治疗的客观依据,研究表明:尼莫地平可作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NMD)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MD30mg,tid。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5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巴氏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月后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较对照组增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MD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好,脑血流量增加更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比较分析联合治疗前后大脑前循环血流情况,评价颈动脉支架术联合尼莫地平对大脑前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方法 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行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前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值,比较前后各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后TCD检查:患侧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患侧MCA流速明显升高,患侧ACA流速变化不明显;健侧MCA流速无明显升高,健侧ACA流速下降明显。结论颈动脉支架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大脑前循环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术侧半球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外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外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尼莫西平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TCD检查,观察其大脑中的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有19例出现了血流速度加快的现象,其中GCS评分9分以上者有13例出现了血流速度加快,GCS评分9分以下者有6例出现血流速度加快。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血流速度加快,均为GCS评分9分以上者。治疗组持续颅内压高者脑部血流速度加快发生率较高,颅内压不高者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外伤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120例,将其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变化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厦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葛根素治疗组(A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B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脉动指数(PI)的变化,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葛根素及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血管性头痛均有显著效果,但两组治疗总的有效率A组70.5%,B组73.8%,无明显差别。颅内血管Vs及PI有显著恢复(P〈0.05)。尼莫地平组对颅内血管V8及PI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葛根素及尼莫地平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脑循环和调节血流量。对血管性头痛具有显著疗效。两者短期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尼莫地平与西咪替丁对大鼠重型脑损伤后急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西咪替丁及尼莫地平组,共4组,用Dixon等方法致伤后西咪替丁组即予西咪替丁0.1mg/kg,尼莫地平组予尼莫地平5mg/kg,均ip,tid,72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pH及胃粘膜损伤指数。结果:与创伤组相比,尼莫地平组GMBF升高(P<0.05),胃液pH值增加(P<0.01),胃粘膜损伤指数减少(P<0.01)。西咪替丁组除GMBF略有下降(P>0.05)外,其余2项与尼莫地平组相似。结论:尼莫地平对大鼠脑损伤后急性胃溃疡疗效与西咪替丁近似。 相似文献
11.
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CVS病人 117例随机分成 2组 ,丁咯地尔组给丁咯地尔 150mg ,iv ,gtt ,qd× 7~ 10d后改 150mg ,po ,tid× 3wk ;尼莫地平组给尼莫地平 10mg ,iv ,gtt,qd× 7~ 10d后改 30mg ,po ,tid× 3wk ,治疗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CVS ,尼莫地平组有效率为 94 % ,丁咯地尔组为69 % (P <0 .0 5) ;对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致CVS的有效率丁咯地尔组为 93% ,尼莫地平组为 61%(P <0 .0 5)。结论 :2药对不同病因CVS效果不同 ,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药物 ,TCD可作为CVS治疗中判断疗效的常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1538例经颅多普勒(TCD)探测的大脑中动脉(MCA)进行分析,结果MCA探测总成功率为88.2%,随着年龄的增长MCA探测成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高龄女性MCA探测更低,且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中女性MCA探测成功率(60.2%)明显低于男性(88.2%)。在一定范围内用提高超声发射强度的方法可以提高TCD颞窗探测的成功率,而提高超声功率并在后颞窗探测可使TCD颞窗探测成功率较其它各种探测方法有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尼莫地平组和口服尼莫地平组,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测2种给药途径治疗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评价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1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静脉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改善最佳,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口服及静脉给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经治疗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8例,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n=32)与中重度贫血组(n=36),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各组对象脑血流速度的差异。并对两组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重度贫血组较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LMCA、RMCA、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增快(P<0.05),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P<0.05),而轻度贫血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组患者LMCA、BA、LVA和RVA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P<0.05),而RMCA与轻度贫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重度贫血可造成脑血流速可逆性增快,监测贫血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可能对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a 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Va 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高频r TMS(20 Hz)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联合尼莫地平片口服,对照组仅采用尼莫地平片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MMSE、CDR、HDS-R、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MMSE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DS-R量表、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 TMS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a 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Va 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治疗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安化县人民医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共14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2周后以及3个月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血肿范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ED)对36例偏头痛患儿及21例健康儿童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并对偏头痛患儿给予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结果TCD检查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偏头痛患儿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其中显效23例(63.89%),有效11例(30.56%)总有效率94.44%。治疗后复查TCD,治疗前后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提示有脑血管痉挛存在。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总有效率94.44%.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用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CA、BA、V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头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性头痛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和疗效.方法用经颅多普勒比较血流速度异常者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血管性头痛经颅多普勒检测异常的8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能反映血管性头痛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