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的确切疗效.方法用氩离子激光对136例DR患者241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随访1~3年.结果光凝后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失,未发现新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有效194只眼,三期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视力提高75只眼(占31.1%),视力无变化115只眼(占47.7%),视力下降51只眼(占21.2%).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DR疗效确切,不失为挽救和防止视力严重损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红外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义岗 《中原医刊》2004,31(13):14-14
目的:研究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期或四期的患者,用810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麻下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结果:光凝后视力增进1856眼,占27.0%;视力无变化4508眼,占65.5%;视力下降500眼,占7.3%、其中44眼在激光治疗过程中出现眼底出血,占0.64%:经眼底血管造影复查,其中有效5872眼,占85.2%,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者940眼,占13.7%,76眼光凝后未控制住病情,因反复出血或网脱最终失明,占1.1%,结论: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相对缺氧的视网膜耗氧量减少,存留的视网膜组织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减少了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已有的新生血管光凝后可以消退,达到保护部分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的视网膜,改善视功能的目的,特别是屈光间质混浊者.亦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1],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因糖尿病致盲的患者中大约有86%是由于DR引起的,因此如何治疗DR十分重要[3].视网膜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是导致DR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控制血糖水平、激光光凝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方法治疗DR,但这些治疗都有局限性且复发率较高,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未能针对DR的致病基因进行治疗.而且有研究表明,在猴子眼内,抗VEGF治疗能改变正常的视网膜血管结构和减少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血流,导致缺血缺氧,有诱发致盲的风险[4].因此,从基础基因水平探究DR的发病机制,将更加有利于研究人员发现DR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底出血原因.方法:对36例(50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出血再行眼底荧光造影或在玻璃体切除术中观察眼底以寻找出血原因.结果:发现仍有视网膜新生血管42眼(84%),视网膜静脉闭塞5眼,脉络膜出血3眼.结论: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光凝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氩激光诱发兔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建伟  惠延年 《医学争鸣》1997,18(3):278-280
探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发病机理及发生,发展特点。用高强度氩激光光凝兔视网膜,经眼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2,光斑出血发生率27%。光凝后1周,FFA脉络膜期及动脉早期8%的光斑有点汰荧光素渗漏。光凝后3周,63%的光斑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直至2个月,渗漏区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不加以干预可致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不同层面观察和量化分析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DR中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糖尿病脉络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损伤的应用,了解DR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实现对DR的早期筛查、监测及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常见且致盲的眼病,随着糖尿病(DM)患者数量逐年增长,DR发病率也越来越高.DR患者眼底表现多样,可有不同分期,治疗方法 不一.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植入剂(Ozurdex)、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仅对DR引起的黄斑水肿有效,且可抑制新生血管发生,控制病情进展.视网膜光凝作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78例(14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VISULAS 532S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3月、6月、1年FFA复查,随访1年。结果 78例(141眼)中视力提高或无变化88.9%,视力下降11.1%,新生血管退行79.3%,黄斑水肿减轻78.6%。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选择合适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的DR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是确保DR患者视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用治疗剂量氩激光作兔视网膜光凝,经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光凝后6天,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玻璃膜破损,内皮细胞增生,并侵入玻璃膜及色素上皮细胞层,光凝后13天脉络膜内出现大量内皮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结果提示,在光凝治疗视网膜病变时应切实掌握适应证,并严格选择最低的有效光凝剂量,以避免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的破坏,影响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分期的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方法: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研究组(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DRPS)治疗技术规定,将138例(210眼)分别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观察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等有无消退,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24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5.83%,P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1.67%,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73.81%。3~6月后复查FFA显示,NPDR期有效占95.83%,PPDR期有效占78.33%,PDR期有效占60.31%。结论:DR的不同分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DR尤其是伴有黄斑水肿的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方法: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Ⅲ及以上)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30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82%病人糖网病变稳定。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后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健  朱承华 《疑难病杂志》2007,6(3):168-169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12眼(18.4%),视力不变36眼(55.4%),视力下降17眼(26.2%)。49眼(75.4%)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16眼(24.6%)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47眼(72.3%)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治疗量(2406±704)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SRNV)的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特点 .方法 用高强度氩激光光凝兔视网膜 ,光、电镜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光凝后 1~ 3d,光镜下光斑区 Bruch 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断裂 ,组织水肿、出血、毛细血管闭塞 .电镜下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溶解 ,白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聚集 .光凝后 1wk,新生血管长入光斑 .结论 高强度激光所造成的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的破坏、局部缺血、炎性反应、出血等 ,在 SRNV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 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氩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6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手术DR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光凝治疗68例102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2只眼(41.2%),视力不变48只眼(47.1%),视力下降12只眼(11.8%)。3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DR的白内障手术后早期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疾病进展,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0例101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对增殖前期病变行次全视网膜光凝,增殖期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6个月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判断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结果光凝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6个月后复查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结论增殖期及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例选择不同的视网膜光凝,可以保存患者的有用视力,有效预防并发症,氩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眼科学文献     
曲安奈得用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的辅助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得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从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VIP)试验获得的隐匿性非典型中央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与临床有关的自然病史信息:VIP报道之4,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通道保留晶状体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治疗半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学活性而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本文对目前Bevacizumab在DR治疗中的黄斑水肿、DR增殖期的治疗、与激光光凝并用、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2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新生血管的改变情况。激光治疗前眼前部与眼后疗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激光治疗后部分病例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但眼后部随后产生新生血管,认为光凝只是调整了眼内新生血管的反应,并且完全消除视网膜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