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锁乳突肌下端切除术治疗肌性斜颈(musculartorticollis,MT)的疗效。方法1992年以来应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126例,经6个月~8年随访60例。年龄2~17例,平均8.5岁。从功能和美容两方面进行了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优良率达90%,其中2~7岁组优良率达100%。结论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仍是简单、方便、并发症少、疗效高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世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96例7—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须。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96例中优51例,良35例,可l0例,优良率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行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 1992年8月至~1998年8月分别以手法矫正康复治疗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1个月~2岁以内21例,2~4岁以内2例,4岁~14岁5例。 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小于2岁的患儿首先给予手法矫正康复治疗。大于2岁的及康复治疗失败的选胸锁乳突肌切断术。(1)按摩疗法:以拇指和示指按摩胸锁乳突肌肿块,采用上下推柔及前后揉捏的手法。按摩2次/d,每次80~100下。按摩时局部外撒少量的爽身粉,以保护皮肤。注意用力适度避损伤皮肤。(2)手法牵拉患例胸锁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96例7~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96例中优51例,良35例,可10例,优良率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有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铭  植勇  彭阳时  曹相军 《华西医学》1999,14(2):214-214
1993年1月~1998年9月,治疗8~14岁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11例。手术方法:于乳突处切断胸锁乳突肌止点腱,再切断并部分切除锁骨头、“Z”形切断胸骨头,松解挛缩组织后于矫正过枉位、缝合延长胸骨头。手术前后均作牵引。结果: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年6个月,其中优8例,良3例。结论: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肌腱延长术矫正畸形彻底,保持了胸锁乳突肌正常轮廓和颈部“V”形外观,是治疗大龄肌性斜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抽除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67-668
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传统采用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术后患侧颈部往往出现包块,影响美观而且复发率较高。我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对29例7岁以上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取胸锁乳突肌抽除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肌电图检查,分析胸锁乳突肌的病变特征与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儿童医院矫形外科2002-12/2003-12经临床确诊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共22例,男14例,女8例;右14例,左8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日龄20~50d,共8例,均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幼儿少年组14例,年龄2~14岁,痉挛型8例,肥厚型6例。行患侧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检测项目包括轻收缩及强收缩时运动单元电位的时限、波幅及相位。同时对健侧胸锁乳突肌进行相同检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新生儿组中轻收缩运动单元电位时限缩短(4.15&;#177;1.23)ms,波幅降低(0.28&;#177;0.11)mV,多相波增多(65&;#177;10)%,强收缩波幅明显降低(0.42&;#177;0.14)mV,各项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幼儿少年组中痉挛型轻收缩运动单元电位时限(4.53&;#177;1.28)ms、波幅(0.28&;#177;0.15)mV均降低,多相波增多(65&;#177;15)%,强收缩波幅明显降低(0.52&;#177;0.25)mV,且呈病理干扰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肥厚型轻收缩运动单元电位时限(5.52&;#177;0.33)ms,波幅(0.48&;#177;0.23)mV稍降低,强收缩波幅降低(0.92&;#177;0.2)mV也呈病理干扰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幼儿少年组痉挛型与肥厚型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患侧胸锁乳突肌存在肌源性病变,痉挛型胸锁乳突肌的病变较肥厚型重。依据肌电图检测结果推测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为胸锁乳突肌血循环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一种颈部畸形,多是由于产伤等原因造成的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以致胸锁乳突肌硬化、挛缩,使头颈向一侧偏斜。随年龄增长,症状加重,严重者可继发颈椎侧凸和面部畸形,甚至斜视。除少数患儿在1岁内行手法按摩成功外,大多需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该病患儿9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对肌性斜颈采用彻底松解的方法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但仍有不少病例疗效不满意 [1],为此我们对肌性斜颈术后再加牵引固定,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368例,男 206例, 女 162例 ,年龄 9个月~ 14岁,其中小于两岁者 176例, 2~ 5岁者 106例, 5~ 14岁者 86例, 326例经正规或不正规保守治疗无效 [2], 42例未经任何治疗。1.2 方法 368例肌性斜颈中, 351例采用胸琐乳突肌起端切断术,加部分切除术, 17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切断松解术 [3],术中于胸锁关节和锁骨内侧端上方 1 cm处,作…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性斜颈程度与胸锁乳突肌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轻重程度与其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6-11在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完成。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切取的标本,年龄3~13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左侧9例,右侧21例。取材部位为患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斜颈程度据术前临床检查评估,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标本进行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检测,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中重度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差异[Ⅰ型胶原:(19.13±5.24),(27.87±6.71),(40.58±6.15);Ⅲ型胶原:(14.76±3.66),(22.39±4.17),(30.11±3.41);P<0.05]。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胶原含量与其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即斜颈程度越重,其胶原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又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儿童为主,在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其临床表面为患侧颈部有突起的肿块,质硬,随胸锁乳突肌被动移动,肿块表面不红,温度正常,无压痛,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将逐渐加重,将对病人各个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前几年就诊的36例小儿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肌性斜颈矫形术后疗效分析:附1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25例,其中胸锁乳突肌远端切断121例,近远端同时切断4例。术后随访80例。认为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小年龄手术组优于大年龄组,而最佳手术年龄在2岁左右。同时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婴儿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描述婴儿前8周胸锁乳突肌瘤样增大的不同超声表现。方法 对有胸锁乳突肌肿块弥漫性增大或肌性斜颈的47例患儿在12周之前做超声检查,总结其超声表现特征,记录病史和随访资料。结果 超声分析显示,24例婴儿仅在胸锁乳突肌中有单一肿块,其中20例表现为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混合性回声;7例为胸锁乳突肌肿块同时伴有梭形肌肉肿大,均表现为低回声,16例仅有肌肉肿大,其中12例为混合性回声,4例为低回声。少见的几种超声表现包括:①胸锁乳突肌单一肿块在长轴上分裂为两个组成部分;②弥漫性肿大肌肉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的条纹状改变,40例病人随访4个月,29例病人随访6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好转。结论 胸锁乳突肌瘤样增生超声表现为回声增强团块或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肥大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超声表现的差异并不妨碍正确诊断,因为这种差异仅表现在肌肉中,而周围软组织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畸形,主要病理改变是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导致斜颈。及时地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所发现的2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4~71d  相似文献   

15.
廖华  于蓉  邓玉兰 《华西医学》2010,(7):1242-1243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胸锁乳突肌单侧头切断及双侧头切断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9月收治的35例成年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分成两组,A组11例行胸锁乳突肌单侧头切断石膏外固定术,B组24例行胸锁乳头肌双侧头切断石膏外固定术。结果随访6~12个月,B组胸锁乳突肌松解明显优于A组,斜颈矫正程度也明显优于A组。结论成人先天性肌性斜颈行双侧头切断疗效优于单侧头切断。  相似文献   

16.
蒋燕燕  冯英芝  杨洁 《全科护理》2008,(30):1816-1817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成功。[方法]对16例患儿进行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做好心理、皮肤、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适当早期功能训练与颈围固定,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儿术后颈活动范围正常,效果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结论]做好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术前、术后护理是安全实施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体和活体头颈部共计26侧,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起止、长度、血供及其神经的分支类型和入肌部位。结果:胸锁乳突肌全长为17.0~19.0cm,枕动脉与副神经伴行支于乳突尖部下方4.0~5.0cm入肌肉上段;勖神经分叉点至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起点的长度为14.0~15.7cm,大于分叉点至口轮匝肌外上缘的距离11.0~14.3cm。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长度足以满足治疗需要,并且不论肌外、肌内分叉均可以顺利转位,肌肉血供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镜微刨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成功.[方法]对16例患儿进行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做好心理、皮肤、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适当早期功能训练与颈围固定.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儿术后颈活动范围正常,效果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结论]做好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术前、术后护理是安全实施腔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卢帆  舒骏 《华西医学》2010,(7):1241-1242
目的总结胸锁乳突肌肌瓣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中的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4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严重狭窄的患者,切开吻合口,根据狭窄部位的周径及长度设计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予以可吸收线无张力缝合。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肌皮瓣无缺血坏死,术后2周患者均能进食,钡剂造影显示无狭窄、梗阻,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的疗效确切,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非手术治疗婴儿肌性斜颈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疾病,多在生后1~2周内发现胸锁乳突肌肿块.部分患儿未发现肿块。肿块于2-6个月逐渐消失.随年龄增长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变性和挛缩,若不及时治疗.逐渐出现头颈歪斜及面部不对称畸形,给患儿日常生活及心理带来负担。自1988年以来.采用枕颌带牵引、配合按摩、手法扳正及理疗治疗86例婴儿肌性斜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