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伤所致关节积脂血征的X线、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关节积脂血征的X线、CT和MRI特点,其中膝关节32例、髋关节4例、肩关节4例、踝关节5例及肘关节1例。结果:仅4例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CT或MRI上46例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有关节内骨折,关节积脂血征CT和MRI表现为关节囊内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单液-液平面及双液-液平面的不同成份在CT和MRI上密度和信号不同,但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关节积脂血征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关节积脂血征均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I表现特点,探讨CT及MR/对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患者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其中膝关节36例、髋关节8例、肘关节4例及肩关节2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1h至4d内行CT及MRI检查。结果 50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存在关节内骨折,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I表现为在关节囊内特征性的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积液征象。其中22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积液征象,28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积液征象。构成单液-液平面上、下2层液体和双液-液平面的上、中、下3层液体有明显不同的CT值和所有扫描序列中MRI信号强度。结论 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I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以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门静脉积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治证实的肝门静脉积气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做了急诊MS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还做了肠系膜CT血管造影术(CTA)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在肝脏内的外周范围见条状气体低密度影,其中轻度积气3例、中度积气5例,1例肝外门静脉也见积气影,为重度积气;9例中2例小肠缺血性坏死引起重、中度的积气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小肠缺血性坏死、2例为腹内感染引起中度积气经手术后痊愈,1例为肠梗阻引起中度积气及2例消化道肿瘤坏死、1例为胃手术后引起轻度积气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SCT能发现肝门静脉积气,提示患者病情改变,早期识别原发原因,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真空现象(Vacuum phenomenon)可发生在全身多处关节,多见于非创伤原因,创伤后关节内真空现象较少见,国外学者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1-3],国内文献只见于少数病例报道[4]。本文对200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2例外伤后关节真空现象病人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伤后关节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的64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47例临床疑是Lisfranc关节损伤的病例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并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判断是否为Lisfranc关节损伤,并就Lisfranc关节损伤、Lisfranc关节中各柱损伤、Lisfranc关节中各种骨折及脱位的检出情况与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 47例中,41例为Lisfranc关节损伤,按Myerson标准分型:单纯内侧柱损伤4例,单纯中间柱损伤6例,单纯外侧柱损伤3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11例,中间柱伴外侧柱损伤8例,三柱均损伤9例。41例Lisfranc关节损伤及6例非Lisfranc关节损伤64层螺旋CT均明确诊断,X线平片确诊或疑是Lisfranc关节损伤33例,漏诊8例。6例非Lisfranc关节损伤X线平片4例误诊为或疑是为Lisfranc关节损伤。X线平片诊断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33.3%、74.5%,64层螺旋CT诊断Lisfranc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100%、100%。41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24处内侧柱损伤、34处中间柱损伤、20处外侧柱损伤共103处骨折及80处关节脱位64层螺旋CT均明确显示,X线平片分别漏诊9处中间柱损伤、3处内侧柱损伤、3处外侧柱损伤,共漏诊37处骨折、26处脱位。64层螺旋CT、X线平片对Lisfranc关节损伤检出率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86,P=0);64层螺旋CT、X线平片对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检出率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7,P=0),对于内侧柱、外侧柱损伤检出情况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24,P=0.07、0.07);64层螺旋CT、X线平片对Lisfranc关节损伤中骨折、脱位检出率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1、31.04,P=0、0)。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以多柱受损常见,其中以内侧柱和中间柱联合损伤最多见,其次为三柱同时受累,在三柱结构中中间柱最易受损。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Lisfranc关节损伤并准确判断损伤类型,对Lisfranc关节损伤导致的各柱损伤、各种骨折及脱位能明确诊断,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余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应用MS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1.25mm层厚和1mm重组间隔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评价肠系膜、邻近肠管及血管改变。结果 所有肠系膜脂膜炎均起自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2例见血管远端明显变细。6例病变可见假包膜征。肠系膜脂膜炎CT值平扫为-47-36HU,增强后动脉期为-41-39HU,门脉期为-41-4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时肠系膜脂膜炎密度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91--11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肠系膜脂膜炎病变内可见界限清楚的小结节,增强明显。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在创伤性膈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膈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重点分析多平面重组图像特点.10例患者术前均行胸部正位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8例X线有阳性发现,提示创伤性膈疝;而1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后矢状位、冠状位清晰可见膈肌连续性中断,并清晰显示裂口的位置、裂口的大小及疝入胸腔的内容物.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痊愈.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在创伤性膈疝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检查中的36例疑为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或3%泛影葡胺充盈结肠,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乙状结肠5例,升结肠12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8例,盲肠5例;大体病理呈息肉型或肿块型18例,溃疡型6例,浸润型或狭窄型1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结果符合率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91.1%。结论 MSCT在结肠癌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伤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虽然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但是本院近年来发病率不高,其64层螺旋CT检查的表现相对少见,报道本院2例64层螺旋CT诊断骨肉瘤病例,探讨64层螺旋CT对骨肉瘤诊断的优势及价值. 病例1 患者,女,16岁,左膝疼痛3 d来医院就诊.无发热,无明显肿块及运动障碍,无麻木感,局部体检示局部皮温略高,轻度压痛,无明显红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像学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128层螺旋CT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在多个系统病变的诊断方面显示出来优势[1]。笔者通过分析我院7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128层螺旋CT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 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4 例脑血管病行64 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扫描后,应用CTVE进行血管腔内、外重建,并与容积再现(VR)比较.结果 44 例脑血管病中,11例12 枚动脉瘤、3 例动静脉畸形、30 例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6 例,动脉硬化24 例),血管内CTVE均显示病变血管腔大小、形态及内壁变化.44例血管外CTVE与VR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64 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可直观地显示脑血管病变的腔内、外情况,是脑CTA其他三维重建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确诊的9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所采集病例具体情况及特点将本组TSAH的CT表现分为三类,其中单纯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合并有其他脑外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首次检查确诊者72例,10例需与大脑镰钙化相鉴别,5例需与镰旁硬膜下血肿相鉴别,2例需与正常小脑幕相鉴别,1例首次检查因出血量极少未能检出。结论:螺旋CT扫描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对病情发展的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4%[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心前区不适被误诊为冠心病.随着CT设备的飞速发展,多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收集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的1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资料,旨在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发现的6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的图像,对所有图像分别行VR、MPR、MIP和CPR等,观察冠状动脉开口、起源、走行、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中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变异69例(82处),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其中起源变异共32例,走行异常42例,终止异常2例,发育不良或未发育6例。结论: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行程及终止的异常,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C T肺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至飞利浦EBW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 )、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肺动脉栓塞16例,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3例,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同时栓塞6例,左右肺动脉至肺亚段动脉多发栓塞7例。直接征象为动脉管腔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阻塞远端肺组织纹理稀疏,节段性肺梗死灶,胸腔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异性较高,在无碘过敏等禁忌症情况下安全性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9年螺旋CT应用于临床,带来了影像诊断的巨大革命,扩大了CT的临床应用范围,如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CT仿真内窥镜等新方法。CTA是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并且随着CT机架旋转速度加快,X线球管热容量增加和各种更方便快捷的后处理软件,尤其近几年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技术的应用是CT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MSCT比单层螺旋CT(SCT)扫描速度快3~6倍[1],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图6,7),使CTA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1)短时间内作大范围的扫…  相似文献   

19.
肺部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文  朱芳  王承缘  田芳 《放射学实践》2000,15(4):275-277
目的:讨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病变均作螺旋CT扫描检查,层厚3 ̄5mm,pitch1 ̄2,重建间隔1 ̄2mm。所有图像均在GE Advantage Windows2.0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方式为表面显示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法。结果:37例1 ̄5cm大小的病灶在CT图像上全部得以显示。11你腺癌的供血血管,10例细小毛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