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定期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统计分析5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病程、分期的关系。结果稳定期白癜风证型以肝肾不足型、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三大证型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肾不足型、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增高,其中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病程〈1年和〉1年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白癜风中医证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8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辨证以虚证为主,兼夹实证,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3型,所兼夹实证主要为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所有病例均予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并分析证型与显像结果的关系。结果:各虚证中所占比例为脾肾气虚证(51.68%)脾肾阳虚证(34.82%)肝肾阴虚证(13.5%),脾肾阳虚证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血浆流量(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虚证(P0.05);兼证中湿浊证(49.4%)血瘀证(24.7%)湿热证(19.1%)水气证(6.7%),血瘀证GFR及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型(P0.05)。结论:总体来看,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GFR、ERPF密切相关,各证型在CKD 5期呈动态变化趋势,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可以为CKD的中医证候诊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并为CKD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主要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经专家辨证分型,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频次、频率分布,对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中医证侯分布以气阴两虚证(29.23%)、脾肾阳虚证(20.77%)、阴虚燥热证(16.92%)、肝肾阴虚证(13.85%)为主。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瘀毒互结证>阴阳两虚证。不同性别、是否久坐、有无家族史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病人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饮酒史是气阴两虚证的危险性因素(P<0.05~P<0.01),年龄、饮酒史是脾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P<0.01),体质量指数是阴虚燥热证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为获得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特征,以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在5个临床点同时以同样方式对48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依据调查表充分收集辨证信息,进行临床初步辨证,最后由专人对调查表集中进行流调后辨证。[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位于前10位的是:肝郁脾虚证(25.7%),肝郁气滞证(22.8%),心脾两虚证(12.5%),肾阳不足证(9.1%),肝肾阴虚证(5.5%),心胆气虚证(5.1%),气滞血瘀证(4.7%),心肾不交证(3.5%),胆郁痰扰证(3.3%)和阴阳两虚证(2.9%);以前10位证型为基准气机失调出现的频率为56.5%。[结论]从脏腑辨证而言抑郁症病位涉及心、肝、脾、肾,病性可见实证、虚证或虚实并见;其基本病机特点为气机失调表现充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chronic kidney disease-renal anemia, CKD-RA)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KD-RA的精准辨证和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49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肾功能、贫血、铁代谢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与CKD分期、铁缺乏、贫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KD 3—5期的肾性贫血患者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36.95%)为主,主要分布在CKD 4期;其次为脾肾阳虚证,主要分布在CKD 3期;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在CKD 5期所占比例相同。69.88%的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脾肾阳虚兼水湿证最多见;肝肾阴虚在兼湿热证、血瘀证和浊毒证中均占比最高。与单纯的RA比较,伴有铁缺乏的RA患者在4种中医证型中的占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813,P=0.049)。肝肾阴虚证在伴有铁缺乏的RA患者中比例较高,与脾肾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气血两虚证患者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他3种证型(P<0.05),血清铁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以及中医舌象特征。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的15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采集中医证型证素以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通过Excel统计分析患者舌象以及证型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PSS 20.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纳入的154例患者中,男性57例(37.01%),女性97例(62.99%),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证(33.12%)、肝肾不足证(27.92%)、脾阳亏虚证(19.48%)、脾肾阳虚证(14.29%)、气滞痰阻证(2.60%)和痰瘀互结证(2.60%);中医证素总计出现373频次,病位证素主要包括肾(116/31.10%)、脾(52/13.94%)、肝(43/11.53%);病性证素包括阳虚(103/27.61%)、阴虚(43/11.53%)、气滞(4/1.07%)、痰(8/2.14%)、瘀(4/1.07%)。频数≥50次的舌象因素10个,软萎舌、白苔、舌下络脉淡紫、舌苔润、舌质淡红、嫩舌、舌苔干燥、舌下络脉紫黑、剥落苔、少苔;...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白癜风证型和方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白癜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选取1994~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白癜风含证型或方药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标准化整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证型、方剂和药物特点,统计被文献引用频次和频率,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白癜风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17.02%、瘀血阻络10.63%、肝郁气滞10.63%、气血不和8.51%、脾气虚弱6.38%、阴虚内热4.26%、血热风热4.26%、血虚风燥4.26%、寒湿阻络4.26%、气虚血瘀4.26%。证候病位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肝46.88%、肾34.38%、脾18.74%。证候虚实中虚证占45.28%、实证占54.72%。成方有23个,其中二至丸、通窍活血汤、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汤占48%。用药共196种,频次为1046。按功效归分为42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药排第一位,活血化瘀药次之,再次为解表药,它们共占所有用药的63%。结论中医诊治白癜风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白癜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白癜风治疗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注意调节情志及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  相似文献   

11.
查阅期刊及相关书籍,共收集368个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内服方剂,按肝肾不足、风湿蕴热、脾胃虚弱、瘀血阻络、肝郁气滞、血热凤燥等将方剂分为7类,并对各类处方数量、药物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白癜风的最常见证型是肝肾不足,其次是瘀血阻络。现代治疗白癜风组方的三大治法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而白蒺藜、当归、补骨脂、制何首乌等是各型常用中药。这种白癜风内服方剂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对白癜风的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相似文献   

14.
蒋春梅  李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5):590-592,595
目的探讨痛风危险因素、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就诊南方医院风湿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且既往发作符合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的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风湿蕴热证、痰瘀痹阻证、久痹正虚证3个证型。依据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纳入患者体质类型分为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及其他体质。并记录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观察痛风危险因素、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纳入患者大部分合并高脂血症(71.5%),3种证型中痰瘀痹阻证型占患者比例最高(66.7%),3个证型间年龄、BMI、甘油三酯(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质类型中痰湿质14例(33.3%),湿热质12例(28.6%),瘀血质9例(21.4%),其他体质7例(16.7%),体质类型在3种证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以痰湿质最多,其次是湿热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主要分布在风湿蕴热及痰瘀痹阻证型,瘀血质主要分布于痰瘀痹阻证型。结论痛风危险因素中BMI、TG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痰瘀痹阻证型是痛风的常见证型,提示控制体重、低脂饮食是防治痛风的有效措施;体质类型在中医证型分布中具有差异,对指导临床辨证、体现"因人治宜"、实施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舌象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症状及评分。每6天为1个疗程。对新增症状进行统计学聚类分析处理,确定相关的中医证型。用图像软件处理数字舌图,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8例,风热证27例,风寒挟湿证12例,风热挟湿证19例;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3例,风寒挟湿证36例,风热挟湿证45例;治疗后第6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1例,风寒挟湿证27例,风热挟湿证56例。聚类分析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2型。治疗后第6天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相同证型评分均和第3天的证型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患者舌苔的R、G、B值均低于湿热蕴脾证。[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转变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提示用相应的中医药搭配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动态发展资料。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所有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编码、分类、统计。结果:1996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主要顺位为:肺胃燥热证(29.8%)、气阴两虚证(25.7%)、肾阴亏虚证(22.2%)、阴阳两虚证类(11.1%)。1997年中医证候谱发生变化,顺位为气阴两虚证(41.4%)、肺胃燥热证(24.5%)、阴阳两虚证(20.7%)、肾阴亏虚证(13.8%)。1998年为肺胃燥热证(33.2%)、气阴两虚证(30.5%)、阴阳两虚证(21.3%)、肾阴亏虚证(14.9%)。结论:危害糖尿病患者较重的阴阳两虚证所占病例逐年增多,要引起高度警惕,如不及时治疗,消渴病证候将向严重方向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7.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主要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慢性肾脏疾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脾肾阳虚证86例(45.8%),阴阳两虚证42例(22.3%),脾肾气虚证26例(13.8%),脾肾气阴两虚证22例(11.7%),肝肾阴虚证12例(6.4%)。兼证中湿热证32例(34.0%),血瘀证11例(11.7%),湿浊证6例(6.3%),水气证3例(3.2%),风动证1例(1.1%),无兼证42例(44.7%)。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阴虚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脾肾阳虚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证的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P<0.01)。脾肾气虚证中肥胖比例最高。病程>5年患者兼证发生率明显高于0~5年的患者(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肾功能等临床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常见的大肠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资料,对资料完整的780例患者运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对大肠癌中医证候的出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候分类特征及构成比。[结果]大肠癌的证型分布以脾(气)虚证为主。[结论]脾(气)虚证是大肠癌的主导证型,改善脾(气)虚证患者生存期可以提高大肠癌人群总体的生存期,对脾(气)虚干预可能是今后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